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國民黨長江布防

國民黨軍為阻止我軍渡江南進,到1949年4月初為止在宜昌至上海間1800餘公里的長江沿線,部署了115個師約70萬人的兵力,其中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部75個師約45萬人,布防於江西湖口至上海間800餘公里的地段上;華中軍政長官公署白崇禧部40個師約25萬人,布防於湖口至宜昌間近千公里的地段上。另以海軍海防第二艦隊和江防艦隊一部共有軍艦26艘,炮艇56艘分駐安慶、蕪湖、南京、鎮江、上海等地,以江防艦隊主力計艦艇40餘艘分駐宜昌、漢口、九江,沿江巡弋;空軍4個大隊以南京、上海、武漢為基地,支援陸軍作戰。同時,美英等帝國主義國家的艦艇也停泊於上海,有可能對我軍渡江作戰進行武裝干涉。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下游江面寬達2至10餘公里。水位在四五月間開始上漲,特別是5月汛期,不僅水位猛漲,而且風浪高達50餘厘米,如遇大海潮,則入海地段江水倒流。沿江各省多為水網稻田地,河流湖泊較多,不利於大兵團行動。

《南史·孔范傳》稱:「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度!」面對長江,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金陵》一詩中也發出了「金陵空壯觀,天塹靜波瀾」的感慨。正因為長江地形險要,難以逾越,人傑地靈並享有「魚米之鄉」、「絲茶之府」美譽的長江三角洲地區,遂成為一些王朝稱雄割據的場所和落難王朝的棲息地。南京虎踞龍盤,三國時期的東吳,落難王朝東晉,南北朝時期的宋、齊、梁、陳,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以及明初都在此建都。杭州風景優美,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和落難王朝南宋皆建都於此。

天塹的阻隔,的確在客觀上給歷代英雄豪傑完成統一大業增加了難度,他們有的為此兵敗而飲恨終生。公元208年,曹操統一北方後,率20餘萬大軍南下,結果被孫權、劉備的5萬聯軍在赤壁打敗,退回北方。赤壁之戰,確立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公元383年,前秦苻堅率90萬大軍南下,企圖一舉消滅東晉,但為謝玄率領的8萬晉軍擊敗於淝水。淝水之戰的地點雖不在長江邊而在淮河邊,但守江必守淮,東晉進行此戰的目的,顯而易見是為了確保江南。而淝水之戰的結果,則導致了南北朝局面的形成。

長江雖難以逾越,但也絕非不能通過的鴻溝,它雖為阻礙中國統一的某種不利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正因為如此,公元280年西晉滅吳,統一了全國;公元589年,隋朝滅陳,結束了長達169年的南北朝局面;公元979年,北宋先後削平南唐、吳越等割據勢力,結束了五代十國的紛爭。到了元、明、清3朝,中國也很快歸入一統。歷史昭示人們: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長江雖為一些封建王朝保持江南一隅的天然屏障,但它無法阻止中國的統一;從歷史的長河中看,長江從來也沒有阻止過中國的統一。

蔣介石「下野」回到溪口的第4天,1949年的1月25日,將何應欽、顧祝同、湯恩伯等召集到溪口,開了一次小規模的軍事會議,部署長江防務。這是背著李宗仁、白崇禧召開的一次軍事會議。

蔣介石說:「我決定把長江防線劃分為兩大戰區。湖口以西歸白崇禧他們去管,其兵力大約有40個師,湖口以東歸湯恩伯,大概有75個師,45萬人。」

蔣又沖著顧祝同說:「墨三,會後你派專人把作戰方案送交白崇禧,命其執行,湖口以東的作戰計畫不用告訴他們。」

蔣又接著說:「京滬杭戰區作戰方針大致是:以長江防線為外圍,以滬杭三角地帶為重點,以淞滬為核心,採用持久防禦方針,最後堅守淞滬,與台灣相呼應。必要時以優勢海空軍從台灣支援淞滬,然後待機反攻。」

蔣介石面對湯恩伯說:「你在南京孝陵衛總部指揮所,要經常控制一二百輛卡車,以便隨時使用。你要把主力放在鎮江以東,確保滬杭。」

蔣還對湯恩伯說:「江寧要塞的大炮,你要秘密拆運去上海。」

蔣說到這裡,又怒火上升,大罵桂系,說共產黨只要我的命,可是桂系既要我的命,又要我的錢。

最後,蔣介石給與會者打氣說:「我們要爭取一年時間。麥克阿瑟表示,只要我們能支持一年,他們一定會全力支援我們。一年後國際形勢必將發生重大變化,第三次世界大戰就會打起來。」

蔣的幾位部下,對於能否打起世界大戰,說不準,他們對於在京滬杭支持一年,有懷疑。但他們誰也不敢在蔣介石面前談不同看法。

1949年1月,蔣介石下野前,任命湯恩伯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九江以東之江南廣大地區所有武裝部隊均歸其掌握,擔任長江防守及後方治安之維持。所轄計有:

正規部隊:21個軍,下轄60個師,177個步兵團,一個軍屬炮兵團和一個軍屬騎兵團。

准正規部隊:7個交警總隊、3個憲兵團、3個高級指揮部特務團、1個總統府警衛團。

特種部隊:1個裝甲車團、1個戰車團。

要塞部隊:江陰、江寧、吳淞3個要塞所屬共3個要塞炮總台(每總台相當於一個步兵團)。

保安部隊:1個保安旅、2個保安總隊(相當於師)、6個縣保安團。

警察部隊:3個警察總隊、1個水警總隊(均相當於團)、2個水警分局(共4000餘人,艦艇若干)。

海軍2個艦隊。

空軍3個大隊。全部兵力共計70萬,大炮500門。

蔣軍這些正規部隊一般素質低劣,能作戰者甚少。其中戰鬥力較強的有五十四軍、二十八軍、五十二軍等8個軍。其餘皆散兵游勇,烏合之眾。

無論其軍事實力如何,蔣介石也不忘重整旗鼓,東山再起,絲毫也沒有放鬆對國民黨軍政大權的控制。他在溪口老家設立了7座電台,隨時對各地的部隊進行遙控指揮。國民黨軍政要員們更是川流不息地到溪口向蔣介石請示、報告,商討對策。蔣介石利用李宗仁進行的「和平」攻勢,掩蓋其求和備戰的真實意圖,企圖在3個月至6個月內,恢複國民黨軍的作戰能力,並在暗中制定了一個大規模的擴軍備戰計畫。

蔣介石制定的這個龐大的擴軍計畫,主要內容包括:

(1)全部恢複國民黨軍原有的120個軍的建制和番號,編組成400個師,把已被人民解放軍殲滅的各軍、師分別在各省重新編組起來。如,在淮海戰役中被殲滅的原黃伯韜兵團第六十三、第六十四軍,由廣東省負責重新組建起來;原黃維兵團的第十八軍在衢州重建。

(2)加緊在各地徵兵募兵,企圖在短期內徵募兵員250萬人。根據蔣介石的這一計畫,薛岳準備把廣東省保安團擴編為5個保安師,朱紹良擬在3個月內編組成5個軍,重慶綏靖公署主任張群則計畫在西南編組18個軍。

(3)已經退役及轉業的各級軍官被重新徵召回來服役。

(4)組建新的以輕型戰車為主的裝甲兵團。

(5)擴充空軍,並準備邀請美國人以志願兵的名義參加國民黨空軍。

京滬杭警備司令部

總司令官:湯恩伯

副總司令官:冷欣 周碞 劉汝明 宋忠一 丁治磐 李延年 宣鐵吾 陳大慶 張世希

淞滬警備司令部

司令:陳大慶; 副司令:李楚沄 周力行 劉昌義

淞滬防衛司令部 司令:石覺

第三十七軍軍長:羅澤闓; 副軍長 張止戈

第二○二師 第二○四師 第二○八師

第五十二軍軍長:劉玉章; 副軍長 平爾鳴

第二師 第二十五師 第二九六師

第七十五軍軍長:吳仲直; 副軍長:徐達

第六師 第十六師 第九十六師

吳淞要塞司令:傅克先

第一綏靖區司令官:丁治磐; 副司令官:顧錫九 劉昌義

第一二三軍軍長:顧錫九; 副軍長 紀毓智

第一八二師 第三○八師 第三三四師 暫編第七師

第二十一軍軍長:王克俊; 副軍長:凌鑠御

第一四五師 第一四六師 第二三○師

第五十一軍軍長:王秉鉞; 副軍長:董繼陶

第四十一師 第一一三師 暫編第四師

第四軍軍長:王作華; 副軍長李子亮

第五十九師 第九十師 第二八六師

暫編第一軍軍長:董繼陶; 副軍長不詳

江陰要塞司令 戴戎光

首都衛戍總司令部總司令:張耀明; 副總司令:覃異之 陳沛

第四十五軍軍長:陳沛; 副軍長陳陣 朱式勤

第七十九師 第一○二師 第三一二師

第二十八軍軍長:劉秉哲;副軍長劉建偉 丁俊

第五十二師 第八十師 第一九五師

江寧要塞司令:胡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