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齊國公威名傳四海

有了王寅的傾力支持,很多事情便方便許多,比如前去尋找私家造船場的張程凱和和劉能,手中就拿著浙江巡撫王寅批的條子,遇到事情可以借用地方官府的名義。

把手中的事情處理好,往揚州派出了人手之後,劉能便親自帶人陪著張程凱尋找造船的私家船場。

二人乘坐一艘開浪船離開了杭州,這種開浪船是福船的一種,頭尖尾闊,船身修長,豎有兩根桅杆,上面掛著縱帆,可乘載四十多人,速度極快,常被用作明水師中的哨船使用,卻是經過王寅從浙江水師中調用。船上除了劉能和張程凱以外,還有近四十人的士兵,都是熟悉水性的士兵,是陳越從親衛水營中劃撥。

張程凱要尋找可以合作的船場,劉能在護衛協助他的同時,更要探查整個浙江沿海地形,繪製地圖,為敵情司監控整個浙江做準備。以後要在浙江這個地段長久的發展,上自官府下到普通的民間勢力,一切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浙江沿海海岸線綿長,島嶼星羅棋布,數百條大小河流發自西南的山嶺地區,蜿蜒向東流入大海,在河流匯入大海的入口處,有著眾多的村浦,而最適合造船的地方也就是在這裡。而造船的船場往往非常隱秘,山嶺隔絕之下從陸路尋找極難發現,也用時太久,所以眾人選擇從海岸前往。

船行八面風,開浪船從杭州出發,順流而下很快便駛入了杭州灣,沿著南岸向東行駛,便看到海岸上涯石嶙峋、鬱鬱蔥蔥。

小半日的功夫便繞過了三山所,過了觀海衛,到了寧波府以東海面,撲面而來的便是星羅棋布的大小島嶼,海況頓時複雜起來。

造船所在村浦往往非常隱蔽,有著離島遮掩入海口,若不是熟悉海況的人輕易很難發現,除非你緊靠著海岸行船,可又怕有擱淺的危險。

好在,一行人中有嚮導在。

王慶,寧波沿海漁民,四十多歲年齡,在海上奔波二十多年,祖祖輩輩都是吃海上這碗飯的,其爺爺曾經在五峰船主手下當過海盜,和戚家軍干過仗,後來倭寇之亂被朝廷剿滅,其爺爺也命喪黃泉。其父親也做過海盜,後來同樣命喪大海。

而王慶本人同樣吃海上這晚飯,去過倭國跟過開台王顏思齊,在顏思齊手下當一個小頭領,後來顏思齊在東番島時突然暴死,鄭一官施展種種手段妄圖吞併顏思齊所有手下,很多老弟兄和鄭一官反目互相攻伐,而王慶也在反對鄭一官的行列。

然而鄭一官的手段不是尋常人能比,很快擊敗了大多數老兄弟,開始獨霸一方,等到受朝廷招安轉身一變成了朝廷將領掌握著福建水師之後,老兄弟們再也無法與之抗衡,大多都被當作海盜剿滅。

王慶僥倖逃了一命,再不敢出現在福建海面,回到浙江老家謀生。

出慣海的人也幹不了其他營生,畢竟幹啥都沒有海上來錢快。好在浙江沿海走私很多,寧波紹興等府的士紳明面上道貌岸然,背地裡也大都干著走私的勾當,或依靠舟山海盜,或者乾脆自己買船出海。走一趟倭國賺上數萬兩銀子,可比辛苦種地養蠶來錢快的多。

仗著豐富的海上經驗,王慶在浙江也混的很開,在一艘走私船上當舵工,每年走上一趟倭國賺個幾十兩上百兩銀子,倒也逍遙快活。海上謀生聚散不定,船員們出海則聚在一起,回來後便各回各家。現下已經是六月份,距離東南季風起還有一點時間,王慶便在杭州逍遙,順便等著船開。

劉能到處尋找嚮導,經人指點找到了王慶。一開始王慶還不大樂意,劉能許諾了每月二十兩銀子的高薪報酬,然後又亮出浙江巡撫的招牌之後,王慶才算就範。

王慶引領的第一處地方名叫楊家浦,有湍急的河流從楊家浦入海,在河道與大海交匯之處,有一處數百人的村莊。據說楊家浦人的先祖二百多年前本為南直隸人氏,曾參與過下西洋寶船的設計製造,下西洋壯舉結束後官方造船業大面積萎縮,楊家也在裁撤之列,經過多年的流離來到寧波海邊,半是打魚半是造船為生。

楊家浦有這樣的悠久傳統,不過由於朝廷海禁缺乏合適的外部環境,所以造船技藝實際上是一代不如一代,在最低谷的時期甚至舉族懂得造大船者不過十數人,而且都是靠著祖訓、守著造船圖譜默記空想,缺乏實際操作。

直到嘉靖年間前東南海上貿易漸漸盤活,走私商人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五峰船主王直崛起海上,走私海商多於牛毛,楊家浦有了外部環境的刺激才又煥發了生機,祖傳的造船技能重新激活,還從與回回商人、佛朗機人的交往中學到了海外的造船技藝,那時是楊家浦最輝煌的時代。十來年的時間,建造了上百艘大船,其中不乏四桅、五桅巨艦。

然而好景不長,五峰船主王直被朝廷誘殺,海商們海貿頓時斷絕,搖身一變成為了海盜,以海邊貧苦漁民為主力,僱傭倭國流浪武士,開始瘋狂的攻擊大明沿海,史稱倭寇之亂。

「哪裡是倭寇啊,大都是走私的海商跑船的漁民,朝廷禁海,從內陸購買不到貨物商品,也買不到糧食補給,無奈之下只能去搶劫。當然其中也有不少倭國武士,不過都是海上各大當家僱傭的打手。海盜再厲害也無法和大明的軍隊抗衡,更何況又出現了俞龍戚虎這樣的名將,各大當家的軍隊先後被打垮殲滅。我爺爺當時跟著的是徐海,隨著徐海的兵敗命喪黃泉。」

談起祖上的往事,王慶唏噓不已,絲毫不以祖上當過海盜為恥。因為在浙江沿海漁村,幾乎家家都有人在海上討生活,人們佩服的能夠乘船征服大海的勇士。

「倭亂平定之後,朝廷海禁更嚴,楊家浦這些造船為生的村浦便失去了顧客來源,再加上朝廷控制的緊,有那麼一段時間根本就沒有生意,過著緊巴巴的日子。知道最近這二三十年,朝廷控制的力度弱了許多,海上有出現了很多討生活的好漢,走私的海商也越來越多,這楊家浦的生意才又好轉了起來。當年我在顏思齊顏大當家手下做事時,就來過這楊家浦,顏大當家好些船隻都是這裡打造。」

王慶很善談,絮絮叨叨的說個沒完,劉能和張成磊卻聽得津津有味。

「他們在這裡造船,官府就不管嗎?」劉能突然插嘴問道。

「呵呵,官府到時想管,可海上衛所早就被買通了,而且你知道他們的主顧是哪些人嗎?大都是浙江的士紳大族,寧波府四大士紳,哪一家沒有走私的生意?」王慶不屑道,「有這些鄉紳兜著,地方官府誰敢多事?」

劉能和張成磊相視一眼,頓時瞭然了。

「二位大人的背景深厚,但是做任何事都有規矩,可千萬不能亂來。」王慶有些擔憂道。

像楊家浦這樣公然給走私的士紳甚至海盜造船的,又豈是善茬?王慶生怕雙方起了衝突殃及自身。

「放心,我們可是公買公賣,一切按規矩辦事,該給的銀錢不會少給他們。」劉能笑道。

然而要是公買公賣就能解決問題,世上的事情都好辦許多了。

對突然出現的陌生人,楊家浦格外的警惕,江灣交界處便有望風的船隻,見到陌生船隻闖入立刻迎了過來。現在並非太平時光,浙江沿海的衛所戰鬥力銳減,已經淪為百姓無異,早就震懾不住舟山群島眾多的海盜。故沿海的村浦家家都有自己的武力。而楊家浦因造船而富裕,更害怕遭到海盜的洗劫,村裡便有弓手百名。

站在船頭,劉能看到對方是一艘狹長的單桅鳥船,船上有十來個面目黝黑的漁民。為首的是一個十六七歲的漢子,高聲喊著劉能聽不懂的吳語方言。好在有嚮導王慶在,張程凱雖是福建人,卻在海上多年沒少和浙江人打交道,對方的話也能聽懂。

「他們問咱們哪裡來,做什麼?我告訴他們來自杭州,想來談一樁生意。」王慶和那漢子對了一句之後,低聲解釋道。

然後那漢子又說了一句什麼,王慶的臉色難看了起來,「他說楊家浦不做陌生人的生意。」

「告訴他我們的身份,生意做不做由不得他們!」劉能冷笑了起來。

王慶又和那漢子高聲交流了幾句,就看到那漢子臉上神色劇烈的變幻著。

劉能靜立著,船上的士兵們都凝神戒備,一旦這漢子執意不肯,劉能不介意殺雞駭猴。若是連浙江巡撫的身份都震懾不住他們,已經不能再指望什麼。

過了一會兒,便見那漢子一揮手,鳥船掉頭了。

「他在前面帶路,引領我們入浦。」王慶解釋道。

開浪船駛入江灣沒有多久,便看到眼前出現一條寬二十餘丈的河流洶湧入海,劉能乘坐的開浪船除了船帆以外,還有四槳一櫓,不管風浪順逆都能行走,十分靈活。

跟著對方的鳥船駛入了內河,沒多遠便看到岸上百十棟房屋組成的村落。更吸引劉能的是右岸上兩艘即將下水的新船,隨著駛近,但見其船高大如樓,足可容納上百人,船底尖,船面闊,船頭昂而張,船尾高而聳。船尾在甲板之上設三層柁樓,柁樓的周圍都是護板,護板之外又設茅竹,堅立有如城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