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難審判

按照日本政府的規定,在處理海上運輸中發生的案件時,通常採取兩種做法。

如果是殺人或者是傷害案件,由海上保安人員進行調查,檢察官起訴。這和在陸地上發生的一般刑事案件一樣,由法院審理。

若是發生船隻沉沒、破損的案件,那就該由運輸省所管輔的海難審判廳辦理。

像「復仇者號」上所發生的這種原因不明的船員失蹤案,暫時還確定不了是殺人案,所以就由海難審判廳來辦理。

日本周圍的海域,劃分為7個區,北起函館,南到長崎,共設置了7個地方海難審判廳。

小笠原海上發生的「復仇者號」案件,屬於海上保安本部第三管轄區五等橫濱海難審判廳管轄範圍。

一般案件,是由推事辦理。而海難審判,則由理事官審理,而且理事官還必須親自參加案情調查。

橫濱地方海難審判廳的日高洋太郎理事官,這天帶著一個青年事務官小西弘來到了油壺碼頭。

日高在3年前還是N汽船公司所屬的大型油船「太平洋丸」上的船長,今年58歲。他按汽船公司的規定退休後,接著就到運輸省工作。理事官這個職務,從工作需要考慮,須由有海上生活經驗的人來擔任。所以,理事官大都像日高這樣年紀,具有當船長的經歷。

體重80公斤的日高理事官,經過棧橋來到了「復仇者號」上。他那滿頭的白髮和被太陽曬得火紅的臉膛,以及他那碩大的鼻子,都給人以飽經風霜、意志堅強的感覺。乍看起來,他似乎不是個日本人,倒像是個漂亮的法國演員。

日高的信條是:在海上什麼都會發生。這也是他30年海上生活經驗的結晶。

所以,在海難審判時,他聽到有的海員說他親眼看見過20米長的海蛇,他並不覺得驚訝。

「船上各個部位都要拍照,再把船上的用品一件一件都記錄下來。要認真地記錄,那怕是一拫火柴棍也不要漏掉!」

日高用嚴厲的目光看著年輕的小西事務官,命令他說。

拍照容易,可登記不容易。因為,遊艇在出海時,要帶很多備用品。記錄這些東西是一件枯燥乏味的苦差事。不過這位26歲的小西事務官在照過相之後,還是用圓珠筆一件一件地記錄起那些數量大、種類多的船上備用品來了。

他是用以下格式記錄的:

鋼筆 13支

鉛筆 4打(其中有12隻已用過)

橡皮 8塊(用過的有3塊)

牙膏 2打(有7支已用過)

牙刷 12支(有9支用過)

電筒 5隻

蠟燭 1打

備用品當然不只這些,這裡就不一一照抄了。

船上的備用品必須一點兒不漏地記下來。說不定9名船員失蹤的原因就在這裡面。在記錄過程中,遇上專門用語他看不懂時,就到遊艇停泊場去找專家請教。

六分儀 3個

定向儀 1個

無線電話 1個

航行儀(自動式) 1個

CQR 1個

這樣的記錄單很長。

這是件雖重要卻乏味的苦差事。但小西沒有露出厭煩的表情。因為,他對這次事件具有濃厚的興趣。

小西登記時,日高兩手插在西服褲兜里,一步一步地在船艙里踱來踱去。他那長長的身腰微微向前探著。他這種姿勢,是當年當船長時養成的習慣。他喜歡用這種樣子在船橋上轉圈子。他的部下說他這種姿勢象動物園裡的大熊。現在日高的樣子和當年仍然沒有多大變化。如果說有的話,那就是當年的那頭黑髮已變成白髮了。

日高一面轉圈子,一面自言自語。

「到底哪裡去了呢?」

運輸省自從接到發現無人的「復仇者號」的拫告後,就要求靠近小笠原海域的船隻,一見到漂流者就立刻去搭救。同時,對小笠原群島也用無線電發出了同樣的通知。因為,考慮到「復仇者號」上那9名船員棄船而去,還有可能在海上漂著。可是,從5月18日到如今,沒有接到一份這樣的報告,就連死屍也沒有見到一具。「復仇者號」上的船員好像是消失了。

小西事務官剛作完記錄,日高把航海日誌和船上的8厘米攝像機、照相機都帶到了橫濱地方海難審判廳,並把所有的底片都馬上送去沖洗。

35毫米的錄像帶和黑白膠捲共56卷;此外還有16毫米的2卷、8毫米的6卷。

日高回到自己的房間里,馬上坐下來吸著他喜愛的煙斗,研究起航海日誌來了。

航海日誌也許是解開「復仇者號」船員失蹤之謎的鑰匙。日高緊張地翻閱著日誌。他當船長時曾多次出海。每次出海都是他親自寫航海日誌。

航海日誌內容是單調無味的,所有船上發生的事,不分大小都要無一遺漏地全都記上。正因為日高懂得這個,所以他才對航海日誌抱著很大的希望。

航海日誌本,是優質紙的大學生用筆記本。封皮上寫著:

航海日誌        (魔海)

下面署名:艇長細見龍太郞

日誌是從5月7號即遊艇起航的那天開始寫的。

〇5月7日 星期六

天氣晴朗,兆吉祥

這次航海的目的是到小笠原海上去考察「魔海」的虛實。調查前些日子與陸地斷了聯繫的「小日本號」是否沉沒了。出港前,在油壺港上受到了各報社、各電視台記者們的包圍。連與這次考察毫無關係的藝術周刊的記者也來了。我和吉村成了記者們的捕捉對象。「聽說你們這次是去探聽『魔海』虛實的,對嗎?想打聽一下您的看法好嗎?」

我對記者們這種劈頭蓋臉的發問,是閉口不答。我的觀點的反對者吉村,也和我的態度差不多。他只是說,你們辛苦了。我非常同情你們!

新日本電視片製作所的製片部長,作為送行者的代表站在「復仇者號」的甲板上,多次為「復仇者號」的前途乾杯。每次乾杯時,閃光燈就頻頻地閃個不停,使得酒量小的北島等人出港前的心情很不好。原定2點30分起航。已過了30分鐘。照這樣下去,只會沒完沒了。最後只好以船長的權力發出「起航命令」。

一百馬力的引擎發出了輕快的聲音,「復仇者號」呼嘯著衝出了海港。

幾艘快艇象是為了預祝我們的勝利,伴隨著我們開出港外。

一出港、就關了引擎,扯起了風帆。

就在這一帶,除了我以外,全部船員都在簽名簿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

吉村昭之(我事業上的對手)

山口令二〈新日本電視台報導部記者〉

今西敏郎(新日本電視台攝影記者)

日下部武(同上)

北島正夫(應徵船員)

松本 孝(同上)

本田喜昭(應徵炊事員)

最後簽名的是我的妻子伸子。

伸子原來決定留在東京,但她不願一個人留下,急著要和我們同行。所以,就跟來了。

還有一個人,確切地說應該是只鸚鵡,這是「復仇者號」的吉祥物。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給我們送行的「薩萊伊號」船上的人,頻頻向我們招著手,向油壺方向返航了。

微風徐徐地吹,「復仇者號」緩緩地航行著。

晚飯時間到了。炊事長本田君做了牛排,還有青菜沙拉等,很是豐盛可口。在四、五天的航行中,能吃到這樣可口的飯菜真不容易!飯後又端上了可口的咖啡。全體船員都向炊事長致謝。他剛28歲。將來一定很有出息。

晚飯時我向吉村提議:「雖然我們持有不同意見,但在遊艇上要注意禮節,要相互尊重,要實事求是,正視現實。」吉村很痛快地表示贊同我這些意見。在這個小船上,我們沒有再爭論。因為,無謂地爭論容易引起混亂。新日本電視台記者山口,攝影記者今西,還有日下部武等人,則叫苦說:你們都沒爭論,我們就沒有東西可以報導了。這樣一來,攝影記者只好胡亂拍照。小小的艙內,由於閃光燈響,也顯得熱鬧些。

〇5月8日 星期日

陰轉晴,東北風,5~6米/秒,25℃

風從天亮開始加大,船也隨之快了起來。每小時達到10~12浬。速度已是很快了。這一帶風浪較大,船顛簸得很厲害。我的妻子伸子暈船了。她橫卧在船長室內。給她吃了暈船藥,也看不出明顯的效果。

山口記者不愧是一員老將,他面色鐵青,把我和吉村當成取材對象,目光炯炯地幹起來了。兩名攝影記者挑唆我和吉村說:「你們爭論得凶點兒!」然而我們並不上當。他們只好拍起海景來。北島和松本都有10多年的駕船歷史。不過,最值得感謝的還是他們的少言寡語。他們倆最一致的地方是都愛玩船,而他們倆個的性格卻截然不同。北島體重80公斤,動作緩慢。而松本則是個小個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