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80周年,在需要不斷繼承光榮的革命傳統,發揚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今天,我們不能不追溯在人民解放戰爭中最具代表性的、對中國歷史命運和前途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遼瀋、淮海、平津、渡江等戰略性戰役。

這幾大戰役,不僅在當時震撼了全中國、全世界,而且那種驚天地泣鬼神的戰爭場面,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對今天的人們無疑仍是不可多得的教材,仍具有重大的激勵和教育意義。

平津戰役的扼要情況是:遼瀋戰役結束後,中共中央軍委指示東北野戰軍秘密進入山海關,隨即與華北野戰軍及地方部隊共百萬人,於1948年11月29日發起平津戰役。中共中央決定由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組成平津作戰總前委,林彪為書記。平津戰役分為3個階段。在第一階段,解放軍以神速的動作切斷了國民黨軍南逃和西竄的通路,將傅作義集團包圍在平津、平張線上,並完成了對張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的分割任務。在第二階段,解放軍殲滅新保安、張家口、天津守敵,使北平的國民黨軍陷於孤立。12月22日,華北軍區第二兵團圍殲了駐守新保安的傅作義精銳部隊第三十五軍軍部和2個師。24日,華北軍區、東北野戰軍部隊在內蒙古軍區部隊配合下攻克張家口,全殲守敵第十一兵團所屬的1個軍部、7個師和2個騎兵旅。1949年1月14日,東北野戰軍集中34萬人對拒絕放下武器的天津守敵發起總攻,15日全殲國民黨守軍13萬餘人,解放了天津;17日又乘勝解放塘沽。第三階段是和平解放北平。經過多次談判和中共地下黨組織及開明人士的敦促,傅作義將軍率北平守軍25萬人接受改編。1月31日,人民解放軍進駐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華北地區基本解放。

這一戰略性決戰,距今已近60年,人們對其上述概況基本上是了解的,而對那些重要的細節和鮮為人知的史料,或許並不完全清楚。諸如:毛澤東是否準備先解決閻錫山後打平津的作戰計畫、傅作義為何不聽蔣介石調遣而要堅守平津、傅作義為什麼要把並不多的兵力布成「一字長蛇陣」、毛澤東是如何提出「隔而不圍、圍而不打」的方針的、林彪勸降陳長捷為何沒能成功、究竟是哪些因素促使傅作義走向和平之路的、「綏遠方式」是咋回事……

這些細節和實錄對於人們較詳細地了解這次戰役的來龍去脈,熟識我軍統帥高超的智慧、謀略及指揮藝術,感知人民解放軍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等,也許更有意義。故,本書以《平津戰役實錄》為名,選擇一些人們也許不太熟悉的視點,作全方位細緻地描述。

側重交代在這次戰役中國共兩黨的鬥爭策略、戰役決策、遣將用兵,特別是國民黨軍如何失敗、人民解放軍如何戰勝的某些細節,並非是描寫某些不能公開的內部秘密。

記敘歷史必須尊重歷史,不能有半點虛假和隨意。本書雖然採取的是紀實文學的筆法,但依據的都是有權威的史料,情節和事實都是有根有據的。為此,我們參考了大量相關軍史、戰史資料和論著。在此,我們謹向這些史料(附後)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謝。

作者

2006年12月於北京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