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沉舟側畔千帆過 第八百六十五章 宮車晏駕(下)

說話的是徐閣老。

只見徐階從袖中掏出一個薄薄的扁木匣子,雙手奉給朱載垕道:「大行皇帝遺詔在此,嗣君看過之後,明日照章宣讀即可。」

太監把扁木匣接過來,用托盤送到朱載垕面前。眾人的目光隨著那托盤移動,緊盯著這突然冒出來的遺詔,心中充滿了疑惑。

朱載垕接過來,打開木匣,一張摺疊整齊的黃絹,便顯露出來。拿起黃絹,他便細看起來。

此時養心殿中針落可聞,大臣們都屏住呼吸,緊盯著嗣君臉上的陰晴變幻,等待內容的公開。

誰知朱載垕看完之後,並沒有示之眾人,而是重新放回盒中,直接收回袖子里,道:「孤知道了。」弄得眾人一頭霧水。

見他沒有給眾臣看的意思,高拱心中一陣不痛快,便想問個明白,誰知徐階搶先對朱載垕道:「還有一個時辰,就該頒讀遺詔了,王爺不如先去後面歇息,稍養精神,明天還有很多儀式等著您呢。」

裕王身子本來就不壯,從昨夜熬到今晨,早是在強撐了,聽到徐階的話,如蒙大赦道:「也好。」便起身朝眾人點頭道:「對了,還有一事,孤的年號,就隨意點吧,我想好了,就叫隆慶吧。」說完也不待眾人答話,拔腿便往後面走去,眾大臣只好起身相送,高拱也只能把話憋回肚子里。

但裕王一走,他立刻將矛頭指向了徐階,大聲道:「遺詔之事非小,為何內閣事先毫不知情?」

「我知道就是內閣知道。」徐階淡淡道:「事關機密,沒必要搞得天下皆知吧?」

「事關先帝清譽,你雖是首輔,可也不能擅自獨斷!」高拱怒目而視道:「元輔大人,你有不臣之心!」

「詔書曾經先帝御覽。」托高拱的福,徐階六七十歲學會吵架了,而且水平日進,冷笑連連道:「仆若不臣,早有先帝斬之!」

「你!」徐階搬出嘉靖來,這就叫死無對證,高拱已然無法翻盤,憤而拂袖道:「倒要看你如何誹謗先帝!」

那邊的郭朴也憤然起身道:「真是豈有此理!」便與他一道氣哼哼的離去了。

還剩下楊博,裝睡著了;李春芳,一臉苦笑道:「元輔,他們也是忠心為國,您不要生氣。」

徐階淡淡笑道:「不和他們一般見識。」便也閉目養神,靜待時辰到來。

※※※※

什麼是遺詔?為什麼眾人如此劍拔弩張?

原來皇帝駕崩,按照慣例、應當頒發《大行皇帝遺詔》,一方面是總結先帝的一生,檢討自己統治時期犯下的錯誤;一面又為新皇指明執政的方向,且因為是「先帝之言」,對新皇具有較強的約束作用,所以意義十分重大。

遠得不說,以前朝《正德遺詔》為例,大力革除武宗皇帝的嚴重弊政,完全取締他生平最得意的主張、最主要的活動,對其荒淫荒唐的一生,進行了徹底的批判。

這樣的自我否定,雖然用的是正德皇帝的名義,且極像正德的腔調,但顯然是由他人捉筆,強加在死皇帝頭上的。事實上,上層的大人物都知道,遺詔名義上是大行皇帝的旨意,但往往由顧命大臣執筆,於大行皇帝彌留之際寫就,大行皇帝是不會過問其內容的。

歷代皇帝之所以容忍這種強加,是因為這符合皇朝的根本利益——本朝皇帝大都荒怠放縱、幾無建樹,統治的時間越長,給老百姓的印象也就越差。所以通過一道誠懇檢討並糾正過失的遺詔,遠比虛誇謬讚更能起到收拾人心、挽回印象的作用;二則,顧命大臣們可高舉《遺詔》,以先帝末命行之,立即採取一系列措施,大刀闊斧的除舊布新、撥亂反正,以大行皇帝的名義,掃大行皇帝時期的腐臭。

而且,這其實也是為大行皇帝,進行最後一次欺世盜名,似乎在他臨死前的一刻,尚有幡然悔改之心,尚有罪己自責的勇氣,藉以緩和長久積於臣民之間的憤懣,使其恢複對皇家繼續統治的信心。

所以老皇帝們默許《遺詔》由顧命大臣擬定,並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大度,而是需要有人為他們擦屁股而已。再說,老子死了還有兒子,大臣不怕死,儘管把老子往死里罵,看看兒子會把你怎樣!

因此即使是批評,也是有限度、有節制的,即使是否定,也是三七開,甚至二八開的……當然武宗皇帝是個例外,因為他沒有兒子,連皇統都被人家佔了,又有誰會管他被罵成什麼樣呢?加上他的人生,完全可用「荒淫放蕩」四個字形容,所以被罵得特別慘,也在情理之中。

現在輪到嘉靖來被蓋棺定論了,他可是有兒子的,也不知會頒布一道什麼樣的遺詔!

※※※※

就在無端的猜測和不安地等待中,第二天的太陽照常升起。天道恆常,並沒有因為一位帝王的駕崩,而山河變色,日月無光。相反這天秋高氣爽,艷陽高照,實乃難得的好日子。

但北京城中,幾乎是一夜間滿城戴孝,家家戶戶掛起了哀悼大行皇帝的白幡、白幅,老百姓是樸素的,不管這個君父多麼的不稱職,但終歸是他們的君父,死了還是要為他送葬的。

紫禁城,午門上的匾額已經用白布蓋住,門前樹滿了靈幡、白旗。幡與旗下,又都跪滿了七品以上的京官,身有爵位的勛舊,身戴重孝,在那裡一片號啕。

差一刻辰時,兩側掖門開了,內閣大學士、六部九卿,在京的公侯宗室,也都著戴孝,從裡面出來,恭立在蹕道午門的兩側。這是在等待午門大開,恭候新君頒讀遺詔。

緊接著,兩個身穿黑色孝服的太監,從左右掖門出來,手中還各提著一條丈余長的響鞭,走到午門前,兩人同時手一抖,兩條長鞭刷得直直鋪在地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那兩根長鞭,知道馬上就不用哭了,紛紛把聲音調到最大。

只見那兩個太監將響鞭猛地掄起,兩道渾圓的軌跡在空中交錯,竟只發出一聲脆響。

哭聲一下子停住。

然後又是兩聲脆響,沉重的午門終於吱呀呀地,徐徐洞開了。

此時正是辰時,鐘鼓樓的鐘響了,大佛寺的鐘響了,白雲觀的鐘也響了,京城所有的大鐘齊名,宣示大明王朝的轉折點到來了!

無數人伸直了脖子,向那深深的城門洞中張望,卻什麼都沒有看到。這時,徐階率領著眾公卿,突然朝著午門前的廣場上跪拜下來。百官這才明白,原來新皇是從那邊過來。便原地掉了個頭,背對著午門跪下了。

這次果然沒有跪錯,只見四隊白衣白甲騎白馬的大漢將軍,持著白幡,整齊催動戰馬,從遠處緩緩行來,再往後,又是宮人,手持著羅蓋、旌旗,大傘、提燈……當然無一例外,都糊上了白紙。

當這些引導過去後,一具掛著孝布,離地很高的巨大御輦出現在眾人眼前。它被七十二名孝衣太監扛抬著,高高聳立在轎夫的頭頂,以威嚴而莊重的方式,緩緩向著午門前進,後面又是御林軍、錦衣衛的衛隊,冗長看不到盡頭。

待那先頭儀仗行到眼前,徐閣老跪在地上,聲音洪亮道:「百官恭迎新君聖駕!」

「恭迎新君!」百官全都朝著御輦方向叩拜行禮。

※※※※

御輦緩緩行到百官面前,在距午門還有一段距離的地方停下來。

御輦的門緩緩打開,跟在邊上的馬森,將個馬凳擺在攆下,以供踏腳。

百官屏息凝神,等待新君的駕臨。

便見個一身白衣的男子,踩著踏凳下了車,眾人看到他,不由愣住了——竟然不是嗣君,而是被先帝關起來快一年的沈默沈江南。

他看上去比原先還要沉穩,唇邊蓄起了長須,目光無喜無悲,雲淡風輕的站在那裡,淡泊到讓人可以忽略他的存在。

眾人的目光都落在沈默身上,沈默卻望向御輦中,微微屈身,伸出了右手。

一身重孝的朱載垕,這才在沈默的攙扶下,從御輦上下來。

「萬歲!萬歲!萬萬歲!」這時不用任何人領呼,午門前響起了山呼聲。

聽著山呼海嘯的聲音,望著眼前幽深的宮門,朱載垕感到有些緊張,看向身邊的沈默,攥著他的手也一直沒鬆開。

沈默給他個鼓勵的眼神,握了握新君手,恭聲道:「請陛下入宮!」說著想要將手抽出,退回朝班。

卻被朱載垕緊緊握住,新君的目光中帶著請求,小聲道:「陪著朕……」

沈默只好任由他拉著,慢慢踏著蹕道,從午門進入紫禁城。

待皇駕過後,百官便起身跟著儀仗,緩緩走進了午門,穿過長長的廣場,最後在皇極殿前立定。

待所有人按班站定,黃錦站到丹陛前,展開手中的黃絹,扯著公鴨嗓子高喊道:「宣讀大行皇帝遺詔!」殿前廣場上,所有人呼啦啦全部跪倒,聆聽嘉靖最後的「聖訓」……

「朕以宗人,入繼大統,獲奉宗廟四十五年。深惟享國久長,累朝未有,乃茲不起,夫復何恨!惟念朕遠奉列聖家法,近承皇考身教,本惟敬天助民是務,只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