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嚴冬過盡綻春蕾 第七百四十八章 成敗轉頭(中)

就在沈默與胡宗憲把酒感嘆,撫今憶昔的時候,一隊衣甲鮮明的兵馬,正風馳電掣的賓士在通往杭州的驛道上。

遠遠望去,山水田樹都反照在日光中,馬隊疾馳而來,捲起陣陣煙塵,彷彿便浮光掠影一般,便從眼前消失了。

經過一夜的賓士,其實這隊官兵已是極為困頓,但他們既沒有歇息,也沒有換馬。人在咬牙堅持,馬口中都冒著白沫,汗洗得馬身上的皮毛,都泛起了緞子般的油光。官兵們都知道,這些馬是廢了,只要一停下來,就會終身殘疾,但現在已經顧不上那麼多,只有不斷地揮鞭,催促它們快跑、快跑、再快跑,一匹匹駿馬奔得尾巴都直了!

馳在隊伍中央的,是一文一武兩位高級官員。那胸前補著獅子的武將,年紀很大了,花白的鬍鬚在胸前飄舞,騎在馬上如履平地,絲毫沒有疲態;倒是那年輕些的文官,已經累得搖搖晃晃,兀自咬牙支撐著而已。

「要不咱歇歇吧。」老將軍大聲道。

那文官搖搖頭,勉強笑笑道:「老虎隨時都可能回巢,咱們得抓緊時間。」

「嗯。」老將軍點點頭,吩咐左右道:「保護好中丞大人。」便有四名騎兵將那文官緊緊護在中間,繼續向南奔去。

※※※※

一艘快船靠近了崇明島,被巡邏的船隻攔下,來者便亮明了身份,原來是總督府的親兵,有急事稟報大帥。

那俞家軍的斥候隊長不敢怠慢,作個恭請的姿勢道:「請兄弟移步本船,我們載你去見大帥。」

那人稍一遲疑,但不想多事,便點點頭道:「如此,有勞了。」說著便縱身跳到俞家軍的船上。

「回營。」斥候隊長一聲令下,船隻調頭駛向水寨,他又關切道:「外面風大,還是請老哥進倉里吧,有炭盆、有燒酒、還有烤得魚和肉呢。」

「哦……」那親兵本想能半道追上大帥,所以一路上沒歇腳。只以乾糧充饑,現在一聽他說,不由暗咽口水道:「那就叨擾了。」

「請。」斥候隊長讓開去路,那親兵便掀開帘子,鑽進了船艙里,還沒看清裡面有什麼,就感覺腦後猛地一痛,一下撲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覺。

行兇的是一個躲在艙里的軍士,他用手裡的木棒襲擊了胡宗憲的親兵。

這時那斥候隊長走了進來,開始在其身上翻檢,終於在衣服夾層處,找到一根小竹管,掏出來一看,果然是杭州異動的報告,他不由暗道,果然是小心無大錯,沿途這麼多暗崗,都讓他滲透過來了。

想到這,他沉聲吩咐道:「加強戒備,連只蒼蠅都不能放到島上去。」

「是……」

※※※※

海邊別墅內。胡宗憲端著酒碗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不過灞陵一掊土,留下這豐碑有什麼用?」

沈默也持著酒碗,輕啜一口,道:「與楊升庵同時的,還有一位大才子,正是這蘇州人。」

胡宗憲道:「唐伯虎?」

「不錯。」沈默點頭道:「唐解元晚年有一首詩『悵悵詩』,老哥可曾讀過?」

「嗯。」胡宗憲便伴著海潮輕聲吟道:「悵悵莫怪少年時,百丈遊絲易惹牽。何歲逢春不惆悵,何處逢情不可憐?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夢中煙。前程兩袖黃金淚,公案三生白骨禪。老後思量應不悔,衲衣持缽院門前……」唐伯虎的名聲,在東南十分的響亮,這首《悵悵詩》胡宗憲也是耳熟能詳,只是忙於公務,多年未念起罷了,此時此地再次吟誦,竟止不住滿腔酸楚,尤其是最後四句,讓他險些掉下淚來。

忙用個喝酒的動作,遮掩住自己的失態,胡宗憲強笑一聲道:「唐伯虎這首詩,果真充滿了傷感。」

「前程兩袖黃金淚,公案三生白骨禪。」沈默沉聲道:「老哥,你還不悟嗎?」

「那我這麼多年的忍辱負重、艱苦奮鬥,又有何意義呢?」胡宗憲喃喃道:「若是結局註定,還不如渾渾噩噩、平平淡淡過一生呢。」

「執念了!默林兄!」沈默低喝道:「沒有你的付出,東南倭亂萬萬不會平定。多少百姓還要遭那刀兵之苦?是你的奮鬥,保全了無數的家庭,讓東南重歸安寧,怎麼能說沒有意義呢?」

「可與某家有何益處?」胡宗憲掉進了思維的死結中,說著說著又繞了回去。

「你在東南萬家生佛,已是功德無量。」沈默道:「但想要圓滿,還需善始善終……」

「我才剛剛開始!」胡宗憲把罈子重重一擱,酒液四濺道:「我才五十三歲,離著致仕還有十七年呢,朝廷就要逼我退隱?就是這樣對待功臣嗎!」

「想想陽明公吧。」沈默也不著急,悠悠道:「當年平定寧王之亂,還東南百姓安寧,立下不世之功後,他為什麼沒有邀功請賞,反而以生病為由,接連上書請求回家靜養?」

王陽明是胡宗憲最敬仰的人物,聽沈默這樣一說,他心裡頓時不那麼堵得慌了,閉上眼睛想想陽明公的生平,以平定寧王之亂為界,前半段是積極進取,勇於任事;後半段卻避世講學,悠遊山林。只有朝廷徵召時,才會出來,事畢即歸,給天下人一個「王陽明無心權位」的感覺。

真的無心嗎?那何苦要考進士,混官場呢?其實是為了保全名節,不得已而為之吧。

「《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見他心防大漸,沈默趁熱打鐵道:「我們做官的,又說三思而後行。三思是思危、思退、思變。」他接著低聲道:「有了危險時,要及時發現。這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叫思退;退下來就保全自己,也就保全了東山再起的希望,再慢慢看,慢慢想,總結以前的功過得失,往後該怎麼改,這叫思變。」

「思危、思退、思變?」胡宗憲望著沈默道:「不就是一個『退』字嗎?」顯然有些不以為然。

※※※※

兩邊的風景在飛速的往後退,令人目不暇接,前方不遠處的一座青灰色的城池也越來越清晰。

驛道邊一塊界碑也越來越近了,老將軍抹了一把汗望去,只見上面刻著「杭州城」三個斑駁的陰文,終於到達目的地了,他的表情更加緊張起來,低聲吩咐道:「把旗都打起來,全給我放精神點,順利過了這一關,全都官升一級!」

彷彿諸如一針雞血,疲憊不堪的將士們抖擻精神,把馬背上的旗面展開,掛在一丈多的長槍上,十六面各色旗幟迎風招展,其中八面門旗,兩面金鼓旗,兩面翠華旗,和四面銷金旗。氣派立刻就不一樣了,這一隊普通騎兵,馬上變成了左都督、江北總兵官的儀仗。

「把本官的旗也打起來。」那文官也吩咐手下道。

於是八面大旗打開,四面日月星辰旗,四面翠華紫蓋旗,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蘇松巡撫的儀仗也備好了。

於是這一文一武兩位高官,便在儀仗的引領下,侍衛的簇擁下,氣勢十足的朝杭州城進發。

※※※※

崇明島上,談話仍在繼續。

「這個『退』字可不簡單,聖人說做官要懂進退之道,『進』是可讓人成就功業。固然人人喜愛,一到了『退』上,卻談之變色。」沈默道:「這樣只知進,不知退的人,往往會面臨悲慘的結局……自古至今,所謂功高震主的故事反覆上演,從白起、文種、伍子胥、韓信、到周亞夫、高仙芝、檀道濟、爾朱榮、岳飛等等,數不清的歷朝名將,都已經用生命證明過,強極則辱,功高不壽的鐵律。」

「不能學他們,要學王翦、陳平、郭子儀、韓世忠,乃至本朝的徐達。」沈默又道:「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多忍耐一些委屈、多一些低調、多一些禮下於人,安靜的退下來,才能讓人覺著你徹底沒有威脅,自此放鬆警惕,不再想迫害於你。」

胡宗憲悶頭喝幾口酒,慘然一笑道:「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不難,可半輩子的基業毀於一旦,人生從此了無生趣。」

「不。」沈默搖頭道:「『退』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極大的擔當,有的人以為是世界末日,自此自暴自棄,自然了無生趣;可有的人卻將其看成是難得的自省機會……總是生活在『眾星捧月』的狀態中,每天『觥籌交錯』,『目不暇接』,人就很難看清自己,會在無邊的阿諛奉承中,自我膨脹,狹隘自大,最後迷失了自己。如果說,功高震主是悲劇的客觀原因,那這就是悲劇的主觀原因。」

胡宗憲知道,沈默後面的話,其實對他的批評。自己年輕時其實是個克己復禮的道學,但後來為了能施展抱負,開始學著行賄送禮,請客吃飯,漸漸的適應了這種生活,習慣了奢侈享受,整個人也因為位高權重,沒人敢潑冷水,而變得飛揚跋扈起來。這樣怎能不招人嫉恨?

想到這,胡宗憲不禁有些後悔,道:「這些話,你怎麼不早說呢?」

「現在說也不晚。」沈默微笑道:「知己不足,而後改之,便會更加強大,韜光養晦,靜觀其變,待到東山再起時,自然無敵於天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