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病樹前頭萬木春 第九百一十四章 廷推(上)

「完全有這種可能。」見眾人一臉不信,王寅道:「廷推是暗著的,誰也不知道誰投了誰,那一切都只是猜測而已。」

「這對他有什麼好處?」眾人難解的望著王寅道。

「但對張居正有好處。」王寅道:「這樣他就可以和大人一起,特旨簡拔入閣了。」除了廷推之外,還可以由皇帝繞過群臣,直接下中旨任命大學士。可謂一條捷徑,但皇帝很少行使這項權力。這並不是因為皇帝有不干涉政府的自覺性,事實上是因為——哪怕皇帝願意給,大臣都不願要。

本朝的官員,向來對皇帝直接插手政事十分反感,更是只接受廷推出來的結果。他們極其鄙視那些,不要臉接受皇帝直接任命的同僚……這不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而是文官集團的一種集體性格,在一個皇權至高無上、昏君層出不窮的國度里,這是他們能與皇帝分享權利的保證。

所以很多人寧可不陞官,也不願意接受皇帝的中旨。當然一樣米養百樣人,難保有人豁出去不要臉,也要走這條捷徑升官發財,但是別忘了,皇帝的聖旨並不是無敵的,內閣和六科還有封駁權,完全可以把旨意退回去,不讓人破壞這條規矩。

不過現在的情況是,科道言官以徐階的馬首是瞻,內閣中高拱也不可能直接反對,所以王寅認為,張居正靠中旨入閣,還是很有把握的……當然為了減少輿論壓力,拉著沈默一起趟這趟渾水,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眾人覺著有這種可能,沈默感到胸中有些煩悶,用手捋了一下唇須,看著王寅道:「你覺著張太岳能接受?」捫心自問,沈默不會接受這種隱患多多的進步形式,他寧肯給人以愛惜羽毛的印象。

「他別無選擇。」王寅語調清冷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既然這條路能走通,他為什麼不走?」頓一頓道:「只是大人,八成要陪他一起遭罪了……」

書房中陷入安靜,眾人都不說話,唯恐打亂沈默的思緒。良久他站起身來,推開身後的格子窗,冷冽的空氣便穿堂而入,把書房裡的紙張颳得嘩啦作響。感到頭腦清醒了一些,沈默重又把窗戶關上,坐回位子上道:「天下下雨娘要嫁人,別人怎樣我們管不了。」就當眾人以為他泄氣時,卻見他眉頭一挑,傲氣凜然道:「但誰也別想擺布我的命運,我只會堂堂正正的入閣!」

眾人神情一凜,知道大人下定了決心。誰知沈默看一眼王寅,淡淡笑道:「十岳公,你得逞了。」

「呵呵……」王寅笑笑沒回答,一切不言而喻……

※※※※

一系列慶典結束,喜慶的氣氛還沒有消散,京官們的注意力,便被即將到來的廷推吸引去了。雖然首輔和次輔分別舉薦了張居正和沈默,但沒到廷推結果出來的那一天,誰也不敢保證,這兩個名額將花落誰家。很多人就認為,上次抱憾折戟的蒲州公,將會捲土重來,當仁不讓的佔據一個名額。

可很快,楊博府上便放出話來,蒲州公不會以候選的身份,參加此次廷推,請諸位大人切勿錯愛。老楊博一言九鼎,當然不是開玩笑,這樣說出來,就等於退出了此次競爭。很多人感到意外,但轉念一想,他也是別無選擇。

因為吏部尚書乃六部之首,楊博一旦入閣,將立刻與徐階並駕齊驅,而次輔高拱,只能身居其後,這肯定是徐、高兩人不能接受的。所以要麼放棄吏部,要麼選擇入閣,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經過上次的挫折,楊博對入閣的熱情已經淡了——那是個以進門早晚定地位的鬼地方,難道以自己的資歷地位,還要排在高拱、郭朴、李春芳這些小輩之後?寧為雞首、不為牛後,還不如把天官吏部尚書當好呢!再說,轉年就是六年一次的京察,京察意味著什麼,在政壇浸淫幾十年的老楊博,可是再清楚不過了。他知道,只要利用好了這次機會,自己就能和內閣分庭抗禮,何必要去巴巴受那鳥氣?

但他之所以這麼乾脆的宣布退出,是因為和親家徐閣老已經談妥,只要自己退出並按他的要求投票,那兵部尚書一職,將由王崇古繼任。能拿一條雞肋換取一塊肥肉,楊博認為這筆生意很是划算。但也不能讓張居正那麼痛快了,所以他要在犒賞銀子大做文章——就知道張居正會迫於形勢,勉力應承下來,可這樣一來,王公勛舊、文武百官,還有京營數萬官兵的俸祿餉銀就沒了著落,到時候倒要看他怎麼應付。

這不是楊博小肚雞腸,睚眥必報,而是多少年的帶兵經驗告訴他,如果不對冒犯者施以報復,將會有更多人冒犯自己。當然,手段要隱蔽,更不能損害自己的形象,否則得不償失。所以楊博此刻,正在為一個人頭痛不已——就是那當面斥責自己的小小御史詹仰庇。

那日在金殿之上,老楊博被詹仰庇狠狠掃落了面子,結果讓人當場看了笑話不說。後來他以兵部尚書的身份,代替沈默出席慶典時,總感到別人看自己的眼光有些怪異,還時不時有冷言冷語傳到耳中,嚴重損害了他的威信和自信……這也是楊博早早宣布,退出廷推的原因之一。

可他偏偏拿這個詹仰庇沒有辦法,因為對方是嘉靖四十四年的進士,去年才躋身官場,只是個最低級的監察御史,但勝在身家清白,官位低得不能再低。這種愣頭青其實最難對付,因為你找不到這種人的把柄,又不能不講道理的以勢壓人,否則會給人留下「跋扈」、「以大欺小」的印象,反而會激起很多人的逆反心理,對那「受迫害的小角色」施以保護。

楊博如鯁在喉,又發作不得,他的下屬自然遭了殃,好幾個人因為丁點小錯,被他罵得狗血噴頭,不知部堂大人這是怎麼了,全都躲得遠遠的。好在一位大人物到訪,讓大伙兒都鬆了口氣……

「是誰惹蒲州公,生這麼大氣啊?」一把響亮的聲音,配著瑰奇的相貌,正是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內閣次輔高拱高肅卿。

「呵呵……」楊博火氣再大,也不能朝著高拱發,唯有苦笑道:「讓新鄭見笑了,些許跳樑小丑,不足掛齒。」

「哦?莫非與在下同病相憐?」高拱似乎從來都是衚衕趕豬,直來直去,絕不會繞彎子。

「呵呵……」楊博只是笑,其實也就默認了。他終於體會到,被言官纏上的痛苦,而高拱早就陷入苦海,欲仙欲死了。

高拱和言官交惡,導火索還是那胡應嘉的彈劾,雖然因為皇權交替,那些刁毒的指控再也威脅不到他,但在某人的關注下,言官們卻沒有輕易放過他。非但如此,他們還深挖細節,不遺餘力的繼續給高拱抹黑……胡應嘉原疏里,只說高拱晚間擅離大內,並未具體說他回去幹什麼。但因為高拱辯疏里,為解釋自己為何把家搬到西苑附近,有一句「臣家貧無子」,意思是說,自己缺少運送物品的人手,所以才移家就近。但這「無子」二字,卻被人抓住把柄,編排出他曠工,是為了回家與姬妾尋歡作樂,以圖生子!

謠言越傳越邪乎,到後來竟成為「高拱晝日出御女,抵暮始返直舍」,也就是說,高拱上班時間回家白日宣淫,直到晚上才回直廬過夜。已經與真相完全顛倒。可謠言有鼻子有眼,偏偏高拱還無法辯解,否則越辯越黑,止增笑耳。

他不說清真相,卻不妨礙圍觀群眾腦補香艷情節,結果坐實了他好色如命的名聲。尤其是不明真相的老百姓,更是直問:「這樣的色棍,怎麼混進大學士隊伍,成為國家領導人呢?」把高拱的面子落了個粉碎。

高拱向來愛惜自己的名聲,結果名聲被糟蹋成這樣,心中憤恨自不消提。想到他的遭遇,比自己慘多了,楊博的心情竟鬆緩許多,原來想讓自己受傷的心好過些,最好的辦法就是,比比比自己還慘的。

※※※※

「這些御史言官太不像話了!」高拱拍案怒斥道:「朝廷設立言官,本是為了糾偏正邪,清滌污弊!現在不辨忠奸!不問是非!只知一味投機,沽取直名!」

也許是建立了同理心,楊博覺著他說得太對了,不由點頭道:「是啊,就是一群胡亂撕咬的惡犬!」

「說得好,連皇上也成為他們目標,這些人不整治是不行了!」說著從袖中掏出本奏章道:「你看看,這是皇上轉給內閣的……」

楊博本不想接,但一看名字,竟然又是那「詹仰庇」。一看到這名字,登時心頭火氣,當即接過,展開一看,不由驚掉了下巴——這詹仰庇真是膽大包天,什麼都敢說啊!

原來這詹御史也不知從哪兒聽說,皇后最近生病了,而生病的原因,似乎是夫妻感情不和,因為據說皇后現在不住在坤寧宮,搬到別處去了。按說深宮禁苑的那些事兒,向來諱莫如深,小道傳出來的消息也不足為信,至少不能當作奏章的材料使用。可他偏偏信了,還就此向皇帝上疏言事——請皇帝讓皇后還居坤寧宮,勸他們夫妻和睦,別老惹皇后生氣,萬一把皇后氣出個三長兩短,你可怎麼辦啊。

當然他也知道自己犯了窺探「宮闈之事」的忌諱,所以嚴明這是「冒死上書」,可又怕皇帝氣昏了頭,當真把自己咔嚓嘍,所以又強調自己「雖死賢於生」,也就是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