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京百姓驚呼

——怎麼一下來了那麼多高鼻子、藍眼睛……

「忙!第二個字還是忙!」秦文彩說,自從「3·26」人民大會堂的那次彙報會後,他和石油部主管海洋石油對外工作的張文彬副部長等「海洋組」的同志,每天十幾個小時的工作時間,還嫌不足。「白天上班時間不用說有多忙碌。而晚上你也沒有多少休息,因為我們每天都要與歐美國家的石油公司取得聯繫,我們的夜裡,正好是他們的白天,有些事就只能等到半夜去處理……」秦文彩說。

1978年的中國北京是什麼情況?我們許多過來的人都非常清楚:你要打一個長途電話,就必須到復興門東邊的長途電話局去排隊,一個電話等上三四個小時是常事;你若打電報,就得去西單長安街的電報大樓等候。石油部對外聯繫的都是國際電話、國際電報,等候的時間就更長了。那時能打國際長途的全國只有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石油部與西方國家的石油公司合作在海上鑽井,如果要打一個國際電話,先得通過電報打到陸上的北京或上海,然後再轉香港線路,才能再轉到某個國家。這還不是特別難的問題,讓秦文彩和石油人感到傷腦筋的是:在與「資本主義國家」打交道時,許多時候你必須得通過上面一道又一道的機關審批,你還得等待外交部,甚至是國家安全局的批文。「但所有這些等候和審批,我們都認為是必須和無條件的。我記得非常深的一次給某國際公司發邀請,光跑批文就走了三四十個部門。那時我們沒有怨言,因為大家心裡都清楚,這是代表國家在對西方世界進行『有禮有節』的合作與鬥爭,是摸著石頭過河——這河水到底有多深多淺,誰也不知道。我們所知道的一點是:弄不好會淹死人的。所以盡量小心謹慎為妙。」秦文彩回憶起那段往事,苦笑著說。

中國對外開放的門戶稍稍露出一條縫隙,西方世界便蠢蠢欲動,甚至歡呼萬歲。當時中國的石油人並不知道一個背景: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同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展開「石油戰爭」後,連續幾次的「禁運」和蹦跳式的大漲價之後,那些依賴石油進口的發達國家越來越意識到石油短缺對自己發展的威脅,於是全球性的石油勘探熱在很短時間內風風火火地被掀了起來。「至1978年,幾乎所有石油勘探設備都被租用出去,並且越來越多的資金在後面等待著新一輪的投入。」一位石油經濟評論家當時這樣指出。

擁有海洋面積約為整個歐洲大陸面積兩倍的中國要開放海洋石油勘探市場,這個消息無疑讓擁有技術設備和雄厚資金的西方國家極度興奮。當中國石油公司代表團還在美國訪問時,歐洲石油界就每天在收集相關的情報。最後他們獲得的結論是:東方大門正要打開,誰爭取到在中國「處女海」的石油勘探開發權,誰將在二十世紀後二十年、甚至在二十一世紀的前五十年稱雄世界。

1978年6月,夏季的第一絲熱風剛剛吹進北京城。一個龐大的法國石油代表團來到了北京,團長是法國政府能源司司長卡隆。

「他們怎麼來了?我們可沒有向法國石油公司發邀請呀!」那天,張文彬把外交部通知他第二天去會見法國石油代表團的事告訴了秦文彩。秦文彩覺得很奇怪。

張文彬笑了,說:「人家法國和我們有外交關係,他們可以直接通過外交部來華嘛。」

原來如此。

此時的秦文彩,有股突如其來的涼爽:看來國門一開,景象萬千!

這不,卡隆率領的法國石油代表團剛剛離開六鋪炕的石油部大樓,外事部門又匆匆地來告訴秦文彩:明天李先念副主席要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大西洋里奇菲爾德石油公司董事長安德森,要我們石油部去陪同接見。

美國大西洋里奇菲爾德石油公司可是美國著名的石油公司,我們發給他們的邀請信還沒有發出去,他們怎麼就來啦?秦文彩越發糊塗了。

外事部門的同志笑著說:「人家是以美國人文協會代表團的名義訪問中國的。」

又一個「原來如此」!不過,讓秦文彩越來越明白的是: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對外合作比我們中國人還著急。當然,人家是資本家,哪裡有錢賺,肯定削尖腦袋來鑽嘛!

效率。一個新詞深深地印在秦文彩的腦子裡。外國人是特別講究效率的,相比之下,我們中國人辦事的效率差矣!難怪康世恩副總理一再對石油部的人講:一天要干一個月的事!

第一批邀請國外石油公司訪華的名單被確定,並且很快通過外交等途徑發出邀請。這一發不要緊,接下去的日子裡張文彬和秦文彩等石油部「海洋組」的工作人員們,便像進了高速路,想停下歇一口氣也都困難……

美國賓斯石油公司的董事長利特克,是布希的老朋友,在秦文彩他們訪問美國時,他就在布希的家宴上與中國石油人有過交往,自然他是最先被邀到北京的第一個外國石油公司的客人。

「我們願意同貴國同行進行風險合作,可以先在你們的海上搞物探。」利特克有備而來,在會見張文彬時就提出了自己的設想。

海洋石油勘探和開發的第一步與地面工作一樣,弄清海底世界的地質構造最重要,物探是必不可少的。張文彬十分清楚利特克提出先搞物探的意義。「非常感謝,我們會優先考慮閣下建議的。」張文彬回答道。

軍人出身的張文彬彷彿是個老練的外交家,有禮有節地回答著每一個外國石油使團。除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外交需要外,這一點張文彬和秦文彩心裡都清楚:一個著名的國際石油公司所擁有的資產,幾乎是中國石油部整個資產的幾倍、幾十倍!海上石油勘探開發,是扔錢的大窟窿,沒有足夠的資金,想都別去想。

中國對外開放,說穿了,就是要利用國外著名企業和財團的資金,為我國四化建設服務。開放,目的就是為了引進資金和技術。中國,有人,有資源,也有精神,但沒有錢,也缺技術裝備。

「什麼叫如饑似渴?」秦文彩說,「當時我們中國為了迎接四個現代化的建設高潮,全面展開海洋石油勘探工作,引進資金、引進先進技術,就像烈日炎炎下在長安街上走了幾里路一樣期待喝上一瓶可口可樂!」

但那個時候,中國人還喝不起可口可樂,只能喝涼白開、大碗茶。然而,那些有錢又有技術和設備的外國公司的老闆們則蜂擁而至,一時間,北京飯店的房間差不多全被那些高鼻子、藍眼睛的外國人佔據了……

出什麼事了?怎麼一下全是外國人呀?離北京飯店近的那些市民們驚詫萬分起來,他們像看馬戲團似的,從白天到晚上都有人跑到北京飯店的門口,觀看那些高鼻子、藍眼睛。年輕人對那些高鼻子、藍眼睛的人穿的西服感興趣,上年紀的人也有的過來圍觀,幾位老爺子在竊竊議論:他們可不像是「老毛子」——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北京人見過蘇聯人,卻很少有人見過美國人。

那時北京能讓外國人住的地方,也就是北京飯店。老百姓想進飯店去溜達是不允許的,公安人員和便衣警察會出面阻止。

「我們能進進出出北京飯店,在市民們的眼裡是非常羨慕的!」當年參與接待的石油部一位「老外事」很得意地告訴我,有個北京小青年為了想請他帶進飯店去「見見世面」,願意送他一瓶「茅台酒」。「那時一瓶茅台酒是六七塊錢,但就是這樣我也無法帶他進去。我們有紀律。」這位「老外事」說。

那時的「外事紀律」很嚴,誰要是單獨與外國人接觸,就可能被扣上「裡通外國」的帽子,信不信由你。反正有一位文化部的高級官員,在日本訪問時偷偷地看了幾眼電視里的「黃色」影片,被人告發後回國就吃了個不大不小的處分,這事許多人都知道。

1978年的北京夏天,異乎尋常的炎熱。自從邀請函發出後,美國的聯合石油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莫比爾石油公司等20多家著名石油公司紛紛湧向北京,一個比一個急於同秦文彩他們商談合作事宜。

「北京飯店後來住不下了,我們只能讓有些外國公司的團隊住到釣魚台國賓館去,有的甚至安排到圓明園內的一些老房子去了。當時北京除了沒有幾家像樣的飯店外,我們還要考慮不能讓外國同行私下串通,所以盡量把他們分開住。有個代表團被安排在頤和園旁邊的一個臨時小院子,那院子據說是彭德懷同志蒙難時住過的地方。對那些『老外』談判對手,我們起初還怕他們不高興,哪知這群『老外』見了有山有水的頤和園,高興得手舞足蹈,連聲稱讚我們『照顧周到』、是『中美友誼的象徵』。」秦文彩說,「當時的北京飯店沒有空調,一到會談時,外賓們都個個西裝革履,可會議沒幾分鐘,他們全都大汗淋漓,又不敢說什麼。最後還是我們穿中山裝的張文彬副部長先把自己身上的外衣一脫,對『老外』們說:『天太熱了,你們可以把西服脫掉,這並不影響我們之間的友誼和禮儀嘛!』『老外』們一聽,頓時如釋重負,紛紛卸下西裝,並笑呵呵地私下稱許:原來共產黨的官員也很靈活、機智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