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先說幾句人之常情。首先需要感謝的是電視劇《潛伏》的編劇和導演姜偉,他超越了小說的局限性,用自己巨大的創造力和出人意表的想像力,使一個短篇小說變成了一部內容豐富,妙趣橫生,主旨深刻的長篇連續劇。再要感謝的是劇中的每一位演職人員,不論是孫紅雷、姚晨,還是那些收入微薄,工作辛苦的場工們,我在現場曾真切地看到,他們對自己能夠參與到這部戲中,有著清晰的自豪感和一點點可愛的「傲慢」。我還要感謝的是出品人張宏震、張靜夫婦,是他們的慧眼,才使得《潛伏》這部短篇小說成為了電視劇《潛伏》的開端。也正因為有了這些人的努力,才會有這部小說集的出版。

下邊再談小說集。集子里的小說,最早的大約發表在2002年,最晚的發表於2007年,是我研究近代城市史和中國革命史的產物。這裡邊有辛亥革命背景下的故事,有長征故事,有抗日時期的故事,也有解放戰爭時期的故事。需要說明一點的是,在這些小說中,沒有近現代歷史中的大事件,所有的主人公都是虛構人物,只有背景和生活細節是真實的。我這樣做的原因,是想通過對中國革命史的研究,以小說的方式再現那些先輩們真實的生存狀態,挖掘出他們真實的各個層次的心理狀況和潛意識當中不自覺的慾望,還原這些被神化的英雄為真正的生活實存。

我不是一個具有正統思想的人,讀過我的小說的讀者應該能夠發現,我的小說中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英雄,有的都是身處生活困境,在信仰、使命和日常生活間艱難掙扎人們。例如《潛伏》中那位有潔癖的小知識分子余則成,被陰差陽錯地安排了一位粗魯的農村游擊隊員作假夫妻;例如《長征食譜》中那位一心想當英雄的葯膳廚子,最後只能將他的大銅鍋變成銳利的武器;例如《在傳說中等待的》里的崔大少,在世人的誤會與嘲笑中竭力完成自己的使命;再例如《尊嚴,1939》中因過於自信而落入敵人圈套的姚千里、《敵後》中迷信的如玉、《沒有英雄的日子》里的混蛋革命者金善卿……

在以往的革命歷史文學作品中,作家們多半都過分強化了人物的優秀品質,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他們的缺陷。因此,在這些小說中,我有意識地關注那些英雄內心之中的困境,關注他們生活當中的困境,關注那些被從傳統文學作品和歷史著作中有意剔除掉的,看似微不足道,實際上卻對人們影響深刻的內容。簡單些說,我試圖再現生活。只是,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這一點,但是,我希望我能為後來者開一個好頭,使更多的,更有才華的作家一起來關注真實的歷史生活。

最後我想談一下影視劇與小說的關係。作為小說家,自己的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當然是件好事,這無須諱言。然而,不論是小說家,還是影視工作者都應當清楚一點,小說與影視劇是完全不同的藝術樣式,在藝術規律上有著極大的區別,所以,作為小說家,對於影視劇的改編應該抱有一個大度和謙遜的態度。我個人認為,一次成功的改編應該是這樣的:小說具有獨特的人物和獨創的戲劇結構,要遠遠高於庸常的生活;影視劇的改編應該在原小說的基礎上極大地豐富人物和內容,從影視劇的標準上看,劇本應該高於小說;而後,導演和演員要通過每個人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將劇本中的美妙更提高一部,要讓最終的成品遠遠高於劇本。這也就意味著,從小說到影視劇,需要跨越三個巨大的台階,需要眾人合作邁出三大步。也正因為如此,參與制作的任何人,不論是光彩照人的明星,還是導演、演員、編劇、小說作家等,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獨享榮耀,同時,每一個人都會因為影視劇的成功而充分地享受榮耀。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