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盲從的短線投機客

巴菲特說,當人們因貪婪或者受了驚嚇的時候,他們時常會以愚蠢的價格買進或賣出股票。巴菲特很早就認為,某些股票的長期價值是取決於企業的經濟發展,而不是每日的市場行情。

當華倫.巴菲特於一九五六年開始其投資合夥生意時,他的父親建議他在買進之前必須三思,並說在二百點時,道瓊工業平均指數顯然是太高了。以一百美元起家的巴菲特尋思道,假設他當初真聽了父親的話,這些就是他今天全部擁有的。然而,不管一般股市的平均指數,他開始用合夥人的資金進行投資。甚至在年紀尚輕時,他已能很快地抓住購買個別股的投資行為,與預測一般市場走勢的投機行為之間的差異。儘管購買股票,需具備某些會計上和數學上的技巧,而要理清市場價格的起落不定,又需要投資人控制自己的情緒起伏。但巴菲特在他的投資生涯期間,已經能夠不被股市情緒的力量所左右。

除了電腦程式和一些黑箱作業之外,市場仍然是由投資人所組成的。因為情緒比理性更為強烈,懼怕和貪婪使股價在公司的實質價值附近震盪起伏。

相較於公司的基本面因素,投資人的情緒對股票的價格有更顯著的影響。巴菲特說,當人們因貪婪或者受了驚嚇的時候,他們時常會以愚蠢的價格買進或賣出股票。巴菲特很早就認為某些股票的長期價值是取決於企業的經濟發展,而不是每日的市場行情。他表示,長期來看,當公司的經濟價值逐步上升,該企業的普通股價格也將提高。反之,如果公司經營不善,股價也會反映出這個問題。當然,短期之內,巴菲特學習到股票的價格在其企業價值上上下下地波動,情緒遠勝於經濟面的影響。

市場先生

班.葛蘭姆教導巴菲特,投資人和投機客之間的基本差異,在於他們對股價的看法。葛蘭姆表示,投機客試圖在價格的起伏之間獲益;相反地,投資人只尋求以合理的價格取得公司的股票。葛蘭姆告訴巴菲特,成功的投資人經常有某種特殊的氣質。葛蘭姆指出投資人最大的敵人不是股票市場,而是自己。投資人無論在數學、財務或會計上有多麼優秀的能力,若不能夠掌握自己的情緒,還是無法從投資過程中獲利。葛蘭姆透過他命名為「市場先生」(Mr.Market)的寓言故事,幫助他的學生了解股票市場波動的愚蠢。巴菲特,在波克夏一九八七年的年報中,與他的股東分享葛蘭姆的這則故事。

為了了解股票價格的非理性,試著想像你和市場先生是民營企業裡的合夥人。每一天,市場先生一定會提出一個他樂意購買你的股票,或將他的股票賣給你的價格。很幸運地,你所持有的股票具穩定的經濟特性,但是市場先生的報價卻非如此。因為你明白市場先生在情緒上並不穩定。所以你可以發現,有一些日子,市場先生是快活的,並且只看到眼前美好的日子,當這些日子來臨的時候,市場先生報出非常高的價格。其他的日子,市場先生則相當沮喪,只見到眼前的困難,對你們共有的股份報價甚低。

葛蘭姆說,市場先生還有一個可愛的特色,他不介意被人冷落。如果市場先生所說的話被人忽略了,他明天還會回來,同時提出他的新報價。葛蘭姆向他的學生提出警告,市場先生對我們有用的是他的口袋中的報價單,而不是他的智慧。如果市場先生看起來不大正常,你大可以忽視他,甚或利用他這個弱點。但是如果你完全受他左右,後果將不堪設想。

巴菲特提醒他的股東,成功的要件是必須具有良好的企業判斷力,和保護自己不受市場先生所掀起的狂風所害。巴菲特承認,為了與市場的愚蠢本質保持距離,他總是將葛蘭姆的寓言謹記在心。

預測

葛蘭姆說:「離華爾街越遠,你就越會懷疑那些所謂的股市預測或時機。」既然奧瑪哈離紐約那麼遠,所以巴菲特不相信所謂市場預測,是很合理的事。巴菲特無法預知短期內股價的變動,也不相信有誰可以做到這一點。他長久以來的感覺是「股市預測專家存在的唯一價值,是使算命先生更有面子而已。」

一九九二年,巴菲特破天荒地提出了預測。他認為九○年代史坦普五百種股票指數,不太可能像它在八○年代有平均以上的收益表現。在八○年代期間,股票投資報酬率的確比過去有些許的增加。這個增加歸因於較低的公司稅,以及大幅增加的負債比例(leverage)。而潛在價值的真正指標——營業毛利與資產周轉率——在這段期間並沒有很大的改變。當然,如同在八○年代,股票市場能夠長期接受股價過高或過低的情形,但是股價無法永遠維持在高過公司實際營運狀況的水準。

巴菲特並不會因為市場價格情況的改變,而停止收購的行為。雖然偏高的市場價格可能使得誘人的交易減少了許多,但是巴菲特還是能夠發現吸引他的公司,進而收購它的股票。然而,在市場價格下跌,投資人普遍抱持悲觀態度的時候,具有吸引力的交易數量將會增加。巴菲特在一九七九年寫了一篇名為「在股市已經一片看好聲中,你將付出很高的價格進場」的文章。當時,道瓊工業指數比股票的帳面價值略低,股東權益的平均報酬率是百分之十三。債券的利率則在百分之九和百分之十之間變動。然而,絕大多數的退休金經理人選擇購買債券而捨棄股票。把這種情形和投資人在一九七二年的態度做個比較,當時股東權益報酬率為百分之十一,而且道瓊工業指數則處在股票帳面價值百分之一百六十八的水準。在此期間巴菲特注意到,退休金經理人將出售債券所籌得的資金大量投入股市。

一九七二年和一九七九年之間的差異到底在哪裡呢?巴菲特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釋:在一九七九年的時候,投資組合經理人感覺到,既然無法了解短期的趨勢,最好還是別碰股票為妙。巴菲特表示,雖然這樣的心態並非全然錯誤,但我們仍需承認下面兩句話,「未來的情況你永遠都摸不清。」、「在股市已經一片看好聲中,你將付出很高的價格進場」。

巴菲特並不預期股票市場的漲跌。他的目標並不過分,相當平庸。根據他的說法,「我們只是設法在別人貪心的時候保持戒慎恐懼的態度。唯有在所有的人都小心謹慎的時候我們才會勇往直前。」當然,如同巴菲特所指出的,了解其他大多數人的想法,並不能夠代替自己本身的思考。想要獲得大量收益,你就得小心評估各個公司在經濟面上的基本體質。熱情擁抱目前最流行的投資方式或情報,無法保證你一定成功。

投資組合的避險功能

在八○年代,各法人機構的投資組合經理人多半沉迷於一個名為「投資組合保險」(portfolio insurance)的投資策略。這個投資策略是將投資組合的項目,永遠在高風險資產和低風險資產之間保持平衡,以確保它的收益不會低於某一個預定的最低標準。當投資者所持有的投資組合價值減少的時候,就是因為把資金從高風險的資產(股票)轉移到低風險的資產(債券或現金)。相反地,在所持有的投資組合價值上漲的時候,則是因為將資金從風險較少的資產轉移到較具風險的資產上面。因為要在個別有價證券間轉移數以百萬計的大量資金並不容易,所以投資組合經理人轉而以股票指數期貨(stock index futures)做為保障他們投資有價證券的方法。

巴菲特擔心,無知的投資人會在購買期貨時,存有大撈一筆的想法。他表示,由於購買期貨所需的保證金不高,常會引來一些如同賭徒一般的投資者,希望能在短期內獲取暴利。這種搶短線的心理,正是低價股票、賭場賭博以及彩券促銷者一直能夠生存的原因。巴菲特表示,要想有一個健全的投資市場,我們需要的是尋求長期獲利,並以此為投資策略的長期投資人。

為了要體會「投資組合保險」的謬誤,巴菲特要求他的讀者試著去了解這樣的一個地主思考模式。他在買進農地之後,因為發現附近的農田價格下跌,於是告訴他的不動產經紀人賣掉農地。這就如同一個年金基金擁有奇異電器(General Electric)或福特汽車的股票,僅僅因為最近的一個成交價下跌而出售它的股票,或因上一個成交價上揚便買進股票。

最近有一些評論指出,散戶在投資市場中被迫與大型法人投資機構競爭,對其非常不利。巴菲特認為這個結論並不正確。事實上,因為大型法人機構的投資者常有一些反覆無常和不合邏輯的行為,散戶只要能夠堅守企業的基本面因素,即十分容易獲利。根據巴菲特的說法,散戶唯一的弱勢是,他們可能被迫在不適當的時機,出售手中的股票。巴菲特認為,投資人必須在財務上和心理上都有充分的準備,以應付市場的變化無常。投資人應該了解,股價波動是常有的事。巴菲特相信,除非你能夠眼睜睜地看著手中的股票跌到只剩買進價格的一半,而還能面不改色,不然你就不應該進入股票市場。

不按牌理出牌

巴菲特是一個眾所皆知的精明投資者。因為他總能夠在整個華爾街都厭惡某個企業,或者完全不把它放在眼裡的時候,看到它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