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將心比心才是真

自梁雨潤任夏縣紀委書記後,在他接待的那麼多群眾上訪和舉報中,除了那些重案要案外,多數是關係到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雖然未必上得了紀委的辦案議程。他想,許多重案要案,最初有可能就是群眾與幹部,百姓與政府之間的普通矛盾而後來激化造成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紀委,完全有責任去化解這種矛盾。我們中國共產黨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之後,進入建設社會主義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對物質和文化的需求,而在這過程中,社會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群眾與幹部,百姓與政府之間在實現共同利益和目標的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問題。

2001年下半年,中央紀委、監察部主辦的《中國紀檢監察報》對梁雨潤的事迹進行了連篇報道,山西省紀委隨之作出決定,在全省紀檢監察幹部隊伍里開展向梁雨潤學習的活動。在省紀委九次全會上,梁雨潤還作了事迹介紹。當時有人在台下悄悄議論,說照梁雨潤這麼干,咱紀委不成「信訪室」了嘛!

話傳到梁雨潤耳里,梁雨潤笑笑說:其實道理非常簡單:紀委是抓黨內紀律問題的,抓黨內紀律問題的目的又是為什麼呢?還不是要改變黨的作風,實踐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為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服務的宗旨嗎!群眾上訪,雖然不能說所有反映的問題都是正確的,但可以肯定大多數是可信的,即使少數反映的問題不正確不客觀,但也能說明人民群眾是因為相信我們的黨才來找我們的黨的。對這樣的群眾我們沒有理由不理不睬。認真地傾聽,深入地調查,一件一件地下功夫去解決上訪群眾反映的問題,這不僅是紀委工作的範疇,而且是主要的甚至是帶根本性的工作問題。要解決好群眾反映的問題,首先必須要對人民群眾有感情,拿出真想解決問題的工作態度和方法來才行。

梁雨潤有一句話讓我頗有感觸,他說我們這些當幹部的,當領導的,有時常常覺得老百姓反映的問題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是呀,老百姓會有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老百姓就是老百姓,他們只是為自己的生計,為自己的兒女,為自己那幾畝承包地,為自己那塊宅基地操心,你認為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在老百姓那裡可是天塌下來的大事,處理不好,就有可能導致人家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啊!處理好了,老百姓心順了他們就會擁護黨、擁護國家、擁護社會主義,就會拿出全部幹勁和熱情來跟著黨走。我們有些人整天喊著要為百姓服務,為百姓辦事,可真到了群眾向他反映情況,希望解決問題時,他們又覺得那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根本不把其放在心上,或者即使去過問過問也是三心二意,沒有用真心思。久而久之,群眾的「雞毛蒜皮」小事,成了一觸即發的大事,成了惡性事件。那時他們又埋怨群眾,甚至將群眾推向對立面。群眾能沒意見?能不把你從台上拉下馬才怪!

夏縣這個地方不大,但它卻是中華民族形成的真正歷史發源地。大禹建立的夏朝,司馬光寫下的《資治通鑒》,幾乎奠定了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全部基石。後來從這個地方建立和締造的文明慢慢擴散到九州大地,直至其它更寬廣的地方。但夏縣自己的光亮卻漸漸變得黯淡了。

昔日的光亮黯淡其實屬於可以理解的某種規律,因為蠟燭在照亮別人的時候常常消失了自我,這其實是一種美德,一種符合自然界物質變化規律的。但夏縣在現代少了文明,卻多了些咄咄怪事。而且有些怪事人們就連想像中也是缺乏的。

梁雨潤來到這兒趕上了不少這樣的怪事。

是什麼怪事都讓梁雨趕上了?還是夏縣就愛出怪事?我認為,對於現今的中國農村問題,我們執政的共產黨到了該認認真真、嚴嚴肅肅地對待的時候了。由梁雨潤在夏縣處理的一樁樁「怪事」,我意識到這種在我看來是「怪事」的事,其實在農民和農村看來已經見怪不怪了。原因只有一個:如今在中國的農村,這樣的事太多,太普遍。

怪事盛行,那可不是件好事。

1998年7月24日,這是一個異常炎熱的星期天。梁雨潤像往常一樣沒有回運城市的家和妻子女兒團聚,而是在辦公室埋頭批閱文件。

「叮鈴鈴……」桌上的電話機突然響起。

「梁書記吧?不好了,又出大事了!」梁雨潤拿起電話,一聽是紀委副書記李俊峰打來的。

「快說老李,到底出什麼事了?」

「胡張鄉上晁村200多名群眾將村長圍在家裡,快要出人命了!」

「什麼時候發生的事?」梁雨潤心頭一緊。

「公安局的人說已經有三天時間了。」

「為什麼拖到現在?」

「鬧事的第一天公安局的同志就去了,可是村民們不聽,還是把村長圍住了不放,而且越鬧人越多。現在快要失控了!」

「到底為什麼事?」

「哎,肯定又是當村長的太惡了唄,群眾積怨太深,反唄!」

「除公安局還有什麼人在那兒?」

「檢察院的也去了不少人,可群眾還是不散。他們舉著牌子,喊著口號,說不要公安局,不要檢察院,就要紀檢委。所以,檢察院長和公安局長連給我打了三個求救電話了……」

「這樣吧,老李,你辛苦一下,馬上到上晁村去一趟,你見了群眾,代表我告訴那裡的村民們,請他們先從村長家撤出來,不要再圍攻了。如果是要對村長的問題檢舉揭發,我們會馬上派人去調查處理,不要搞過激行動,對大家都沒有好處,也不利於解決問題。你把這個理跟村民們說清,一定要說清。」

「好的。」

「慢著!千萬千萬注意要告誡群眾不要鬧出人命來!」

紀委副書記李俊峰放下電話火速趕往上晁村,梁雨潤則直奔縣委書記那兒彙報自己對這一突發事件的打算。

「上晁村的那位村長的問題由來已久。這是個有點背景的人物,但他再有背景,也不能拿群眾生命財產不當回事,為非作歹嘛!該怎麼處理,你只管行動,縣委堅決支持!」縣委書記態度十分明確。

「那好,明天我就派工作組進駐這個村調查。」梁雨潤是個急性子,連夜把紀委常委們叫到辦公室,隨即研究了解決上晁村問題的方案。

上晃村到底為什麼會激起如此嚴重的民憤?一調查,發現問題均出在這個村的村長身上。此人姓解,48歲,初中文化,1984年開始任村長。憑著當村長的時間長,這位素質本來就不高的村長,近幾年間越發在村裡橫行霸道,說一不二。村務和經濟情況從不向村民公開,而且常常以權謀私。村民的不滿情緒日積月累。1996年夏季征糧時,村長以修路急需用錢為由,多次找到胡張鄉糧站站長及縣糧油總公司經理,提出將村裡的一批糧食出售給糧站。鄉糧站和縣糧油總公司派人到上晃村看了糧食數量與質量,答應按國家保護價收購。但後由於糧庫緊張,無法過稱入庫。村長又多次找到糧站站長,說能否暫付一部分糧食款。糧站站長想了想,便讓會計給了姓解的「上晁村糧食預售款」30000元。1997年1月。糧站有了調撥計畫,到上晁村提糧時,卻發現糧食有質量問題。糧站領導向解村長提出退款,解不退。說自己家裡有糧食,質量尚好,可以抵此款。糧站見錢已被人家拿走,也覺得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便答應按解所說的辦法辦。但日後糧站與解多次交涉交糧事宜,解總推三拉四,說等來年村上打出質量好的糧食再上交。事情就這麼拖下來了,至今未交糧。而這筆當初說是修路的錢他也從中做了許多手腳。

姓解的一向辦事作風簡單粗暴,當有村民對此有意見時,他便怒氣衝天,找人將提意見的村民狠狠揍了一頓。村民們被激怒了,聯名向上級告了他的狀。可是狀紙給了許多部門,村民們卻從未見有人來查處和聽聽大家的意見,反而是縣上的某領導多次來到解某的家「檢查工作」。解某因為有人壯膽而更加狐假虎威。聽說有人上縣城和市裡告他惡狀,就在村委會的高音喇叭里指名道姓罵人。更有甚者,他舉著菜刀站到舉報和告他狀的村民房前,口中狂叫誰要是與他解某過不去,「我他媽敢殺了你!」其囂張氣焰讓村民們忍無可忍。1998年春開始,村民曾四次集體上訪到縣城和運城地委。但姓解的依仗著他與夏縣某領導有著特殊關係,始終不曾傷過一根毫毛。

梁雨潤派出的紀委工作組,核實了該村長的經濟問題及作風粗暴橫蠻問題,並根據群眾的民憤,按照黨紀和村委會管理條例,向有關部門作出了建議對解留黨察看一年、撤消村委會主任一職和歸還所挪用的公款等處理意見。

原為這樣的處理可以使上晁村廣大村民有個安家樂業的環境,哪知姓解的頗有些神通廣大,在縣紀委建議有關部門對其作出上述處分後不久,因某種原因卻仍在其位。而解某不僅沒有吸取以往的教訓,反而更加把那些曾經告過他狀的村民和黨員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村民們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他們再次聯合起來,這回事情可就鬧得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