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石頭」終於摸到

在人類發展中,中國曾經遠遠地走在世界各國的前頭,但在晚清時代落後了。1840年的鴉片戰爭成為中國徹底敗落於世界強國的標誌年代。石油經濟的歷史變遷,情況與之十分相似。中國是最早發現和運用石油的國家,公元100年前,東漢史學家班固就在《漢書》中有過「高奴有洧水可燃」的記載。而「石油」一詞則是我國九百多年前的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出的,並認為中國的「石油至多,於地中無窮」。

然而,真正的工業化石油開採,中國又遠遠落後於西方各國。海洋石油開採的歷史更是落後了西方半個世紀左右。1978年對外開放之前的中國海上石油開採,幾乎是零。渤海灣和南海領域有過一些船隻,但也只是小打小鬧,沒有成為什麼氣候。

可是這個時候的西方世界和其他地區的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已經相當成熟。美國的墨西哥灣大發現自然更不用說,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挪威和英國先後在歐洲的北海發現了埃克菲斯克大油田和福底斯特油田,使挪威和英國所擁有的北海油田儲量分別達到575億桶和154億桶,一向依賴石油進口的英國也一躍成為主要產油國之一。整個西歐的石油儲量幾乎與美國相等,僅北海的石油產量就達到200萬桶/天。地處中東的海灣國家的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則更早、更廣泛和更大規模。蘇聯時代在裏海的石油大發現,同樣是激動人心和讓人產生妒忌的。

當中國對外開放的門戶被改革總設計師鄧小平以巧妙的手段開啟後,石油人成為了開路先鋒,海洋石油的勘探開發則是具體的戰役和戰線。與數家外國公司的地球物理勘探協議簽訂後,用康世恩的話說,這僅僅是「報了一個幕」,下面的戲怎麼唱、好看不好看,全在編劇和演員了。

當然,戲要好看,導演是第一位的。

中國人過去對海上石油勘探開發幾乎一無所知,即使是全程領導指揮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等這樣的陸上大油田勘探開發的康世恩、張文彬,也仍然對海洋石油工作所知無幾。這時擺在中國石油人面前的一項緊迫而特別重要的任務是:當外國的先進勘探和開發海上石油勘探開發平台一艘艘載著設備和眾多人員進入我主權之內的海域進行作業時,我們如何管理、如何銜接、如何按合同程序和國際工程管理法律條例履行自己的職責,成為當務之急的頭等大事。

「老外」辦事,風格獨特,一旦合同訂下,一切按合同辦,哪條哪款沒有履行,你就是出於好意讓他挪動個屁股,他都會來一句「讓我的律師跟你說話」。

中國石油人在改革開放初期,對海洋石油基本上是「海盲」。而形勢又迫使「海盲」必須與「海盜」(精通海上石油勘探的人常常這樣戲稱自己)較量。政府賦予康世恩、張文彬和秦文彩他們的基本要求又是「必須贏」,當然最好是「雙贏」——在無法實現「老外」與我方都能滿意的時候,允許「老外」多賺點錢,而我們自己則必須學到技術、找到真正的海上新能源。

不難看出,政府賦予石油人的責任是:不管什麼情況,不管與外國公司合作有多大困難,我方必須佔有絕對主動權,找到油源和學到本領是目標,必要的一些學費可以花,但要花在刀刃上。

康世恩、張文彬和秦文彩這三位都是軍人出身的老石油人,儘管解放軍的戰史上很少有他們的戰爭功績記錄,但要論在石油戰線的工業戰役,他們個個打得漂亮而精彩,可以稱得上是「百戰百勝」、「智勇雙全」的將帥。然而面對已經或即將在中國海域布陣的外國石油勘探開發船隊,作為代表中國政府管理團隊的統帥與最高指揮官,他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緊迫感。

海上石油勘探開採風險本來就大,現在又是外國公司在做主力軍,「海盲」的中方又作為業主,這樣的風險等於加大了無數倍。難怪連已經離開石油部而升任為國務院副總理的康世恩,都不得不在日理萬機時仍然放棄一些必要的工作,不惜率團萬里迢迢去學本事……

康世恩在北海摸「石頭」

中國也有一個地名叫「北海」,但中國的北海在廣西。我們這裡說的北海在歐洲,是隸屬於英國、挪威、丹麥、荷蘭和德國等國家的廣袤海域。1969年,正當世界石油進入又一個危機階段,埃克菲斯克公司在挪威所屬的北海海域發現了一個大油田,之後英國、丹麥、荷蘭、美國等世界著名的石油公司紛紛撲向北海,形成了一次世界性的海上石油勘探大高潮。其間除發現埃克菲斯克油田外,還發現了西索爾氣田等世界級的大油氣田,北海因此成為僅次於中東波斯灣和墨西哥海灣的世界第三大海上油田,面積達62萬平方公里,當時(1979年)的原油產量達1億噸左右,另生產天然氣750億立方米。由於北海油田發現的時間更接近當代,又因北海油田的勘探開發更多地採用了國際上最先進的公司招標形式,因而它所形成的一整套國際間的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模式,科學而公平,為後來的國際間海洋石油合作提供了寶貴經驗和參照。

「就去北海摸『石頭』!」康世恩不愧是老練的石油戰略家和傑出的石油管理領導者,他在出國準備階段,就同石油部宋振明部長等談話時選定了歐洲的北海油田作為自己考察學習海洋石油管理工作經驗的目的地。

「摸著石頭過河」。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在中央領導人口中說得最多的一句流行語,後來也成了鄧小平同志「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之後的又一句經典語言。

「地球物理勘探的開始,只是我們整個海上石油開發的偵察階段,真正的對外開放戰役是在後面的招標。招標,等於是把我國所確定的那些準備開發的海上石油區域,分配給各個外國公司去完成實施計畫。等於是放手讓人家替我們去打仗。贏了輸了,對外國公司來說,就是賺錢與賠錢的事,可對我們來說,不僅僅是賠錢與賺錢的事,而是國家石油開發戰略的方向性問題。只有成功,不能失敗。這個成功,就是最好要打出油,最起碼是得把海底的情況摸清楚。鄧小平同志說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摸著石頭過河,我們這可是摸著石頭趟海。要準備喝幾口鹹水,甚至可能還要淹死人,但我們不能怕,怕就無法學到本領。」康世恩在1980年5月至7月4日這一次時間最長、訪問最深入的「北海之行」中,一路上與宋振明和隨團同行的時任上海市副市長的陳錦華等,說得最多的就是這些話。

康世恩一行的第一站是挪威。作為北歐小國的挪威,過去一直是個貧油的進口國,但北海油田的發現,使這個美麗的歐洲小國一躍成為石油出口國,同時引發了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挪威政府對中國人民始終抱有友好的態度,康世恩一行的到達,被認為是開放後的中國對挪威的一種友好姿態,因而受到包括首相在內上上下下的熱烈歡迎。當中國代表團期望在這裡學到些海洋石油勘探開發中的國際經驗時,挪威能源部門和各石油公司表現出了少有的真誠和無私,他們對康世恩等中國石油界同行說,在北海的挪威石油公司,你們中國朋友可以隨便看,有什麼要問、要諮詢的,我們都會毫無保留地告訴你們。

「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挪威是我們中國在進行國際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合作過程中,最具有價值的好朋友之一。」秦文彩用這樣的話評價道。

「啊——這兒太偉大、太氣派了!」站在北海油田的平台上,年屆65歲的康世恩彷彿又回到了他年輕時第一次到玉門油田時的情景……同樣是激動,但此刻這位中國石油領航人所激動的是被西方世界一座座聳立在碧海藍天下的先進的海上石油鑽井平台所感染、所衝動……「這就是先進生產力!這就是國際高水平!」康世恩一次次感慨萬千地對身邊的宋振明等中國石油公司代表團團員們說,「看看人家已經發展到這個水平,我們現在的海上石油勘探技術和能力,好比過去我們跟蔣介石打仗一樣,是小米加步槍的水平……」他因此再三向同行的中國石油人說:「要想在中國的海底找到油田,就得放下架子,虛心跟人家外國公司學習。」

「西方資本主義確實有許多先進的地方值得我們拜其為師。我們跟資本家搞在一起,不是學他們腐朽的東西,而是要學他們的先進管理經驗和成熟的國際工程承包經驗與法律知識。要有荷花精神,出污泥而不染。」康世恩為中國石油對外合作工作所提出的「荷花精神」,從此成為中國石油事業對外開放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戰場的指導方針,並且引領中國石油人一直走到今天……

「你和你的團隊如此真誠、好學,給我和我的國家人民留下深刻印象。」在倫敦唐寧街10號的首相官邸,「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緊握著中國石油領袖人物康世恩的手,臉上充滿了敬佩之意。

北海油田的成功開發和有今天如此偉大的業績,說明了什麼?說明了十個字:智慧、首創、風險、投資、耐心!「北海之行」讓康世恩一直處在高度興奮和情緒激動之中。回到中國,他立即把張文彬、秦文彩等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