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金融市場的非理性

當股票價格下跌時,為什麼我們仍然堅持持有,結果損失慘重?

上一章中說明的幾種可以一夜暴富的投資策略,是利用了金融市場中的特殊現象,才得到了可觀的收益,這是核心所在。前面已有說明,如果金融市場的所有投資者都是完全理性的,那些特殊現象是不可能出現的。不過,金融市場中除了上一章中看到的內容以外,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特殊現象,和經濟學教材的假定有所不同,現實的金融市場中,非理性的投資者有很多,所以會出現非常多的特殊現象。本章中挑出幾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來分析一下它們的特徵是什麼;是基於什麼原因發生的。

對1889~1978年美國金融市場股票和債券的收益率進行比較,我們可以觀察到這樣一個獨特的現象。計算可知,股票的平均年收益率是7%,相比之下,短期債券的年收益率不足1%。很難相信,股票投資和債券投資的收益率竟存在如此大的差距。

從事金融投資的人們,當然會選擇收益率高的產品作為投資對象。股票收益率更高的時候買入股票,債券收益率更高的時候買入債券,這是自然而然的事。債券收益率降到不足1%,很難說還會有人投資債券。如果人們打算賺錢,必定不會投資債券了。

上述所說的正是股票溢價現象,股票溢價不只出現在美國,在日本、德國、法國等國家也存在。在所有國家的金融市場中,幾乎都可以看到股票溢價的現象,這已經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事實。

我們的疑問是,為什麼股票溢價會普遍存在?如果想把股票和債券都作為投資對象,收益率就不可能存在如此明顯的差距。如果長期以來都是某一種產品的收益率更高,那麼,所有投資者都將投資那種產品。

很明顯,投資債券的人會對這點產生疑問:為什麼長期以來,股票的收益率一直保持著更高的水乎?

一個容易想到的解釋是,因為股票投資具有更大的風險性,因此,股票提供某種程度的風險溢價是理所應當的。所謂風險溢價指的是,作為承擔風險的回報,得到更高的收益率。如果沒有這種風險溢價,很明顯所有人都會去投資債券,而不會有人想投資風險較高的股票。

不過,考慮到實際的風險程度,很難把如此大的收益率差距看做風險溢價的附屬品。也就是說,作為買股票的人們承擔風險的補償,沒必要有那麼高的收益率。那麼,減去用來解釋風險溢價的部分,如何解釋剩下的收益率差距呢?這個疑問就是「股票溢價的謎團」。

對於股票溢價的謎團,可以給出多種解釋。但是,不管哪一種解釋也不能全然解開我們的疑問。其中最有意思的解釋是行為經濟學家提出的。他們認為,應該從人們表現出來的行為特性中找到這個謎團的答案。

行為經濟學家注意到投資者具有損失厭惡的特性。與金額相同的收益相比,他們對損失表現得更敏感,這在前面已經解釋過了。買股票的投資者根據股票的價格變化,會經歷收益或虧損。因而,與買債券相比,買股票需要更加頻繁地面臨遭受損失的情況。

另外,行為經濟學家還指出,投資者也經常評估自己的投資取得了多少收益,這具有重要意義。一般情況下,評估有多少投資收益的間隔時間也是因人而異。比如,既有買進股票之後就好像忘記了這碼事的人,也有每天看行情表,如果沒有獲利,就把它看做遭受損失的投資者;甚至還有這樣的人,整天都盯著電腦顯示屏,每時每刻關注收益。

對於特別厭惡損失,每天關注投資收益的投資者而言,股票不是特別適合的投資對象。因為他們認為遭受損失的時候很多,而每當那個時候心裡就感到巨大的壓力。如果買進股票後,天天都有很大的壓力,必然不會有投資股票的想法。

與債券收益率相比,長期以來股票收益率一直延續著上揚趨勢,股票被稱為風險性較高的資產,但僅憑這一事實還不能令人滿意地解釋溢價。

一般來講,對於特別厭惡損失的投資者來說,評估投資業績的時間間隔越短,股票就越不會是適合他們的投資方式。因為評估的時間間隔越短,投資者認為遭受損失的時間越多,所以這樣的投資者更喜歡把債券作為投資方式。如果想讓他們買股票,必須提供更高的溢價。

現在,我們找到了解開股票溢價謎團的方法。投資者中有很多特別厭惡損失,又對投資業績評估的時間間隔很短的人。對子這些人而言,股票不是特別有吸引力的投資對象。

行為經濟學家用這種方式解釋股票溢價的謎團,似乎有點道理。不過,很難說這個解釋已完全解開了股票溢價的謎團。只有將來進行更多的研究,才能找到更滿意的答案。

哪些人可以被稱為股票投資的高手?憑直覺就能找出未來股價大幅上漲的股票的人肯定就是高手。他們可以通過股票賺取很多錢,這是可以預見的。但是,如果不是天生會算卦的人,很難大海撈針般挑出那隻價格會上漲的股票。不管怎樣,即使是投資高手,也有很多時候會失手買入價格下跌的股票,而賠光所有的錢。

從現實來看,股票投資高手必須具備的核心條件是,恰到好處地選擇股票投資時機的能力。對將來價格沒有上升空間的股票不要迷戀,必須有勇氣拋售,才可能成為高手。即使某隻股票已經遭受了極大的損失,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要毫不猶豫地拋出。這就是真正的股票投資高手的特質。

但是,現實的投資者的表現和高手的行為方式相距甚遠。一般情況下,對毫無前景的、價格持續下跌的股票,依舊拚命地握著不肯鬆手。相反,也可以看到,有的投資者對價格持續上漲的股票有過早賣出的傾向。總之一句話,專挑高手不做的事情來做。

即使是普通人,也沒有理由不知道股票投資的核心是正確選擇交易時機。但是,如果不是非常理性的股票投資者,是不可能猜中最佳交易時機的。憑他們的能力,不可能分毫不差地知道何時是交易的最佳時機。因此,大部分投資者未能找到投資股票的適當時機,於是採取了過早或者過晚賣出的做法。

過晚地賣出虧損的股票,和過早地賣出獲利的股票,我們如何判斷呢?首先,可以用的方法是比較投資者持有的股票中,每種股票賣出的比率有什麼不同。虧損股票的賣出比率低就意味著,投資者在繼續持有那隻股票。相反,獲利股票的賣出比率高就意味著,過早地賣掉了那隻股票。

因此,如果比較一下獲利股票的賣出比率和虧損股票的賣出比率,就可以對出售股票的時機作出評價。分析實際的股票交易資料可以看到,與虧損股票的賣出比率相比,獲利股票的賣出比率總是呈現更高的趨勢。看到這個比較結果,就可以了解到真的存在這種現象,即人們傾向於過早地賣掉獲利的股票,相反,則繼續持有虧損的股票。

不過,等等!迅速賣掉獲利的股票,就是「過早」地賣出嗎?毋庸置疑,迅速賣出和過早地賣出代表著不同含義。同樣,繼續持有虧損的股票,也不可以說成是過晚地賣出。獲利股票的賣出比率比虧損股票的賣出比率更高,只憑這個事實並不能說明沒有適當地選擇賣股票的時機。

嚴格來講,過早地賣出意味著繼續持有它會更好。相反,過晚地賣出意味著如果及時地賣出會更好。那麼,如何判斷什麼樣的股票繼續持有會更好,或者及時賣掉會更好呢?只要在作出這種選擇之後,觀察股票價格如何變化即可判斷。

具體而言,通過如下的方法可以得出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比如,出售某一隻股票,然而下一年,股票價格大幅上漲。如果是高收益股票,我們認為繼續持有它的投資者是明智的。如果等不到較高的收益就賣掉它,則意味著過早賣出。相反,繼續持有某一隻股票,然而,下一年股票價格大幅下跌。既然是低收益的股票,還繼續持有則意味著過晚賣出。

在某一個時點決定賣某一隻股票、不賣某一隻股票,這個決定是否恰當,要根據賣出股票和沒賣出股票與下一年的收益比較才能判斷出來。首先,了解賣掉的股票下一年的收益率A,如果股價上漲,這就意味著,繼續持有那隻股票會有較高收益,之前是過早地賣出了。

接下來,了解沒有賣掉的股票下一年的收益率B,如果它的價格變低了,這意味著應該早點兒賣掉那隻股票,而實際上賣得太晚了。就像現在看到的,過早地賣出獲利的股票,過晚地賣出虧損的股票,把這種情況具體化,就是出現相對高的收益率A和相對低的收益率B。因此,如果判斷出與收益率B相比,收益率A更高,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投資者選錯了出售股票的時機。

如果利用股票市場得出這兩個價格,會顯示出實際上A比B高很多。根據一個研究結果,A比B高出3.4%。如果再多持有一段時間獲利的股票,另一方面再早一點賣掉虧損的股票,就可以得到更大的收益,但人們沒有那樣做。現實中,投資者過早地賣掉獲利的股票,而對虧損的股票持有時間太久,這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