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標準大不同

黃釣浩

欣賞本書的五篇小說,須用不同的標準。

筆者昔年號稱「推理魔」(後來破功,變成什麼都不是),欣賞推理相關作品的標準,自然稍稍與眾不同,現不惜作野人,在此提出當年採用的標準,供各位同好參考或嘲笑(純系筆者個人言論,與出版社編輯無關):

(1)字數愈多的愈嚴,愈少的愈寬。

(2)發表年代愈晚的愈嚴,愈早的愈寬。

(3)宣傳廣告詞愈誇張的愈嚴,反之愈寬。

(4)型式、風格、氣氛愈接近柯南道·爾、狄克遜·卡爾、橫溝正史的愈寬,反之愈嚴。(筆者承認這純粹是「個人偏見」。)

(5)男性作家寫的較嚴,女性作家寫的較寬。(這到底叫歧視女性還是崇拜女性?)

(6)先進國作家寫的較嚴,台灣國人寫的較寬,敵國的人寫的不看(不資助敵國)。

(7)幫別人宣傳時較寬,私下和同好討論時較嚴。(人格分裂?)

(8)心情不佳時較嚴,反之較寬。

下列五篇作品,也請自訂不同標準來監賞。

★加田伶太郎〈完全犯罪〉:

發表於一九五六年,為作者的推理處女作。同系列作品僅有八篇,都是經典名作。故事中有位天才型的神探,叫做伊丹英典,這個名字是將「名探偵」三字的日語發音字母重新排列組合而拼成的。此人年約三十五歲,外表穩重大方,眼鏡度數很深,常眯著雙眼,職業是文化大學古典文學科的副教授,精通希臘文與拉丁文,嗜讀偵探小說,在日本的古典浪漫派名探群中佔有崇高的地位。

本書五作中,「推理成份」最重的是本篇,「邏輯的嚴密」與「偵探的魅力」恐怕也是本篇獨佔鱉頭,因此可以說,本篇比較適合一些頭腦較複雜、想像力較豐富的人欣賞。提到「古典、浪漫、本格、解謎、神探」等字眼,有些人是愛不釋手,如痴如狂,但也有人會認為「不切實際、無聊、幼稚」。筆者雖已油盡燈枯不久人世,但心理年齡卻停留在十五歲,毫無長進,所以是屬於前者。

說也奇怪,筆者個人較喜歡的「古典神探」中,好像絕大多數都是「部份個性極其古怪、有些方面其笨無比」的男子,而且「美女絕對不會愛上他」。筆者苦思數十年,還是想不出為什麼。

★關口房枝〈殺意之花〉:

一九九一年的作品,是一篇「心理型」的犯罪懸疑小說。

發表當時,據說甚受女性讀者歡迎,佳評如潮,有口皆碑。

為何特別受女性讀者喜愛呢?筆者天生就無法了解女子的心理,因此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不僅如此,對故事中那女主角的反應,還會感到莫名其妙、百思不解。姿色撩人、慧中秀外的遠上朱子「從小就很討厭英壽(男主角之一)」、「當她的身體暴露在英壽的目光下時,那種難以忍受的痛苦就只有恐怖二字能形容」,但在慘遭此畜牲姦淫蹂躪之後卻又好像很爽的樣子,「每天一入夜就變得精神奕奕,彷佛和英壽渡過的春宵就是她生命的泉源」、「需要英壽,已經不能沒有他了,一定要跟他在一起才行」。

這樣的劇情為何會讓眾多女性讀者「頗有同感」呢?什麼好處都讓英蹲這類畜牲佔盡了,那些對女性缺乏魅力的男子乾脆集體去自宮算了。

總之,筆者因負有「不懂女性心理」的原罪,所以還是少說為妙。

★小杉健治〈無言的法庭〉:

原名〈手語法庭〉,屬於「有社會派味道的法庭懸疑小說」,發表於一九八九年。主角水木邦夫律師是作者筆下兩大「系列主角」之一,初期作品中僅三十多歲,後來成長為四十多歲。女助理戶田佑子好像在暗戀他,不過後來似乎一直沒有結合。

「濟弱扶傾,悲天憫人」就是此系列最重要的主題,也是最讓讀者推崇讚賞的部份。一般而言,這類作品雖有「意外性」,但重點並不在「推理、邏輯、詭計、公平」,而是在其他方面,譬如說人情味、正義感、社會問題等。在監賞評價時,必須注意這一點。

本書姊妹作《死亡交易》中有一篇〈黃昏時的報案電話〉,也是法庭懸疑小說,但滋味不同,各擅勝場,有心的同好可加以比較。

故事中提到的殘障者問題是日本的情形,我們台灣國內的情況不知如何,可能值得探討觀察。

★石井敏弘〈北風的復活〉:

一九八七年的作品,有人稱為「機車推理」。作者就是這一年以《勁風下的彎道》奪得江戶川亂步賞。

有人說:「作者很年輕,作品也以年輕讀者對象,尤其是男性的飛車黨(飆車族)。」筆者生性愛靜,又膽小如鼠,實在無法理解飆車有何樂趣,只覺得那是缺乏公德心的行為(噪音擾人,震耳欲聾,蛇行飛竄,自尋死路),那些年輕人若真有那麼大的勇氣,何不去對付中國共產黨及其走狗?

雖說是「機車推理」,可別誤會,本篇並非「本格解謎推理」,而是一種「帶有懸疑味的青春小說」。筆者並且認為本篇的「漫畫味」相當濃厚,年輕朋友想必會喜歡。

★伴野朗〈噩夢謀殺案〉:

發表於一九九〇年,原名〈惡夢殺人〉,是一篇懸疑小說。

本書除第一篇之外,均為懸疑小說,分別以「心理、殘障、機車、噩夢」為重點,但本篇中的「噩夢」稍微特殊了一些,因為牽涉到「心神耗弱、精神狀態」等醫學問題,屬於比較專業的學問,也不知作者如此設定是否合乎事實與科學,但願學有專精的讀者(如精神科醫師、法律專家等)能夠撥冗給予指教批評。

另外還有「詭計實現的機率問題」,也歡迎各位先進賢達向出版社提出高見。

參考資料:筆者本身作噩夢時,只會握拳學李小龍打人,不會勒死人。

本篇比較特殊,再談下去怕會泄漏秘密,所以就此打住。

(本文文責作者自負)

《完全犯罪》·加田伶太郎

★加田伶太郎

本名福永武彥,一九一八年生於福岡縣二日町,東京大學法國文學科畢業。以本名寫詩及純文學,以加田伶太郎名義寫推理小說,以船田學名義寫科幻小說。

筆下神探伊丹英典雖僅有八個短篇探案,卻已在推理文壇留下不朽的功名。

其餘傑作有〈幽靈事件〉、〈溫室事件〉、〈失蹤事件〉、〈電話事件〉、〈睡眠的誘惑〉、〈湖畔事件〉、〈紅鞋子〉等。一九七九年八月十三日去世。

主要得獎歷:

《死亡島》:一九七三年第四屆「日本文學大賞」(福永武彥名義)

譯者簡介:

黃鈞浩:

一九五九年出生,南投縣人,台灣大學畢業。曾任出版社主編、策劃、翻譯。對於漫畫、布袋戲、推理小說的研究孜孜不倦。現居南投鄉間,專事日本文學作品翻譯。主要譯著有《七個證人》、《來自天國的槍彈》、《白痴》(坂口安吾著)、《玫瑰的烙印》(與游綉月合譯)、《戀愛詐欺師》(與賴櫻英等合譯)、《浪漫的復活》(與江荷傯等合譯)、《疑惑的輪舞》(與林芳兒等合譯)(後面五書由新雨出版社出版)等。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