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兩位智者

葛蘭姆給予巴菲特投資的思考基礎:安全邊際,並且協助巴菲特學習掌握他的情緒,以便於在市價的漲落中獲利。而費雪則給予巴菲特最新的、可行的方法學,使他能夠判定出好的長期投資。

若想要了解華倫.巴菲特學習的歷程,最好的方法是綜合研究班傑明.葛蘭姆(Benjamin Graham)和菲利普.費雪(Philip Fisher)兩個傳奇人物的投資哲學。巴菲特說:「我有一五%像費雪,八五%像班傑明.葛蘭姆。」葛蘭姆對巴菲特的影響比較深並不足為奇。巴菲特起初喜歡讀葛蘭姆的文章,後來成為他的學生,而後是他的員工,接著與他共同合作,終於兩人成為同儕。葛蘭姆將巴菲特未經專業財務訓練的思想加以塑形。然而,那些認為巴菲特只接受了葛蘭姆教育的批評者,卻都忽視了另一位傑出財經人士菲利普.費雪的影響。

在巴菲特閱讀到費雪的著作——《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潤》(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之後,他開始尋訪作者的下落。巴菲特表示:「當我見到他(費雪)時,他本人給我的印象,正如他的思想給我的一樣深刻。」「就像葛蘭姆,費雪是不擺架子、心胸開闊和傑出的好老師。」雖然葛蘭姆和費雪的投資方法不同,但是巴菲特說道,「他們在投資界是同等重要的。」

班傑明.葛蘭姆

葛蘭姆被公認為財務分析之父。他被授與這項榮銜乃是因為,「在他之前沒有這項(財務分析)專業,而在他之後,人們才開始如此稱呼它。」葛蘭姆最馳名的兩項著作是與大衛.陶德(David Dodd)合著,於一九三四年首次出版的《有價證券分析》(Security Anaiysis),時值一九二九年的股市風暴之後,國家正陷入嚴重的經濟不景氣;《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則於一九四九年首次出版。當其他的學者嘗試解釋這個經濟不景氣現象時,葛蘭姆試圖幫助投資大眾重新站穩腳步,開始進行下一波獲取利潤的行動。

□個人小傳

一八九四年五月九日,葛蘭姆在倫敦出生。當他還是襁褓中的嬰兒時,父母移居紐約。葛蘭姆最早在布魯克林的男孩中學唸書。二十歲時,他得到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學士學位,並被選為畢委會的一員。葛蘭姆能說流利的希臘文和拉丁文,而且對數學和哲學很有興趣。儘管他接受的不是商業本科教育,卻選擇在華爾街開創自己的事業。他最初在紐柏格,韓德森暨羅伯經紀行(Newburger,Henderson & Loeb)當資訊收發人,在黑板上記錄債券和股票的價格,賺取每星期十二美元的薪資。接著從收發人升為研究報告撰寫人,很快地,他成為公司的合夥人。一九一九年,他的年薪為六十萬美元,當時他只有二十五歲。一九二六年,葛蘭姆與傑羅姆.紐曼(Jerome Newman)合夥成立投資公司,這就是在三十多年後僱用了巴菲特的那家合夥公司。在一九五六年該公司解散之前,葛蘭姆與紐曼成功地經歷了一九二九年的股市大崩盤,以及之後的經濟不景氣、第二次世界大戰與韓戰。

□《有價證券分析》出版

從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五六年,即使葛蘭姆與紐曼合夥的期間,葛蘭姆在哥倫比亞大學夜間部教授財務課程。很少人知道葛蘭姆的財務曾被一九二九年的股市大崩盤所拖垮。這是他生命裡的第二次——第一次是在他父親過世的時候,家庭收入失去了保障——葛蘭姆開始重新賺取他的財富。學院教育的再充電,帶給葛蘭姆重新轉變與思考的機會。大衛.陶德,同是哥倫比亞的教授,經由他的建議使葛蘭姆完成了一份關於穩健投資策略的完整論文。

《有價證券分析》首版於一九三四年。葛蘭姆和陶德有超過十五年的投資經驗。他們花費四年的時間完成此書。當《有價證券分析》一書首次出版時,《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路易斯.理奇(Louis Rich)寫道,「它是一本整體成熟、結構嚴密的著作。在學術領域上,全文有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在實務上則富洞察力。如果書中的理念能發揮其本身的影響力,它將會引導投資者的注意力,從市場轉到有價證券的問題上。」

在第一版中,葛蘭姆和陶德將焦點集中於公司濫權的問題。在一九三三年和一九三四年的證券法施行之前,公司當局發布的訊息常有誤導投資人的嫌疑,且資訊量嚴重不足。大多數的工業公司拒絕公開營收報告,而且資產的評價經常令人懷疑其公正性。公司發布錯誤的訊息,意圖操縱證券的價格,不論對首次公開發行的股票,或在交易市場流通的股票,都是如此。在證券法公布之後,公司制度的改革雖然緩慢,卻是步步為營。一九五一年本書的第三版,提到了公司濫權的情形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葛蘭姆和陶德對股東與管理階層關係的探討。這些問題集中在管理階層的經營能力和股利政策上。《有價證券分析》一書的精華,指出一個經謹慎選擇,且已分散風險,合理價格的普通股投資組合,才可能是聰明的投資。謹慎的詳細陳述,葛蘭姆幫助投資者明白其投資策略的邏輯。

□定義投資

葛蘭姆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缺乏一個單一而廣泛的投資定義。引用布蘭岱斯(Justice Brandeis)的話,葛蘭姆指出:「投資一詞含有許多意義」,但並未提及該項投資指的是股票(因此是投機的定義),或債券(因此是投資的定義)。購買高風險的債券,不能因為它是債券,就看作是一項投資。股票若其每股的價格小於它的流動資產淨額,也不能只因為它是股票,而被視為是投機。不管是債券或股票,葛蘭姆說決定用借款購買有價證券,並希望於短期內得到利潤,這就是投機。在此,葛蘭姆表示,投資的動機更甚於有價證券本身,決定了該項交易是投資或投機交易。

考慮該問題的複雜度,葛蘭姆提出他自己的定義。「投資就是在經過完整的分析研究之後,認為可以確保本金的安全,並能得到令人滿意的報酬。不符合這些要求的操作便屬於投機。」葛蘭姆較喜歡將投資說成證券操作,而非只購買單一證券。葛蘭姆一直都主張以分散投資來減少風險。

他所堅持的「完整分析研究」被解釋為「基於現有的原則和合理的邏輯,對所有可取得的事實小心研究,以期能獲致有用的結論。」葛蘭姆進一步描述證券分析的三個功能性步驟:描述、評等和選擇。

在描述階段,分析師收集所有的事實與可得的資訊,用明智的態度去分析它們。而在評等階段,分析師關心用來傳遞信息的標準,是否具有參考價值。不可避免的,分析師對於事實如何客觀公平地陳述,深感興趣。在選擇階段,分析師判斷討論範圍內的有價證券,是否值得投資。

□安全的投資策略

葛蘭姆提到,考慮有價證券的投資,一定要顧及本金的安全和滿意的報酬率。葛蘭姆解釋說,安全並不是絕對的。在合理情況下有損失也可視為安全的投資。但葛蘭姆也確實承認,最不尋常或不太可能的突發事件,亦會導致安全性高的債券變成廢紙。滿意的報酬包括收益及證券的增值。葛蘭姆提到,所謂「滿意的」是主觀的字眼。他說,任何收入都算報酬(不論多低),只要投資人以一定的智慧採取行動,並堅守投資的定義。一個人進行完整的財務分析時,若能基於合理的邏輯,指出可接受的報酬率,同時不危及本金的安全,由葛蘭姆的定義看來,就是個投資人而非投機客。

若不是因為債券市場表現不佳,葛蘭姆對投資的定義勢必會被忽視。但是在一九二九年和一九三二年之間,道瓊債券平均指數從九七.七○下跌到六五.七八,我們不能粗心地認為債券也是一種純粹的投資。就像股票一樣,買賣債券不但可能令投資人虧損,而且更有許多債券發行公司宣布破產。因此,我們所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判斷股票與債券的相對投機性的操作性定義。

葛蘭姆終其一生,都在憂心投資與投機的爭議。在他生命的晚年,葛蘭姆沮喪地看著法人機構投資者採取顯然是投機買賣的交易行為。經過一九七三年到一九七四年的空頭市場風暴之後不久,葛蘭姆被唐納森(Donaldson)、魯夫金(Lufkin)、真瑞特(Jenrette)邀請參加一個基金經理人的會議。他坐在會議圓桌前,被其他的專業領域同儕的行為所震驚。「我不能了解,」葛蘭姆表示,「法人機構的資金管理如何由穩健的投資政策,退化為這種試圖在短期內獲取最高可能報酬的瘋狂競賽。」

葛蘭姆的第二項貢獻是——在區別投資和投機之間的差別之後——建立了一套如何以投資的觀點去買賣股票。在《有價證券分析》一書出版之前,以計量方法選擇股票的模式尚未建立。在一九二九年之前,股市掛牌買賣的股票主要是鐵路公司。工業和公用事業公司只佔上市股票的一小部分而已。銀行和保險公司,是那些有錢的投機客所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