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列車爆炸疑案

這是一列賓士在第三區域的南阿蘇鐵道上的旅遊列車。它由一節車廂組成,行駛於十七公里的區間內。

它一駛出豐肥本線,馬上就跨過了橫躍白川上的拱形鐵橋。由於它的色彩與白川、鐵橋和平原渾然一體,因此這列旅遊列車便成為這一帶最具特色的一道景觀。

四月十五日,發自立野的十三點零七分的旅遊列車裝載著十二三名乘客駛出了車站。

由於這是司機兼售票員的車輛,因此沒有售票員跟車。

駛過白川的鐵橋,第一站就是長陽車站。

這兒的阿蘇火山口裡,正是開始萌生新綠的季節。而且不久這一帶就要在水田裡插水稻秧了。

在這片片的新綠中,白色的旅遊列車行駛其間,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旅遊列車依次在加勢、阿蘇下田和中松車站停車,然後到達了阿蘇白川。這就是那個有一座三角形、安有時鐘的塔形標誌的車站。與其說是車站,倒不如說是一個大玩具更貼切,白色和藍色的造形,不禁使人想起了蛋糕。

觀光客中的一對年輕男女,迅速地拍起照片來。

列車駛出阿蘇白川後,再有兩站就是終點站高森了。

從高森可以到達宮崎縣的高千穗。

駛出阿蘇白川的時間是十三點二十九分。

這時,車內突然一聲巨響,發生了爆炸。伴隨著這劇烈的爆炸聲,一道耀眼的亮光貫穿了車廂內。有的座位被炸飛了,車廂內一片驚恐、凄慘的喊叫聲。

中途有幾名乘客下了車,此時車廂內只有七八名乘客了。他們全摔倒在車廂的地板上。其中就有那對在阿蘇白川盡情拍照的年輕男女。

車窗玻璃全部粉碎了,而且車體脫離了鐵軌,翻倒在路基下方。

十五六分鐘後,救護車、巡邏警車迅速從阿蘇鎮趕來了。

救護人員和警察拚命地從翻倒的車廂里把乘客和司機救了出來。

每個人的身上都是鮮血淋淋。

有的乘客已經死亡了。

被炸壞的車廂內充滿了令人作嘔的血腥味兒和刺鼻眼的硝煙味兒。

爆炸好像是發生在車體的中央,那兒的車座連根炸飛;坐在那裡的兩名乘客由於傷勢過重已經死亡。

司機和部分乘客立即被送往醫院。其中七名乘客中已有五名死亡,兩名重傷者神志昏迷。

僅僅存有一點兒意識的是那名叫井上的司機。他也因為被爆炸炸飛的擋風玻璃的碎片擊中了頭部,一共縫合了十二針,他的腰背部也感到一陣陣劇痛。

一小時後,從熊本縣警趕來了三名刑事警察,很快認為這是一起殺人事件。

這三名刑警首先調查了被炸壞的車輛,然後詢問了惟一尚有意識的那名司機。

但是,由於他是背沖著乘客的,所以他也無法提供出什麼有價值的線索來。

「反正是突然發生的。在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列車就翻了,我也渾身沾滿了鮮血。」這名司機只說了這些。

的確,在他的身後突然發生了這起爆炸,他的頭一下子被衝擊波推向了前擋風玻璃上,當然他什麼都不記得了。

於是刑警們決定調查一下被害人員的身份。

肯定有人蓄意爆炸這列火車。因此兇手要麼是痛恨南阿蘇鐵道,要麼是痛恨乘坐這列火車中的乘客。

對前者要進行其他方面的調查,但當前可以進行的只能是對司機和乘客的調查。

司機尚有意識,乘客方面有兩人意識不清。所以對於乘客的調查只能從他們隨身攜帶的物品進行身份辨查。

七名乘客中,有兩人是本地乘客。其餘的五個人中,有四人是東京的,一人是大阪的,均為觀光客人。

指揮調查工作的熊本縣警的伊知地警部將獲得的被害人員名單記在了自己的筆記本上。

足立秀夫 39歲 高林町 死亡

竹村濟 66歲 高森町 死亡

笠原昭 29歲 東京世田谷區

江崎綠 22歲 東京世田谷區

平山透 40歲 東京中野區 死亡

加東英司 45歲 東京練馬區 死亡

矢野幸二 50歲 大阪市阿倍野區 死亡

井上弘 45歲 司機

這些人的姓名和住址都是從他們隨身攜帶物品中的駕駛執照、名片中知道的。

井上司機說其中的笠原昭和江崎綠是一對情侶,上車後便不停地拍攝沿途的風光。

在燒焦了的車廂內找到了三架照相機。

其中一架里的膠捲因照相機被炸壞而全部曝了光;另外兩台雖然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害,但所幸的是膠捲完好無損。

伊知地決定馬上將這兩個膠捲進行沖洗。

另一方面,對住址為東京的四個人請東京警視廳進行調查,另一名大阪人請大阪府警進行調查。如果在這五個人當中有招致什麼人痛恨的線索,那麼就可以認為兇手是因為恨他才採取了如此殘暴的手段的。

對本地的兩個人及司機井上,伊知地決定親自進行調查。

井上和妻子住在立野。他為人誠實,深受公司信任,從未發生過駕駛事故。

「他這個人多少有些死性,不過這也是公司對他信任的原因之一。」

了解他的人是這樣評價他的。

高森町的足立秀夫在本地開了一家小旅館。

這是他從父輩那裡繼承來的店子,主要客源是去高千穗旅遊的客人投宿。只是最近客人比較少,經營上有些困難。但是還不致於發展到必須用自殺來解決債務難題這個地步。

另一名是叫竹村濟的人,她是一名寡婦,現在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雖然六十六歲了,但身體硬朗,還在阿蘇町的一家醫院裡作雜役。她人緣好,也不像有什麼人恨她。

另外一點,就是伊知地要了解關於南阿蘇鐵道的事情。因為他要排除有人由於對公司的不滿而會採取爆炸列車的手段進行報復。

在國鐵時代,曾計畫將這條線路從高森到高千穗的一段,再延伸,穿過高千穗到達延岡。

但在尚未通行「高森——高千穗」的時候,由於運營不好,出現了赤字而暫時停止了這項計畫。

由於當地民眾反對停止這項計畫,作為第三區域的長遠規劃,這個計畫再次被執行了。於是一九八六年四月一日,南阿蘇鐵道正式動工。

出資修建這條鐵道的是沿線的高森町、白水町的運營公司,同時一家民間的「阿蘇南部農業協會」也出資進行了贊助。

儘管熊本縣經濟運轉不好,常年赤字,但縣政府也進行了資助,但沒有參加直接經營。

立野——高森區間為十七點七公里。沿途共設八個車站。車輛共有四節。並且根據季節不同,還要增開列車次數。

平日運行次數為每天二十二次。工作人員為十三人。

由於十七點七公里的距離較短,因此中途並無上下行的錯車設備,所以採取了單向行駛的方式。

即下行列車到達終點後再返回而成為上行列車。

只是在早晨的通勤高峰時間多增加兩節車輛。

與國鐵時代相比,列車經營赤字大幅度減少,加之沿線的縣、鎮投資建設,古舊的站舍也相繼改建,所以乘客對此也頗為滿意。

由於當地居民熱切希望鐵路繼續延伸,而且把這條鐵道視為自己的鐵道的意識加強,所以很難認為有人會進行破壞。

隨後就要看看來自東京和大阪的乘客的調查結果了。

伊知地這樣認為。

大阪府警馬上有了答覆。

矢野幸二(死亡)是一名供職於大阪市阿倍野的鐵路工會員工。

其女兒已經結婚成家,其妻三年前去世。矢野現在獨身,由於喜歡旅行,因此常常利用休假在外旅行。

這次也是向公司提出三天休息,對女兒女婿講好自己要去趟阿蘇。雖然這個計畫向別人講過,但他平時並無人忌恨。

大阪府警的報告就是這些。

十六日下午,乘客的親屬相繼趕來。

東京警視廳一直沒有答覆,但這天下午警視廳搜查一科的十津川警部和龜井刑警兩個人突然趕到了高森。

被炸壞的那輛車廂已經運到了終點站高森站內的停靠線上。

十津川和龜井首先提出要看看被炸車廂,請伊知地帶路。

十津川在現場只看了一眼便吃驚地說道:「炸得可不輕呀!」

窗玻璃全被炸碎,車廂頂部被炸穿,當然座椅皆無,而且到處是黑褐色的斑斑血跡。

「只有三個人死裡逃生,真是奇蹟呀!」伊知地說道。

「這個事件為什麼驚動了警視廳?」

他見到十津川之後就一直有這個疑問,於是開口問道。

「關於這個原因,我想一會兒找個僻靜的地方再說。」十津川答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