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節:代序1 我看蘇青(1)

第一部分

第1節:代序1 我看蘇青(1)

代序1 我看蘇青

張愛玲

蘇青與我,不是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樣密切的朋友,我們其實很少見面。也不是像有些人可以想像到的,互相敵視著。同行相妒,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何況都是女人——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可是我想這裡有點特殊情形。即使從純粹自私的觀點看來,我也願意有蘇青這麼一個人存在,願意她多寫,願意有許多人知道她的好處,因為,低估了蘇青文章的價值,就是低估了現代的文化水準。如果必須把女作者特別分作一欄進行評論的話,那麼,把我同冰心、白荻她們來比較,我實在不能引以為榮,只有和蘇青相提並論我是甘心情願的。

至於私交,如果說她同我不過是業務上的關係,她敷衍我,為了拉稿子,我敷衍她,為了要稿費,那也許是較近事實的,可是我總覺得,也不能說一點兒感情也沒有。我想我喜歡她過於她喜歡我,是因為我知道她比較深的緣故。那並不是因為她比較容易懂。普通人認為她的個性是非常明朗的,她的話既多,又都是直說,可是她並不是一個膚淺到了一覽無餘的人。人可以不懂她好在哪裡而仍舊喜歡同她做朋友,正如她的書可以有許多不大懂它的好處的讀者。許多人,對於文藝本來不感到興趣的,也要買一本《結婚十年》看看裡面可有大段的性生活描寫。我想他們多少有一點失望,但仍然也可以找到一些笑罵的資料。大眾用這樣的態度來接受《結婚十年》,其實也無損於《結婚十年》的價值。在過去,大眾接受了《紅樓夢》,又有幾個不是因為單戀著林妹妹或是寶哥哥,或是喜歡裡面的富貴排場?就連《紅樓夢》大家也還恨不得把結局給修改一下,方才心滿意足。完全貼近大眾的心,甚至於就像從他們心裡生長出來的,同時又是高等的藝術,那樣的東西,不是沒有,例如有些老戲,有些民間故事,源遠流長的;造型藝術一方面的例子尤其多。可是沒法子拿這個來做創作的標準。迎合大眾,或者可以左右他們一時的愛憎,然而不能持久。而且存心迎合,根本就寫不出蘇青那樣的真情實意的書。

而且無論怎麼說,蘇青的書能夠多銷,能夠賺錢,文人能夠救濟自己,免得等人來救濟,豈不是很好的事么?

我認為《結婚十年》比《浣錦集》要差一點。蘇青最好的時候能夠做到一種「天涯若比鄰」的廣大親切,喚醒了往古來個無所不在的妻性母性的回憶,每個人都熟悉,而容易忽略的,實在是偉大的。她就是「偉人」,「女人」就是她。(但是我忽然想到有一點:從前她進行離婚,初出來找事的時候,她的處境是最確切地代表了一般女人。而她現在的地位是很特別的,女作家的生活環境與普通的職業女性,女職員,女教師,大不相同,蘇青四周的那些人也有一種特殊的習氣,不能代表一般男人。而蘇青的觀察態度向來是非常的主觀、直接,所以,雖然這是一切職業女人的危機,我格外的為蘇青顧慮到這一點。)也有兩篇她寫得太潦草,我讀了,彷彿是走進一個舊時的房間,還是那些擺設。可是主人不在家,心裡很惆悵。有人批評她的技巧不夠,其實她的技巧正在那不知不覺中,喜歡花俏的稚氣些的作者讀者是不能領略的。人家拿藝術的大帽子去壓她,她只有生氣,漸漸的也會心些以後再談罷,現在且說她的人。她這樣問過我:「怎麼你小說里從來沒有一個人像我的?我一直留心著,總找不到。」

我平常看人,很容易把人家看扁了,扁的小紙人,放在書里比較便利。「看扁了」不一定是發現人家的短處,不過是將立體化為平面的意思。就像一枝花的黑影在粉牆上,已經畫好了在那裡,只等用墨筆勾一勾。因為是寫小說的人,我想這是我的本分,把人生的來龍去脈看得很清楚。如果原先有憎惡的心,看明白之後,也只有哀憐。眼中所見,有些天資很高的人,分明在哪裡走錯了一步,後來怎麼樣也不行了,因為整個的人生態度的關係,就壞也壞得鬼鬼祟祟。有的也不是壞,只是沒出息,不幹凈,不愉快。我書里多的是這等人,因為他們最能夠代表現社會的空氣,同時也比較容易寫。從前人說「畫鬼怪易,畫人物難」,似乎倒是聖賢豪傑惡魔妖婦之類的奇蹟比較普通入容易表現,但那是寫實工夫深淺的問題。寫實工夫進步到托爾斯泰那樣的程度,他的小說里卻是一班小人物寫得最成功,偉大的中心人物總來得模糊,隱隱地有不足的感覺。次一等的作家更不必說了,總把他們的好人寫得最壞。所以我想,還是慢慢地一步一步來罷,等我多一點自信再嘗試。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