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

克萊頓·勞森是位藝術家、編輯、作家——但首先,他是個魔術師。1906年8月15日,他出生在俄亥俄州的伊利里亞城。十二歲時,他看到了一則《美國男孩》刊登的廣告:一百個魔術把戲,只要十美分。他花了一角錢,從此改變了一生。他要母親將他父親的一件舊外套,改成一件小魔術師穿著的燕尾服,還在上面縫製了很多各式各樣的大暗袋。

長大之後,他發現,有時,他可以不必藉助暗袋了。他最拿手的絕活之一,就是讓一支點燃的香煙憑空消失。他把煙塞進左手握成的拳——然後,吹口氣——香煙就消失了。有一次,他在一個聚會上表演,據說是三更半夜,最後一位客人早就離去,主人卻從睡夢中醒來,開始搬動傢具,尋找那個被藏起來的只剩餘燼的煙頭。

一位大學時的室友對其表演不屑一顧,說他肯定是把煙頭藏到袖子里了。勞森打賭說,他能光著身子表演這個魔術。結果他嬴了。

克萊頓·勞森進入了俄亥俄州立大學學習,並在那裡擔任學校里一份名為《日晷》的幽默雜誌的美術編輯,後又於1928年,也就是他大四那年,擔任文字編輯。

同樣是在學校里,他邂逅了凱瑟琳·斯通,兩人1929年結為伉偭。婚後,夫妻兩人移居到芝加哥。

1929年至1930年間,克萊頓·勞森進入藝術學院學習,而後又搬去紐約,他在那裡開始了做一名商業藝術家、兼任插畫家及布景師的職業生涯。雖然正值大蕭條時期,他卻一直有著穩定的工作。

他的其中一項副業,是給書籍封面作畫。作品中包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加萊客車謀殺案》(後改名《東方列車謀殺案》)的美國初版。在開始自己創作偵探小說之後,他的藝術天分也派上用場:書的封面和內頁插圖,都是他親手繪製的。

20世紀30年代初期,作為一名原創魔術師,克萊頓·勞森在紐約逐漸成名。他一面創新,一面改良。他發明了一張撲克牌,一張十五點的方片,並利用它設計出了一系列魔術把戲。他還設計出一個名為「神奇小吉姆丹迪的思想投影儀」的裝置,讓他名聲大噪。這台裝置外觀酷似一個打蛋器,它可以將台上表演者意念中的一張牌,傳送到任意一位觀眾手中(不過,表演者操作裝置時要小心,不要逆行操作,以免誤將觀眾的個人隱私接收過來!〉。在此期間,他加入了美國魔術師協會,並公開表演,也給魔術雜誌《金克斯和休加特的魔術月刊》撰寫專欄文章。

當時,S·S·范·達因是美國推理小說界的領軍人物,克萊頓·勞森發現兇手常常使用一些魔術師的欺騙伎倆,來逃避偵査。若將魔術師做小說中的偵探,那就再好不過了。這想法促成了「偉大的馬里尼」的誕生。《死亡飛出大禮帽》(1938年)中,他初次登場,爾後又完成了三本以A克萊頓·馬里尼為主角的偵探小說:《天花板上的足跡》(1939年)、《斷項之案》(1940年)、《無棺之屍》(1942年)。

魔術師A·馬里尼系列小說,瞬時成了「密室」推理的代表,而克萊頓·勞森本人,也成了少數幾位能跟約翰·狄克森·卡爾、埃勒里·奎因相提並論的偵探小說作家。起初是對手的三個人,後來成為摯友。

好萊塢買下了兩部馬里尼小說,並將其大肆改動(其中一部電影中,「A·馬里尼」被改成「邁克爾·摩根」,而在另一部電影中,A·馬里你則成了更令人瞠目結舌的「麥克·尚恩」。)。

A·馬里尼還出現在十二個短篇小說中。除了一篇之外,其他最初都發表在《埃勒里·奎因神秘雜誌》(《EMQQ》)上,後以《偉大的馬里尼》(1979年)之名結集出版。

此外,克萊頓·勞森還在另四篇通俗雜誌刊登的小說里,創造了另一位魔術師偵探——多恩·迪阿沃羅。其中有兩篇被結集成《死從天降》〈1940年),精裝出版。

A·馬里尼系列小說的出版,將克萊頓·勞森引入了編輯的職業生涯,先是真實罪案,後是推理小說。他曾擔任《偵査》雜誌的副主編(1942-1946年),吉夫·戴維斯出版公司的推理小說編輯(1946-1947年),「獨角獸推理小說書友會」總監(1948-1952年),「獨角獸書系」美術總監(1952-1959年),西蒙舒斯特出版社「密室系列」推理小說編輯(1959-1965年),《EMQQ》總編輯(1963-1970年)。

他的作品更涉及其他領域。他和賭博業管理局的約翰·斯卡恩合作編寫了《斯卡恩擲骰子》(1945年),與著名魔術師阿爾·貝克合作撰寫了《阿爾·貝克的寵物魔術》。此外,他還以「偉大的馬里尼」為筆名,創作了《如何用魔術逗孩子開心》(1962年)和《魔術金典》(1964年)。

1937年間,克萊頓·勞森舉家移居至紐約瑪莫羅奈克——坐落在紐約城長島海峽的一個郊區城鎮。每年夏季,他們都會舉辦兩場野餐會——一場對魔術師,一場對偵探小說家。勞森的身份不再是參與者,而是漸漸成了創辦者。他成立了一個名為「巫醫俱樂部」的魔術師精英組織,同時更是1945年成立的美國推理作家聯合會(MWA)的創立人之一。(他是MWA兩項大獎——埃德加獎和大烏鴉獎——的雙料獲得者。而該組織的箴言——犯罪撈不到足夠好處——完全是出自克萊頓·勞森之口。)

這種夏日聚會包括以下幾項活動:乒乓球和羽毛球(除了國際象棋外,他最喜歡的兩項運動)、令人受益匪淺的座談,但聚會的高潮總是晚間設在勞森家後院的魔術表演。一個不大的舞台,周圍用帘布遮住,一扇活板門,還有高架在近旁樹枝上的射燈。他的四個孩子輪流擔當魔術師助手。幼年時期,他們也常表演利劍穿身和虛空漂浮。後院懸浮術是另一項魔術創新:通常,這類表演都設在室內,或專業舞台上。而在瑪莫羅奈克,它卻在星空下直接上演。

但魔術界和推理小說界的聚會,並不僅僅是盛夏時分的活動。「二戰」之後,約翰·狄克森·卡爾從英國回到美國,定居瑪莫羅奈克城,和克萊頓·勞森家只隔一個街區。而埃勒里·奎因之一的弗雷德里克·丹奈,同時也是《EQMM》的編輯,住在拉齊蒙特,只有幾英里之遙。這幾位朋友間的話題,總是逃不開謀殺、真實和虛構經典案件,以及迷惑讀者的新方法。A·馬里尼最常被編入選集的短篇之一《來自另一個世界》(1948年),就是因這樣一個問題而衍生出來的——一個兇手怎樣才能從一個出口被膠帶從內側封死的密室中消失?勞森向卡爾發出了一個友善的挑戰,而卡爾則以一個完全不同的方法,成功解決了這個難題,創作出《爬蟲類館殺人事件》這部作品。

克萊頓·勞森於1971年3月1日去世,享年六十四歲,他的最後一部馬里尼短篇小說《世界上最小的密室》同年10月被《EQMM》雜誌發表。這是一篇構思精巧的解謎小說,敘述手法巧妙,而這也正是他作品的特點。

故事開篇是一段註解,講述了A·馬里尼夫婦是如何被一個憑空冒出來的紐約大學,強佔了位於華盛頓廣場北13號半的居所,因此被迫移居到西切斯特縣,搬進瑪莫羅奈克城北巴里大街的一棟古樸典雅、有百年歷史的老宅。然後,故事繼續講述馬里尼的戶外舞台,是如何讓瑪莫羅奈克城的名字,在魔術界人盡皆知的。那個舞台就像是馬斯基林和德旺的埃及禮堂,他在上面創造並改進了眾多古老的魔術戲法,如:德·科爾塔《消失的女郎》和瑟斯頓《浮在空中的卡娜可公主》。所有這些,都只是他傳奇一生的一小部分。

偉大的A·馬里尼和克萊頓·勞森有如此眾多的共同之處,他們早就融為一體、合二為一了。

休·勞森

1986年2月24曰

本文作者系克萊頓·勞森之子,封面勞森照片的提供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