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本文主人公梁雨潤到任山西省信訪局副局長,主抓群眾接訪工作,經他之手處理的民事案件和化解的難題數以千計,而且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在中央、省里掛名的「老大難」問題。由於文章的篇幅限制,筆者不能一一記述。但在採訪日子裡,所到之處,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梁雨潤同志在百姓中的威望之高,令我常常敬佩與感動不已。

北京。10月10日,就在筆者正與梁雨潤交談時,突然有人急慌慌地前來向他報告:幾個山西籍的人在中央機關辦公所在地的門口鬧事,誰也勸不動。「那我去一下。」梁雨潤連與我打個招呼都顧不及,起身便走。

一個多小時後,他汗水淋淋地回來了。「對不起啊……」梁雨潤一邊擦著汗珠,一邊向我抱歉道,「剛才把幾個上訪群眾送上回太原的火車了,耽誤你時間了。」一直為突然冒出來的事繃緊神經的我頓時輕鬆地笑了:「你到底有什麼招兒呀?公安警察和別人都治不了的事,你一去就這麼順當地解決了?」梁雨潤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為我跟群眾談得攏。」「怎麼才能談得攏?」「當然首先你得跟他們有共同語言,講話還得有技巧,他們能聽得進去,覺得你沒有架子,與他們平起平坐的,而且要公正、公平地看待問題,從他們的角度思考他們所提出的問題與意見,並敢於作出判斷,承擔責任,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與建議,絕對不能用高高在上、簡單粗暴又什麼責任都不敢負的態度對待群眾……」梁雨潤說得很隨便,但我聽後細細品味卻極感深刻。於是也有了下面筆者和他的幾段對話——「現實生活中,我們的許多幹部恰恰就是做不到你說的這幾點。」我說。「主要是感情問題。看他對老百姓,尤其是對那些弱勢百姓有沒有基本的感情。沒有了對百姓的基本感情,你就不會感覺別人的事有那麼重要、那麼緊迫,所以你也就不會去認真負責地處理。」梁雨潤說,當他每次看到有老百姓來找他,尤其是看到他們流著眼淚、跪下雙腿來求自己時,就會揪心。

「一個人一輩子、一個家庭幾十年,誰能保證不會出現三長兩短?就算今天你有權有勢,你也保證不了一生都順暢,何況你有後代、你有親朋好友,他們也不出一點問題?想想這些,我們就會對那些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心態好一點,工作勤奮一點,或者態度好一點,把事做得細一點,本來可能很激烈的矛盾就化解了,再難的事也不用拖那麼長時間了……」

「當公務員的不辦真事,當幹部的不為群眾著想,怕麻煩,怕惹事,這是我們現行社會中的一個普遍現象,也是導致一些地方的社會不和諧、幹群關係緊張的主要原因。」梁雨潤深有體會地說,有些事,你早發現、早處理了,就什麼矛盾和衝突也沒有了。你拖著不辦、不處理,麻木不仁,甚至說些難聽的話,做過傷人感情的事,群眾情緒不對立才怪!小問題就一下變成了大問題,局部問題一下變成了全局問題;個人的事、單位的事,一下可能變成了國家和政府的大事了!「所以和諧問題,我認為,重要的問題是要提高廣大幹部和公務員的執政理念、勤政能力以及他們的素質與水平。當然不是說老百姓本身就沒有一點問題,但群眾與執政者產生矛盾和分歧時,執政者是主要因素,是解決問題的主要方面。」

我經常對一些官員說,你們少請客一次、少外出旅遊一次、少到國外跑一次,省下的錢就能解決一個甚至好幾個群眾的困難了。事實上,我們現在有些地方的幹部和領導,遇到需要為群眾解決一些經濟困難時,就說沒錢、沒錢。應該承認我們國家還不富裕,有些地方財政不算寬裕。可是我們真的就一點能力也沒有嗎?不是的。我舉個例:山西有個地區,有個上訪群眾就是為了15000元的事,與政府鬧了好幾年,當地幹部為這個人光到北京一次次接他回去花的錢就有15萬之多!如果那裡的幹部和領導會算一筆賬的話,這個群眾的問題不早解決了嘛!遺憾的是,我們一些地方的幹部和領導並不算這樣的賬,他們只算給群眾解決困難時要花多少錢是如何如何的「沒辦法」,可從來不說為應付和處理這些群眾工作的過程中所花費的成本。全國各地一年光為應付和處理群眾上訪事件所花費的人力財力不計其數,數額驚人!

「都是國家的錢,人民的錢,納稅人的錢!我們應當學會心疼我們靠汗水和辛勞換來的財富,不然國家再強大,早晚也會吃窮吃空的!而且該解決的問題沒解決,原本幾千元、萬把元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最後十幾萬元、幾十萬元還沒法解決!」建立社會和諧,司法公正、公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現在一些群眾有意見,鬧事,就是因為司法不那麼公正、公開,人情案居多。一些法律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是產生問題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提高公民的法治觀念,首先要解決司法本身的問題,這是關鍵。「最後我想對普通百姓說一句話:今天我們的國家,正處在社會全面進步與發展時期,進入轉型的歷史關頭,各種利益關係和社會矛盾隨之也不斷突現。追求社會和諧,過上富足、祥和、快樂的幸福生活,是我們每個人的良好願望。但現實生活中,難免有些不如人意之處,我們每個生活在現實中的人,應當以健康的心態,正確面對可能出現在你身上的問題和矛盾,學會心平氣和地處理問題,尤其要體諒政府和國家的難處。考慮問題和處事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在人與人相處時,更應發揚謙和、謙讓的中國傳統美德,即便理都在你這一邊,也要做到得理讓三分。這樣,我們13億人才能真正做到和諧共處。」身體力行的梁雨潤,思考比筆者寫《根本利益》時更加成熟和深刻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位曾經感動中國的人物,今天更能感動你我他……

在《為了弱者的尊嚴》一書收筆時,正參加中國作家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會上有幸聆聽胡錦濤總書記所作的報告,他倡導「一切進步文藝,都源於人民、為了人民、屬於人民」,號召作家「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去創作,以及「進步文藝,刻寫著一個民族的希望,昭示著一個國家的未來,深深影響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和一個時代的風尚」等話語,長久地迴響在耳邊。當代的進步文藝為了什麼?我們作家的創作應該走什麼方向?這些問題,胡錦濤總書記又一次給我們作了深刻的闡明。備受鼓舞之際我有一種欣慰:回顧近十年來所走過的文學創作歷程,我自我檢查,感覺基本在朝這一目標實踐,並且沒有停止過。十年來,我創作了十幾部作品,近三百萬字,雖然覺得很累,而且經常有朋友勸我別那麼累了。確實很累——作為非專業作家,作為負責一家大型文學期刊的主編,再騰出時間寫作本身就已經是件很累的事,問題是還必須使作品能夠產生一定的影響,這註定是更難的事。但我一直沒有聽進朋友們的勸告,原因很簡單,單位的工作責任是不可推託的,寫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更加不能放棄。尤其是在已經相對越來越熟練的創作實踐之後,感覺要寫和可以寫的或者別人壓來的任務太多了……絕不是貪婪,絕不是隨意,更絕不是想進入「工業化」的寫作狀態,而是我們這個社會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去寫,別人追在你後面等著你去寫。有人認為,一個人寫作到一定階段就可以吃老本了,小說家和詩人可能是這樣,但對一個報告文學作家來說,這種可能幾乎不存在——除非你的文學激情和新聞感覺沒有了。

一個充滿文學激情和新聞感覺的報告文學作家,不可能在你生命允許的每一分鐘內停止關注社會、停止寫作生涯……這就是我們的時代給予了今天的報告文學作家的一種財富和生命的不懈推動力。你可以耗盡精力,你可以縮短壽命,但你不能不滿懷激情地一次次投入火熱的生活,採擷鮮活的素材,進行緊張的創作——像戰士對戰爭勝利的渴望一樣。我真不知自己什麼時候能夠減弱這種對報告文學創作的激昂情懷,我太熱愛和適合報告文學了,報告文學使我丟失了生命中的許多寶貴東西,又使我拾回了更多的精神財富和心靈的滿足——這種財富和滿足就是作品發表後在;廣大讀者中得到了回應。寫梁雨潤即是一例。我歷來主張,報告文學必然具有「報告」的對象與「報告」的效果。

一部報告文學,我們檢驗它優秀與否,如果不考量讀者和社會及市場對它的反饋,就將失去這一文體本身的意義。沒有讀者和沒有影響面的作品,首先就已失去了報告文學應有的文本功效,獲再多的獎也沒有任何用。同樣道理,不能一版又一版地發行、被一批批讀者長久閱讀的作品,也不可能稱得上是優秀的報告文學,更無須去談論它的「文學性」了。在各種媒介大膨脹、大發展的今天,報告文學越來越被近似的文本樣式(如電視中新聞和「紀實」類的東西)所擠壓,報告文學的創作面臨著更加艱難的形勢與發展態勢。報告文學又因它獨特的新聞材料所構成的基本內容,常常容易被電視與報紙的新聞所趕超和克隆,很自然地被公眾淡化與漠視。

如果加上創作本身存在的問題,報告文學毫無疑問將面臨「死亡」的境地。為了這一文類的不「死亡」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