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節:代序3 尋找蘇青(2)

第10節:代序3 尋找蘇青(2)

蘇青是有一顆上海心的,這顆心是很經得住沉浮,很應付得來世事。其實,再想一想,這城市第一批穿女式人民裝的婦女,都是從旗袍裝的歷史走過來,蘇青是她們中間的一個。不能接受的原因只在於,蘇青留給我們文字,使她幡然眼前,而其餘的人,都悄然淹於歷史的背後。所以我們就把蘇青的形象規定了,是舊時的裝束。再說,她又沒有給我們新的文字,好讓我們去揣度新的形象。說起來也是,這城市流失了多少人的經歷和變故,雖說都是上不了歷史書的,只能是街談巷議,可缺了它,有些事就不好解釋,就有了傳奇的色彩,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上海歷史的傳奇性的意思,其實,每一日都是柴米油鹽,勤勤懇懇地過著,沒一點非分之想,猛然間一回頭,卻成了傳奇。上海的傳奇均是這樣的。傳奇中人度的也是平常日用,還須格外地將這日用夯得結實,才可有心力體力演繹變故。別的地方的歷史都是循序漸進的,上海城市的歷史卻好像三級跳那麼過來的,所以必須牢牢地抓住做人的最實處,才不至恍惚若夢。要說蘇青聰敏勝人一籌的,就在這地方,她腦子清楚,不做夢。蘇青的文章里,那些識破騙局的人生道理,總是叫人嘆服。尤其是關於男人女人的,真是撕破了溫柔的面紗,一步步進逼,叫人無從辯解。

蘇青不免得罪了兩下里,男人和女人都要把她當敵人,但畢竟太過激烈,也流露出些言不由衷的意思。好像故意要把溫情藏起來,好使自己不軟弱。並且,一點鬆懈不得,稍不留意就會被打了伏擊。這就是獨立女性的處境,以攻為守的姿態。內心裡其實還是希望有男人保護的,她與張愛玲對談時,不是提出過標準丈夫的五條要則嗎?尤其是第五條,「年齡應比女方大五歲至十歲」,是希望丈夫如兄長的。只是知道現實不可能,也知道即便可能卻是要付代價的,便採取放棄。她既不要了,就有了權力批評。她比那些編織美夢迷惑自己的人要硬朗、尖銳,卻也少一些詩意。她是看得穿的,張愛玲也看得穿,張愛玲看穿了的底下是「死生契闊」,茫然之中卻冉冉而起一些詩意,是人的無措無奈因而便無可無為的悲和喜,是低伏了人仰視天地的偉岸而起的悲和喜,是有些悲極而喜的意思。蘇青的看穿卻有些看回來的意思。曉得做人是沒意思的,就挑那些有意思的去做,曉得人是有限的,就在有限的範圍里周轉,曉得左右他人沒有可能,就左右自己吧!都是認清現實,也都是妥協,張愛玲是絕望的,蘇青卻不肯,不肯也不是強命的不肯,而是直面的,在沒意義中找意義。但她不像冰心,在人世間能找到許多愛的。她的處境比冰心嚴酷得多,倒不是說處境不好,而是上海這地方做人的慾望都是裸露的,早已揭去情感的遮掩,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愛」也不是沒有,而是顯得不實惠。所以,蘇青是不能靠「愛」來安慰,而是需要更實在的東西。因此,她也是不會如丁玲那樣,跑到延安找希望。連延安的希望於她都是渺茫的,她就是實到這樣的地步,只承認她生活的局部給予她的感受,稍遠一些,不是伸手可及的,便不被納入她的現實。像她這樣一個很少浪漫氣的人會做作家,也只有在上海,繁榮的報業成全了她,龐大的市民讀者成全了她。

說蘇青目光短淺不錯,她到底還是誠懇的,忠實於一個井底之蛙的見識。那些鋒芒只能氣人,還傷不到人。她對人世談不上有什麼大仇大恩,大悲大喜。只不過是一些負氣和興緻,這特別適合用於上海這個地方,用來對付眼前的人和事,最有效果,它占不了多少精神空間,是日常起居的形態。也別小看了它,它不過是從小處著眼,卻是能做出大事業的。上海這地方的高樓和馬路,哪一樁是精神變物質地變出來的?全是一磚一石壘起來的。你一進這城市,就好像入了軌,想升,升不上天,想沉,也沉不到底,你只能隨著它運行。理想和沉淪都是談不上的。有這兩樣的早晚都要走,張愛玲走了,蕭紅也走了。蕭紅的悲和喜都顯得太重了,在這裡有些用不上,那是用於呼蘭河的大園圃的。男性還好些,可到民族危機,政治風雲中去開闢精神的天地,建設起他們的大恨和大愛,又是在那樣的年頭,生死存亡,你死我活的女性卻是生活在世道的芯子里,憑的是感性的觸角。說是自私也可以,總之是重視個人的經驗超過理性的思索。上海這地方又是特別能提供私人經驗的,不是人生要義的性質,是一些是非短長,決不是浪漫的蕭紅所要的,卻是正中蘇青的胃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