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憤懣男子群像 導讀 清張筆下凡夫俗子的不平之鳴

文/宮部美雪

男人在組織中求生存,不僅要努力往上爬,拚命保全自身,有時還會處心積慮地把別人拉下台,或是被別人斗垮。為了貫徹正義不得不犧牲愛情,為了堅持原則不得不背叛恩義。

男人真命苦啊。

松本清張世界裡的女人,不論好壞,起碼都是在追求「個人」的幸福。相較之下,男人們——幾乎每一個——卻都在與社會、官僚、公司機構、學會等,遠比自己強大的組織戰鬥。在此我要特別聲明,這麼寫並非因為清張先生是個男性優越主義者,而是他無數篇長篇作品設定的舞台——昭和時代——就是這樣一個年代。

不過論到短篇,情況就有點不同了。短篇作品中的男人,如果說得明白一點,可謂更加卑微窮酸。讀者會忍不住同情道:「啊,這真是自作自受啊。」抑或會想撫著對方的背說:「我們真是同病相憐呢。」這樣的男人在作品中比比皆是。

在社會上,男女平等是一種理想,但完全不需要男女同質。每個人理當懷抱著不同的夢想、野心、願望。當夢想破滅、理想瓦解、失去安身之處時,女人通常會變得不幸,男性則會憤懣不平——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在這一章,我們就來看看清張先生筆下那些憤懣男人的背影吧。

這裡有一個哀嘆懷才不遇的男人,為了改變自己的人生,與萍水相逢的另一個男人勾結,鼓起勇氣鋌而走險。罪行順利完成後,他們各有斬獲,並約定再不見面,就此分道揚鑣。但他卻不時擔心,當時的共犯現在不知怎麼樣了?一帆風順固然最好,可萬一對方沾染上惡習敗光了家產,會不會跑來找我要錢……

這篇本來就是著名傑作,不過我這次重讀,才發現原來也是一篇驚悚小說。《共犯》的動向循著「宇都宮一千葉斗大阪畸神戶一岡山」這一路線,最後終於跨海抵達九州。而主角內堀彥介既無法轉移目光,也無法逃離,只能戰戰兢兢地僵著身子等待……來了,來了,要來了,「毀滅」終於找上我了……

還有比這更恐怖的故事嗎?故事的結局之慘,令人不禁悲鳴,情緒完全融入其中。

如此「等待」著的每一天,心情自然不能平靜。雖有溫柔的情婦好言勸慰,但我想,主角一定會對毫不知情的妻小出氣,為了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整天不是踢小狗就是踩貓尾巴吧。所以說,人千萬不能做壞事啊!犯罪是會腐蝕人生的。

在上集的《日本的黑霧放晴了嗎?》一章曾經稍微提及此篇,縱使「保身」這個動機很普通,但是針對「保護已身免於什麼」的狀況而言,這仍然是一篇有點特殊的作品。一個人為了好好活下去,配合世態動向改變自我信念,即使在沒有戰爭或遭外強佔領的時代背景下,這種事也絕對有可能發生……甚至該說,現在這種事(在更低的層次)發生得更加頻繁。或許大家早已司空見慣了,只要不斷地見風轉舵,就不用擔心被抓去坐牢或遭到放逐了嘛。主角玖村極端小心謹慎,正反映出「美軍佔領下的日本社會」這個作品舞台的嚴苛。

玖村既然是個編寫教科書的學者,頭腦自然靈光,絕不會因一時衝動倉促行事,有所打算時,一定得先說服自己才甘心去做。於是,他用來說服自己的概念就成了本篇的標題。然而,故事的結局卻出人意表。

一個向來冷靜講理的男人,到最後居然被自己的感性和生理上的厭惡感拖累,簡直是滑稽又凄慘。結尾獨自的那種不甘願感,正是男人咀嚼憤懣苦果的表達。

在這篇作品中,憤懣不平的不是主角,而是環繞主角植木部長整個男性世界的不滿情緒。置身其中的他拚命努力,為了平息對這個世界的不滿而處心積慮、費盡工夫。讀者會不禁跟著主角一起冒冷汗,提心弔膽地觀望事態發展。

然而,現實未免太殘酷了。

「專務的臉色變了,他知道禮物意味著什麼。」

即便如此,專務還是會看著名倉課長的眼睛吧,想必會以眼神示意,同意交給對方一份「禮物」。空白頁很可怕,真的很可怕,所以才會無奈。

剩下專務獨處時,想必有那麼一瞬間,他的臉上露出與之前截然不同的表情——無處發泄的憤懣表情。我希望他能有這種反應。

清張先生還有一個高明之處,就是在結尾完全沒提及植木部長後來的情形。因為犧牲品的後續發展,世人原本就不感興趣。

我想,植木部長應該不會在家裡對著妻小或貓狗出氣吧。相對地,他可能會罹患胃潰瘍或失眠症。這種善良老實的人一向如此。

主角被某人抓住他與某女人之間的把柄,因而陷入絕境,這是懸疑小說中常見的情節。但在清張先生的作品中,這種「被逼入絕境的方式」總是寫得寫實而刻骨。想必世上的男性每讀一次,都會不由得打哆嗦吧。就連身為女人的我,在看到《把柄》(篇名之一)的最後一幕時,都彷彿可以聽見字裡行間發出「啊,被這惡棍吃定了」的悲鳴,背脊忍不住竄上一股涼意。《紙牙》雖也同樣恐怖,不過在這篇作品中,「誰教你要養食人魚,真是自作孽」的諷刺結局倒也痛快。不過只是當事人自以為養的是食人魚,其實只是條野生熱帶魚。

《山》同屬於這一系列,卻獨樹一幟。因為讀者幾乎看不到被人吃定、陷入窘境、憤懣不平的那一方的真面目,這一點成了謎團的根源,可說是別有奇趣的一篇短篇小說,即使故事概要與情節發展類似,但單憑「從誰的角度來寫」,就能形成截然不同的面貌,這篇作品就是最佳範例。主角(應該可以這樣稱呼吧)青塚,前半段的頹廢模樣與後半段的總編姿態(了解內情的讀者想必會苦笑)形成有趣的對比,正因為採用了這種角度的描寫,才能產生這種對比效果。與青塚狼狽為奸的阿菊的惡女(?)嘴臉也一樣,一旦認識了前半段的她,便彷彿可以看到她個性上隨波逐流、逮到機會就想狠撈一筆的薄弱道德觀,令人覺得既可笑又可怕。

不過話說回來,世間的男士們啊,請你們注意,千萬不要隨便招惹女人,更不要因為對方礙事,就不顧一切地殺人滅口或落荒而逃哦。真的,拜託了(怒)。

事實上,在這一章最憤懣不平的,應該是作為編輯的我。這樣八成會被清張先生看笑話。對不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