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嚴冬過盡綻春蕾 第七百九十四章 制勝之道(下)

宴會結束後,沈默叫過三尺吩咐幾句,便請盤石公,還有幾位畲族老者到書房用茶。

沈默去後面更衣,侍衛奉上香茗也退下了。趁這個機會,幾位宗老趕緊問盤石公道:「石公,他叫咱們過來作甚?」

「聽聽不就知道了……」還不知道沈默葫蘆里賣的什麼葯,盤石公不打算和他們浪費口舌。

「管他說什麼哩,把糧食發下來最緊要。」宗老們你一言我一語道:「盤石公,待會兒經略大人一來,你就跟他講,拿到糧食咱們就回去。」

盤石公點點頭,示意眾人噤聲,果然不一會兒,就聽到腳步聲響起,然後沈默的侍衛長道:「諸位請現在書房稍候,大人待會兒就到。」

說著話,門開了,進來五個衣著得體,精明幹練的中年人。三尺對盤石公等人道:「這也是今天的客人。」後進來的幾個人朝盤石公他們和善的微笑,盤石公只點點頭,並沒有搭腔。

三尺安排客人坐下。兩方正好一邊一溜椅子,東西昭穆而坐。

為新來的客人上了茶,三尺他們又退下去,剩下兩幫客人大眼瞪小眼,那些後來的客人,倒想要攀談一下,無奈幾次挑起話頭,卻都沒得到回應,只好尷尬的住了聲,場面頗有些尷尬。

其實盤石公也在悄悄打量著對方,單看其中一個手指上的墨玉大扳指,便知道這都是些大財主。再看其精明幹練的氣質,應該不是讀書人,而是走工商口的,便開口問道:「朋友是做買賣的?」

幾人便一起點頭,道:「您老好眼力,我們確實是買賣人。」

「做什麼買賣的?」盤石公心中一動,繼續盤問道。

「印染。」其中一個相貌英俊、年紀稍輕,也就是那個帶扳指的男子,替同伴答道:「我們都是干印染的。」

「印染?」盤石公有些失望,這跟贛南有什麼干係。

幾名商人並不是此行的頭兒,也不敢亂說,見對方沒了說話的興趣,便也不再出聲。

雙方靜坐了一會兒,沈默的笑聲從屏風後響起:「讓大家久等了。」

兩幫人趕緊起身相迎,只見沈默換穿一身印有暗花的藏青棉布長袍,愈發顯得飄逸出塵,卓爾不群。他不是一個人出來,而是攜手一位稍顯富態、頭髮花白的老者,兩人神態親密地出現在眾人面前。

沈默態度和藹的請眾人坐下,那老者在左側首位坐下,正好與盤石公相對,顯然是商人們的頭頭。

沈默也在首位落座,笑容可掬的對盤石公道:「石公,這位是徽州商業協會阮會長,號長公先生。」

「長公。」盤石公唱個喏道:「盤石這廂有禮了。」

那老者笑眯眯的還禮道:「您想必是大名鼎鼎的盤石公吧?」他雖然是個商人,但氣度雍容,舉止大度,很難不讓人心生親近,就連盤石公也破天荒的笑笑道:「山野之人有什麼名氣,倒是您老,三大商幫之一的會首,那才是大名鼎鼎呢。」

「不過是為同鄉做點事情罷了。」阮會長謙虛笑笑,對沈默道:「多虧大人安排這次機會,才能見到盤石公和諸位族長。」場面人永遠不會冷落尊者。

「既然大家認識了。」沈默笑著點點頭道:「那咱就直入正題。」他對阮會長道:「長公,這次你們千里而來,肯定是不虛此行的。一直困擾著你們的大問題,我終於找到解決之道了。」

※※※※

這長公先生字良臣的,名叫阮弼,實乃一位不得不說的人物。他於弘治年間生於徽州歙縣,一個小地主家庭,讀過書、學過醫,後來向父親要了一筆錢,說是要「賈於四方」,歷經挫折失敗後,終於在蕪湖找到了人生的目標。

因為他發現蕪湖是一個成就事業的地方。首先這裡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有通暢的水路交通,且正處於南京、蘇州、杭州、合肥等重要經濟中心的中心點上,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不僅交通發達,而且商情靈通,完全具備發展為「長江巨埠,皖之中堅」的廣闊前景。

更重要的是,他在此找到了自己事業——赫蹄。何為「赫蹄」呢?相傳是當年趙飛燕姐妹所制的一種小幅薄紗紙,唐宋以後便被當作染色紙的代稱。

當時的蕪湖便已經是明朝的漿染業重鎮,但尚未有人經營染色紙行業……主要是因為這種東西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提高生活品質的玩意兒,所以在唐宋興盛後,便銷聲匿跡了。而國朝建立後的幾任皇帝,都崇尚節儉,國家也處在恢複階段,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赫蹄」都沒有市場,直到嘉靖年間。

但阮弼對社會風氣變遷,有著敏銳察覺,他切身體會到,社會的風尚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漸漸轉為崇尚奢靡了。這種風尚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有體現,國初太祖皇帝定下的各種條條框框,不斷被突破,被僭越……比如說穿衣方面,原來只有士大夫才能戴的瓦楞棕帽,早成為市井小民的流行裝;優伶、娼妓遍體綾羅,滿頭珠翠;宮廷內的太監都穿上了蟒衣的。這些人放在國初,都得咔嚓嘍,可現在,連御史都習以為常,連皇帝看了都不在乎,觀一葉而知秋,僅此一樁便可知世道徹底變了。

阮弼敏銳地察覺到,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許多在幾十年前還無人問津的玩意兒,已經具有極好的市場前景了。於是他變賣家產,開設了一家染色紙場開制赫蹄。

赫蹄染出來後,怎麼賣又是個問題。但他早看好了打響第一炮的地方——南京!六朝金粉之地,有數不清的名妓優伶,文人墨客,當然是赫蹄最好的市場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全國流行看南京,這裡正興起什麼,馬上各主要城市便會跟著興起,再一級級傳下去。只要把南京的市場攻克了,全國的市場也就盡在掌握。

結果不出所料,獲利巨萬,且打響了名頭,各地求購的訂單如雪片而至,大大超過了阮弼一家場的產能,雖然他在極力擴張,還是遠遠不足以滿足市場需求。

這時別家印染工場見狀。也全都轉為生產赫蹄,且不止蕪湖地面,其餘各省凡有漿染業的,無不見利而起,跟風生產,一下子產量暴增,競爭十分殘酷,漸漸獲利甚微,甚至無利可圖。

但阮弼的生意依然蒸蒸日上,因為除了先發優勢外,他還掌握著一門獨特的技術,叫「萬年紅」。那是一種硃砂箋紙,其鮮艷無比,永不褪色,別家根本模仿不了。萬年紅也就成為赫蹄中的名牌,廣受追捧,譽滿天下,遠銷海外。

※※※※

就在大家紛紛眼紅之時,阮弼卻提出個驚人的建議——設立赫蹄局,由蕪湖的染坊主聯合經營,共同銷售。這樣可以節省運輸費用,獲利會更多。為了取信於大家,他甚至獻出了「萬年紅」的配方,蕪湖的染坊主茅塞頓開,當即成立了總局,果然生意大增。

於是,大家推選阮弼為總局祭酒,賦予他極大的權力。他也沒有讓大家失望,很快使蕪湖的赫蹄成為了廣受追捧的精品,並在全國各「商業要津」處設立分局。使蕪湖成為全國「赫蹄」的生產批發中心;成為全國公認的染色業龍頭,甚至連當地官府,都要為其保駕護航。

如是興旺發展十餘年,阮弼漸漸感覺到了行業的瓶頸,因為赫蹄畢竟用途有限,導致市場飽和後,很難再行拓展,必須要尋找更有前景的增長點。這時,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擺在了他和他的行會面前——蘇州開埠,外貿激增,當然赫蹄的銷量也隨之上揚,但這並不是他關注的,他所看到的是,棉布必將成為外貿主力,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產量急劇增長。

雖然蕪湖並不具備生產棉布的先天條件,但前面就說過,地里的棉花想要變成聞名天下的松江棉布,需要經過許多道工序,哪一道都不能省,只要能參與進任何一道,便可分享行業飛速發展帶來的厚利。

蕪湖作為全國印染技術最好的城市,顯然有資格參與進這場盛宴中!因為除紡織外,棉布質量也取決於漿染。只有經過漿整和塗色,才能解決棉布表面粗糙和色調單一的弊病。經過漿染後的棉布,挺平光潔、色彩鮮艷,可以使布的價值大大提高。

於是阮弼來到蘇州,展示他們染出的樣布,果然比本地自染的水平高許多——同樣一塊布,經過他們壓光漿染後,更加色彩艷麗、布面平滑,而蘇州本地自染的,就顯得粗糙黯淡許多。

更重要的是,將漿染工序包給蕪湖,哪怕算上往返路費,也比自己來做,節省三成本錢。蘇松商人大為意動,但他們不敢擅自行動,由棉紡行會寫信給北京的沈默請示,結果很快得到回信曰:「分工協作乃技術進步之先決,術有專攻方能精益求精,可將漿染工序轉包蕪湖,但必須妥善安置原有工人。」

得到批示後,蘇州棉紡商業協會便和蕪湖漿染總局談判。因為阮弼抱著極大的誠意,進行的非常順利,而且能得到一大批技術工人,他更是求之不得。於是雙方簽訂合約,蘇松棉紡行會旗下三分之一的工場所織布匹,交由蕪湖漿染行會分包漿染。

結果當年那三分之一外包漿染的工場就嘗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