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本書收錄了我從一九九八年,至二〇〇八年十年間,斷斷續續發表的非系列短篇作品。(並無系列偵探法月綸太郎出場)。因今年正值我出道二十周年,所以,這本書就具有了過去十年間的單曲合集(附有特別奉送)的意味。

一九九六年的《泡沫崩潰》(集英社文庫),一直是該路線僅有的作品集,而這次這本書,則包含了兩大類作品——「異色作家短篇」風格的犯罪小說、和名偵探作品的仿作。雖然這本書同樣是東拼西湊而成的短篇集,卻和以悲壯姿態著稱的《泡沫崩潰》,有著截然不同的情趣。

由於這本書里,全都是獨立情節的作品,所以,並沒有一貫的主題和思想。這使得作品比較直接地,展現出各自的特點,以及類似突發奇想的東西。而作品的傾向方面,則更多地融合了編輯編纂的《法月綸太郎本格推理作品選》(角川文庫)和《只會寫作的作家》(羅伯特·圖伊著,河出書房新社〉的味道,讀者若能將這兩本書,與本書一併閱讀,無疑將是一種更加美好的享受。

下面是一些對本書收錄作品的若干評價。(個別地方涉及作品內容,尚未讀過的讀者,務必注意。)

《使用中》(《小說新潮》1998年6月號)

本作刊登於《小說新潮》的《偵探推理小說特輯·密室》,後又收錄於新潮社的密室選集《大密室》。

這是一篇以史丹利·艾林的《抉擇時刻》(收錄於早川書房的《本店招牌菜》)為樣本,創作的行話小說,沒有採用密室類作品的正面進攻法。雖然其結尾部分,有些模仿艾林作品的風格,卻不能稱為純粹的解謎推理小說。

密室中關入除被害人以外的第三者的狀況,很早就在我的頭腦中,牢牢佔據了一席之地。因為該作加入了有些偏題的材料,具有滑稽劇風格,因此,有些認真的讀者,可能會皺起眉頭吧。不過,它確實是我的滿意之作。

《雙殺》(《小說NON》1998年10月增刊號)

這是一篇「交換殺人」題材的犯罪小說。它描畫出了一種「夫妻犯罪」題材的,古典體裁小說的王道樣式。在雜誌上刊登後,收錄於祥伝社文庫的原創選集《不透明的殺人》。

在同一年的一九九八年,我先後寫下了法月綸太郎系列的《投水女人的勃魯斯》和《現場實況轉播》,因此,這一年對我來說,是個繁忙的工作之年。這部作品是我嘗試加入益智遊戲形式的倒敘推理技巧、進行各種摸索時期的作品。

《業餘技藝》(《小說現代增刊·梅菲斯特》1999年9月號)

這部作品和《雙殺》,同為「夫妻犯罪」題材的犯罪小說。在雜誌上刊登後,收錄於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編纂的體裁類別選集《前往案發現場》(KAPPA·NOVELS)。

雖然我是本著寫一篇像羅伯特·布洛赫《最後的演技》(收錄於早川書房的《血液冰冷地流淌》〉那樣,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而動筆創作該篇的,但由於缺乏恐怖要素,所以,完全沒有形成那樣的氛圍。作品整體充滿殺氣,只有最後的情節稍顯詭異。與其說是黑色幽默,倒不如說是不落俗套比較貼切。

順便一提,本作是用我自出道以來,一直使用了十年的文字處理機(o Word),所寫的最後一篇小說。謝謝你,你已經完全儘力了。

《失竊的信》(《小說現代增刊·梅菲斯特》2003年5月號)

這是一篇根據Man In The Middle(中間人),針對迪菲·赫爾曼密鑰交換(Diffie Hellman key Exge)的密碼方式的攻擊順序,改編創作的趣味性作品。在雜誌上刊登後,收錄於本格推理作傢俱樂部編纂的選集《本格推理04》(講談社MOVELS)。

埃里克·倫羅特是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的《死亡與羅盤》中登場的著名偵探,本作是其前傳體裁的仿作。由於《死亡與羅盤》,是前面提到的《法月綸太郎本格推理小說選》的最後一篇,務請沒有讀過的讀者,親自欣賞那部原作。

作品中登場的阿根廷外交官赫爾巴·希奧·門迪內·哥羅博士,在博爾赫斯與盟友阿道弗·比奧·伊·卡薩·雷斯共著的《唐·伊·希德羅·帕羅蒂六大疑案》(岩波書店)中,是一個滿口狂言、神出鬼沒的人物。諾姆德·佩爾(準確地講,應該是Nom du Pere)和阿伽爾瑪夫人的名字,則來源於以《關於〈失竊的信〉的演講》而聞名的,法國精神分析專家雅克·拉康的用語 。

《緬懷》(《小說現代》2007年2月號)

這是投給《小說現代》的《微型小說大特輯》里的微型小說。這篇小說的靈感,來源於戴維德·埃里的《遊艇俱樂部》(收錄於晶文社的同名書目)。由於篇幅被牢牢限制在,五張四百字的稿紙內,因此,很難將結尾的微妙之處,儘力傳達給讀者。

《貓的巡禮》(《小說現代》2007年6月號)

同樣是寫給《小說現代》的《可愛寵物小說特輯》的作品,也可能是本書中最大的「異色之作」。

雖然我是懷著輕鬆的心態,接受的約稿,但由於該作的題材,有些遠離自己堅守的範疇,因此,直到截稿日期,我始終因為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以及如何去寫,而處於手足無措的狀態。

「貓的巡禮」這一構想,最初是如何想出來的,連我自己也很難解釋清楚。我只記得到了最後關頭,自己奮筆疾書,認為參照特里·比森的《熊發現了火》(收錄於河出書房新社的《兩個珍妮特》),從現代的角度創作即可。委託我的編輯部,也一定不會想到,會收到這樣一篇作品吧。

突然刊登了這樣一篇,完全不是推理的故事,可能會有很多讀者大惑不解。不過,我可以用廣義的「奇妙風格」,來請求讀者的原諒。順便一提,我家其實真的養了一隻名叫「美土路」的小貓,而且,上個月剛剛迎來了它的十歲生日,所以本作的內容,有四成左右是根據事實寫的。

《四色問題》(《小說NON》2004年11月號)

這篇作品模仿的是都築道夫氏的《退休刑警》系列。在雜誌上刊登後,收錄於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編纂的題材類別選集《名偵探的奇蹟》(KAPPA NOVELS)之中。

代表日本安樂椅偵探的《退休刑警》系列,是我創作的模範,也是短篇益智作品的理想型之一。雖然法月綸太郎系列,也曾幾次嘗試過這種形式,但是,都築道夫先生一周年忌日將近,於是我便突發奇想,試著寫下了這篇仿作。

由於系列的最後一案《曾經的臉》,同樣首次刊登在《小說NON》的一九九五年十二月號,所以二者之間,或許有著某種聯繫吧。

字謎型死亡信息,令退休刑警回想起曾經的案件這一構思,模仿自系列後期的形式。雖然解決這個疑團,需要各類雜學的知識,但埃勒里·奎因晚年的微型小說中,也有同類構思。

《僱用幽靈的女人》(《CIALLO》2006年冬季號)本作品又是一部模仿之作,這次是模仿自都築道夫的「醉漢偵探括特·加隆」系列,刊登於《CIALLO》的《三周年追悼特輯·都築道夫的世界》。

關於本作,我想有必要加以說明。括特·加隆這個人物,並非都築道夫先生原創,而是仿自艾德·麥可班恩以「卡特·加農」之名發表的通俗硬漢系列作品《醉漢偵探逛街》(早川推理文庫)中的人物。由於在《MANHUNT》的日語版上,連載的卡特·加農系列大獲好評,總編中田雅久氏便推薦譯者都築道夫寫了仿作。

這部仿作系列,在都築道夫以《錯亂的時鐘》(收錄於光文社文庫的《不要放過女人》),轉向本格推理文壇的前一年,也就是一九六〇年寫成。它成為翻譯家淡路瑛一變身為真正作家都築道夫的轉型期作品。從立志創作模仿作品的契機的意義上講,這部作品,也可稱為推理作家都築道夫的起點。

我想模仿這部仿作,進行創作的原因,是「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編纂的選集《我想成為推理作家·我的最佳推理小說·第六卷謎》(文藝春秋)中,將括特·加隆系列作品中的《黑扇舞女》,選為了「最喜歡的作家短篇」。因為這次選拔,我開始創作都築道夫先生非常中意的情節,即密室中關入除被害人以外的第三者的情節。

雖然我曾寫過一篇名為《〈猶大之窗〉與〈長方形的房間〉之間》的文章,解釋過這種情況,但《僱用幽靈的女人》並非密室作品。

二〇〇五年七月,艾德·麥可班恩去世,因此本作包含追悼兩位作家的含義。因為是仿作的仿作,關係顯得非常複雜。硬要解釋明白的話,則是情節具有卡特·加農之風,文章接近都築道夫之感。文章的開頭,仿照的不是原作《醉漢偵探逛街》,而是引自都築氏的仿作《醉漢偵探》(新潮文庫)。

《唯一正確的時鐘》(《小說NON》2008年3月號)

題目自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