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尾聲

1988年1月5日,埃及考古協會的杜雷德·阿·希瑪博士來到尼羅河西岸的國王谷,踏進了這裡的一座陵墓。

長久以來,這座陵墓一直沒有被發掘,原因是公元9世紀時,此地修建了一座伊斯蘭清真寺。這次得以出土,也是與宗教當局進行了長期談判的結果。

阿·希瑪博士一進入通往葬室的通道,立刻就被牆壁和頂棚上陳列的精彩壁畫所吸引,他一生研究碑墓,卻從未見過如此精巧如此生動的壁畫。

他告訴我,當時他馬上就意識到,這次發現意義重大,因為牆壁上象形文環繞的名字,是一個史書上未見記載的埃及王后。

他懷著激動和期待走向葬室,到了跟前卻心下一沉,只見門口的封印已經撕壞,早就有人闖進過這裡。此墓曾在古代被盜,石棺內所有財寶均遭洗劫。

然而,阿·希瑪博士考證出了此墓的準確修建時間,陵墓建於公元前1780年左右,那時埃及正處於黑暗時期,戰亂頻繁,災荒不斷。此後一百年中,埃及上下兩王國的政權浮沉變換,交替更迭。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少之又少,不過最終則由幾代王子、法老結束了混亂局面,徹底趕走了喜克索斯入侵者,埃及此後進入全盛時期。想到創造這段歷史的是洛斯特麗絲,塔努斯,邁穆農的後人,甚覺有趣。

陵墓出土後大概一年,阿·希瑪幾名助手在拍攝牆上壁畫時,突然一處石膏脫落,露出一個隱蔽的壁龕,裡面藏著十個密封的雪花石瓶罐。

當阿·希瑪博士請我幫忙抄寫瓶內書卷內容時,我備感榮幸卻又惶恐難安。當然,我是沒有資格查看原始書卷的,原稿是用古代僧侶專用的手寫草書體寫成,後由開羅博物館一些國際埃及古物學者抄述下來。

阿·希瑪博士要我以現代人通俗易懂的風格重寫原稿。這樣一來,我的文中就難免會犯些時代錯誤,例如我使用了「英里(mile)」、「盎司(ounce)」這樣比較現代的計量單位和重量單位。我還大膽使用了一些泰塔不可能懂的詞,如「djinn(神靈)」、「houri(女神)」和「hooligan(無賴)」等,但是我相信,他若是掌握了這些辭彙,一定會使用的。

書稿工作開始後不久,我原先的擔憂和束縛就都蕩然無存了,我很快就完全沉浸在那位古代作者筆下的歲月和人物中。雖然他有些誇大其辭,有些虛榮自負,我還是漸漸喜歡上了幾千年前那個名叫泰塔的奴隸。

掩卷長思,我感慨於時光荏苒,歷史變遷,而人類的情感卻可以穿越時間亘古不變。時至今日,在藍色尼羅河源頭的阿比西尼亞深山某處,塔努斯的木乃伊仍安然躺在法老麥摩斯的陵墓中,神聖不可侵犯,每思至此,我心頭的激動就遲遲揮之不去。

(本篇完)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