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莫道浮雲終蔽日 第六百五十五章 新相

才剛入夏,便是京城一年中,最美好的時節。

一場細雨剛過,屋檐滴下幾顆露水,風夾帶著這季節特有的清爽,隨風飄舞的柳絮楊花已看不見,向日葵卻對著太陽綻放,整個京城彷彿迎來新生一般。

這幾日的北京城,確實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嚴閣老黯然返鄉;嚴世蕃被發配雷州;一塊由嚴嵩和嘉靖共同完成的「六必居」匾額,也在前門內,一家醬菜館前悄然掛了起來,但無一人道賀,也無一人光顧,愁煞了那位叫張德貴的少東家。

但這一切,都比不了內閣的變化更吸引人,在嚴嵩離京的第二天,嘉靖便任命徐階為內閣首輔,少傅兼少師……實際上,徐階已經代理首輔半年了,不過名不正則言不順,所以一直循規蹈矩,不過是低調維持著局面而已。以至於很多人都覺得,他跟嚴嵩沒什麼不同,都是靠贊玄修、寫青詞、拍馬屁上去的,那換成他當首輔,也不過是燒窯的碰上賣瓦的,都是一路貨。

但徐階的舉動讓他們大跌眼鏡——

正式上任的第一天,他便於自己西苑的直廬中——就是原先皇帝給嚴嵩建的直廬,現在賜給徐階,供他休息之用——徐階在雪白的牆壁上榜書三語,曰:「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公論!」任何走進這間直廬的人,都可以看到這醒目的三行大字。

毫無疑問,這是徐階登首揆席後的第一次宣言,向皇帝和百官表明了他的政治態度和治國施政方針。

然後他在對六部九卿的第一次首輔訓諭中,便明確道出自己行使首相權力的原則「事同眾則公,公則百美基;專則私,私則百弊生」,表明自己不會專斷獨行,必要虛心接受大家的意見。

緊接著,他在以首輔身份,向嘉靖所上的謝恩奏章中,勸誡皇帝道:「采輿論利便者白而行之」,希望皇上廣開言路,重視、鼓勵和保護輿論,對有上奏者應詳加查詢,如果事大而言實,則行之;其不實者,「事大則亦薄其責而容之」,意思是,即使說錯了,也應該寬容,以鼓勵天下人大膽進言。

徐階甫一上任的接連行動,絕對是早有謀劃,尤其是時機選擇的十分巧妙——在皇帝剛剛任命他為首輔的當口,除非他的諫言大逆不道,否則皇帝是不可能駁他的面子,因為那等於皇帝自扇耳光,承認自己用人不當。但徐階畢竟講究以柔克剛,不可能蹬鼻子上臉,沒有利用那短暫的「無敵狀態」,爭取更多的權益,反而「以威福還主上」的謙卑姿態,提出了這個「小小的要求」。

嘉靖雖然對大禮議中前赴後繼的言官心有餘悸,但想想畢竟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這些年裡,除了偶有幾個愣頭青之外,大部分官員還是挺老實的。便沒有駁首輔的面子,准了他的奏請,明文宣示百官。歸根結底,他已經習慣性的輕視自己的臣子,認為他們不敢在自己面前胡說八道。

但究竟敢不敢,還得走著瞧。

※※※※

這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一點起來,先不說效果如何,立刻得了個滿堂彩,京中百官無不交口稱讚,尤其是那些科道言官更是歡欣鼓舞,誓要將嚴嵩當政時,落下的爪牙污名洗刷,恢複言官們昔日的榮光。

但讓徐階十分失望的是,現在的科道言官,素質簡直比二十年前差了不止一截,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嚴嵩把持朝政這麼多年,早把這些專門告狀的傢伙,大都換成了自己人,剩下一部分,則是他徐閣老的人,兩方人眼裡沒有對錯、只有對方,一切以打倒對方為要,凡是對方支持的必反對,凡是對方反對的必支持。

但這種事積弊日久,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徐階只能先緩一緩,任由他們狗咬狗一嘴毛,待時機成熟再收拾爛攤子。但有些事情不能緩,必須立即著手去辦,他必須把握這黃金時機,黜貪汰庸,洗刷弊政,為大明朝換來一朝新氣象。

總體來說,徐階宣布要抓三件事,一是整頓吏治,這是哪位首相上台,都必須的表態,彷彿國家的問題都在吏治,吏治清則天下安一般;二是針對暴露出來的邊鎮將帥冒領剋扣軍餉的弊端,責令各省長官以身作則,違者聽部臣及該科參奏嚴懲;三是清理鹽政,因為朝廷近些年,加派了五成鹽政的課稅,令兩淮「苦不堪言」,徐階便暗示巡鹽御史徐爌,提請嚴嵩任內提高的課稅額度一體撤銷,恢複原先的程度。

徐階在三把火後亮出三板斧,得到的喝彩聲卻稀稀拉拉,因為吏治也好、剋扣軍餉也罷,那都是百多年的積弊,你徐華亭要是能解決,那還真神了呢。

徐渭就對徐階大為不滿。抨擊他這是避重就輕,專做道場不念經!

「什麼『以用舍刑賞還公論』?說得比唱得還好聽!」徐渭揮舞著雙手,在一眾瓊林社的同年面前,白臉憋得通紅,唾沫星子亂飛道:「可笑我還與朝野眾人一樣,對他的『三還』竭誠擁護,拚命鼓噪!怎麼一到了正事上,就這麼虛偽了呢?」

孫鋌笑道:「那你說,徐閣老該怎麼辦?」

「要真是按『公論』的話,當務之急,是給楊繼盛他們平反昭雪;勸聖上立即停止修玄、恢複朝會,導朝政於正軌;是大張旗鼓查處貪墨官員,肅清朝綱;是遏止豪強兼并土地,減輕百姓負擔,並增加國帑收入!可這一切,徐階做了嗎?」徐渭憤憤道:「他一樣都沒做。」

「這我可得說句公道話了。」一邊的諸大綬笑道:「這些事情,徐閣老未必不想做,但真的做不到。」

「那……」徐渭瞪著眼道:「也不應該減免鹽稅啊!」說著提高聲調道:「天下之利在於鹽,鹽利之半在於兩淮!國家每年在食鹽上生利十分,只有兩分能進國庫,八分倒進了那些大鹽商、大貪官的腰包里,現在國家好不容易分到四成,大頭還在鹽商那裡呢!現在徐階卻巴巴的退回原樣,他到底是大明的首相,還是鹽商的買辦?」

「這是投桃報李。」孫鋌也勸他道:「沒有辦法的,沒有山西幫挺他,他就鬥不過嚴黨,也沒法順利執政,所以做些妥協,都是有必要的。」

「你們……」徐渭目光掃過他們幾個,鬱悶道:「一個個全都變了,當初滿腔抱負的熱血青年去哪裡了?怎麼就剩下一個個老氣橫秋的小官僚了?」

「文長兄,這樣說不太好吧。」孫鋌冷笑道:「如果你覺著大家都不好,就你一個好,往往不是大家的問題,而是你出了問題。」

徐渭哼一聲,對默坐在角落的沈默道:「你別老不吭聲,卻來評評理,到底誰對誰錯?」

沈默聞言笑道:「你們各有各的道理,不過現在徐閣老上位時日尚短,還不能太早下結論,所以也說不上你們誰對誰錯。」

「瞧你這稀泥和的……」徐渭嘟囔一句,卻也終於不再發作。

「說實在的。」這時陶大臨道:「我也覺著,徐閣老做了很多,造的聲勢很大,但實際的東西並不多。」

「他現在有所顧忌啊。」沈默道:「內閣就他一位,固然沒人跟他爭。但獨相也壞處也很大,不管做什麼,都會被說成是獨斷專行,跟他的『三還』相悖,所以一定得等到新的大學士入閣,才能做些務實的事情。」說著笑笑道:「現在以務虛造勢為主,是十分明智的,只要把勢頭造起來,到時候內閣還不是被他牽著鼻子走?」

「你的意思是。」陶大臨道:「新的大學士馬上就要出爐了?」

「必須的。」沈默笑道。

※※※※

新任首相的一系列動作,在沈默這些事不關己的人看來,不過是些談資罷了,看得慣就贊兩聲,看不慣就罵兩句,都沒什麼關係。

可在失去首領的嚴黨分子那裡,卻會引起極度不安,讓何賓、萬采、胡植這些人惶惶不可終日,唯恐哪天就大禍臨頭。哥幾個湊一起看了看,呵,都成九月里的黃花菜,又瘦又憔悴了。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何賓道:「咱們得想法子改善一下處境了,坐以待斃怎麼行?」另幾個也是這樣想,而且想到的法子都一樣,咱們都投奔袁煒得了,雖然大家平素平起平坐,但今時非比往日,人家是徐徐上升的太陽,咱們是苟延殘喘的月亮,就別端架子了,趕緊夾起尾巴來給莊子當兒子吧。

袁煒那邊也正犯愁呢,嚴嵩這一去,自己入閣已成必然,雖然做了一輩子的大學士之夢,可真到快實現的那一刻,才知道入閣拜相固然風光,可要想名副其實,還得有實力做基礎。徐閣老可是連嚴家父子都扳倒了,要對付自己還不是小菜一碟?

他自信天縱英才,正想入閣做一番事業呢,哪能甘心給徐階當陪襯,所以急需擴充自己的力量。此刻幾位部堂高官投奔而來,那真好比是乾柴草遇到烈火團、西門慶碰見潘金蓮,登時那叫相見恨晚、蜜裡調油啊!

袁煒說:「諸位兄弟奔我而來,咱們就是自家人,那以後有福同享有禍同當,若違此誓,豬狗不如。」

眾人也感動道:「閣老太仁義了,我們只能嘔心瀝血、肝腦塗地了。」便建言道:「當務之急,您老就是趕緊入閣,現在內閣乏人,您進去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