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說淺談

賴振南/文

推理小說是日本大眾文學的兩大顯學之一,也可說是大眾文學極致發展最具代表性的類型。今天我們已對「推理小說」一詞耳熟能詳,但此一文類在歐美的發展僅有約一六零年的歷史,在日本則僅約一百年的耕耘,然而其成長卻是枝葉繁茂、百花齊放。

推理小說在日本為何造成這般風光盛況,歷久不衰?

在日本,推理小說歸類在「Mystery」的類別,而廣義的「Mystery」,則包含了推理小說、懸疑小說、冷酷派偵探(Hard-boiled)小說、SF(科幻小說)、恐怖(Horror)小說和奇幻(Fantasy)小說等。不可諱言的,日本推理小說受到歐美推理小說精神的餵養和形式的影響。日本推理的發展,最早是從黑岩淚香(Kuroiwa Ruikou,1862-1920)於明治時代(1867-1912)後期改寫歐美短篇推理小說的翻案偵探小說開始,開啟了日本推理小說的先河,這時距離歐美推理小說的濫觴,亦即一八四一年愛倫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創作《莫格街兇殺案》(The Murders of the Rue Mue)已經約有半世紀之久了。

而這段期間,英國的柯南道爾(Arthur Doyle,1859-1930)於一八八七年以《血字的研究》(A Study in Scarlet)讓福爾摩斯登場,帶動了一波短篇推理小說創作的風潮,並讓世人對有奇妙案件及瀟洒名探所謂推理小說的新文類為之瘋狂。大約同時,英國文壇大老G.K.卻斯特頓(Chesterton,1874-1936)也以「布朗神父」系列在福爾摩斯獨尊物理證據的風潮之外,開創了心理證據小說的流派,短篇推理小說的創作至此發展成熟,接下來就是迎接將愛倫坡的創作精神發揮到極致的「古典黃金時期」到來。在這段期間出場的都是身為推理小說讀者就算未曾讀過作品,也必定聽過響噹噹名字的大師,如有謀殺天后之稱的英國的阿嘉莎·克里絲蒂(Agatha Christie,1890-1976)、桃樂西·賽兒斯(Dorothy L.Sayers,1893-1957),美國的艾勒里·昆恩(Ellery Queen,1929-)、范·達因(S.S Van Dine,1888-1939)、狄克森·卡爾(John Di Carr,1906-1977)等人。

而日本方面在經過淚香及其他後人的努力之後,江戶川亂步於一九二三年在《新青年》發表《二分銅幣》,並發表通俗推理的創作,日本推理小說自此開始了穩健的發展,而亂步也被尊為「日本推理小說之父」。除亂步之外,這段時期活躍的作家尚有甲賀三郎、大阪圭吉、橫溝正史、木木高太郎、夢野久作等人,都為戰前的日本推理小說文壇留下豐富的作品。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推理小說因為源自歐美,遭到日本政府以敵人的文化之名加以打壓、禁止,日本推理小說的發展則進入了一段黑暗時期。

戰爭結束後,日本推理小說開始復興,戰後最重要的推理小說雜誌《寶石》也在一九四六年創刊,為作家提供了一顯身手的園地。在戰後的第一個十年除了備受期待的「戰後五人男」(高木彬光、島田一男、山田風太郎、香山滋、大坪砂男)之外,最重要的本格推理小說支撐者,便是以名偵探金田一耕助為主角創作一系列作品的橫溝正史,他在一九四六年發表了金田一耕助首次登場之作《本陣殺人事件》後,引領一時風潮。

從這個時期起,開啟了日本本格三大家(橫溝正史、鯰川哲也、高木彬光)的輝煌年代,一直到他們去世為止。

此外,以亂步的名義所設立的「江戶川亂步獎」也在第三屆(一九五七年)轉型為新人獎,當年得獎作品是仁木悅子的《黑貓知情》,她在獲獎後創作不墜,有「日本的克里絲蒂」的美稱。透過亂步獎,躍登推理龍門的新秀極多,這也成為後來日本推理文壇發掘新秀的重要手法。活躍於現今日本推理文壇的作家,有許多人都是透過各式各樣的新人獎登場的。

在本格派作品發展到極致的同時,開始有人對於這類的紙上智力遊戲感到倦乏。而在仁木悅子獲獎出道的同年,松本清張也以《點與線》一作登場,放棄名偵探、奇怪的事件,著重人心內面的描寫以及犯罪事件與社會的關係,為推理文壇帶來了全新的風潮,稱之為「社會派」。清張獲得了絕大的歡迎,壓抑了當時已經顯出疲態的本格派的發展,自此社會派推理小說作家以清張為首,森村誠一、夏樹靜子等人牢牢地佔據了日本推理文壇長達數十年。於是當時的本格派作家有人封筆,如橫溝正史;有人披上社會派的外衣,繼續創作本格推理,如創作千草泰輔檢察官系列的土屋隆夫,以及改寫律師百穀泉一郎系列的高木彬光。

而在一九七○、八○年代最受到日本一般讀者歡迎的推理作家,則是台灣讀者也非常熟悉的幽默推理代表人物赤川次郎,以及旅情推理之王西村京太郎。比起上述的作家,兩人的作品都能讓未曾接觸推理小說的讀者更容易閱讀,因此即使是現在的日本,還是有非常多不熟悉推理小說的人一提到推理小說,會直覺聯想到兩人。

正如「盛極必衰」這句話的道理,社會派發展到後來也逐漸混雜入風化、官能、暴力的元素,出現了衰敗的跡象。就像是對社會派的反動一般,對於老一輩的本格推理作家,如小栗蟲太郎、夢野久作的作品也興起一股再評價的風潮,而在七零年代因為市川昆導演的一系列金田一耕助的電影大大賣座,也掀起了一股熱烈的橫溝風潮。此外由台籍評論家傅博以研究戰前作品為主的雜誌《幻影城》在一九七四年創刊,這對本格派復興也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出身自這本雜誌的作家有栗本熏、連城三紀彥、田中芳樹等,至今都非常活躍。雖然這時候日本推理文壇的檯面上仍舊是社會派為尊的狀態,但是本格派終究還是累積了相當的力量,準備反撲。

曾經宣言一生都要獻給本格推理小說的島田莊司,在一九八三年以《占星術殺人魔法》一書登上推理文壇。此書描寫名偵探御手洗潔如何解決一樁橫跨四十年的懸案,為純粹的解謎遊戲,雖然受到當時的社會派風潮嗤之以鼻,卻在日本大學推理社團間大受歡迎。在他的賞識之下,一九八七年當時仍為學生的綾辻行人推出了《奪命十角館》一作,此作開宗明義宣示了純粹鬥智的推理作品才是讀者想要的,開啟了日本推理文壇第三波本格推理高峰,一九八七年便被視為新本格元年,並在二○○二年熱熱鬧鬧地慶祝誕生十五周年。新本格的作家除綾辻之外,尚有第一期的有栖川有棲、我孫子武丸、法月綸太郎、歌野晶午等人,並且不斷地增加中,在現在的日本推理文壇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除了新本格之外,推理小說注入了更多的元素,誕生了許多難以被歸類的作家,東野圭吾、宮部美幸、京極夏彥、桐野夏生等人非常地活躍。其中宮部更是被視為新一代的國民作家備受期待。從以大眾文學為對象所頒發的直木獎在一九六二年頒獎給木木高太郎之後,推理小說作家獲得此獎的人數持續增加,足以證明日本推理小說已經取得相當高的地位。

最後,為了讓讀者對推理小說有更清晰的視界、了解上述的演進,將推理小說大致加以分類,並揭示其代表作家,以供參考:

A、本格派:阿嘉莎·克里絲蒂《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艾勒里·昆恩《X的悲劇》(The Tragedy of X)、橫溝正史《本陣殺人事件》、島田莊司《占星術殺人魔法》。

B、冷硬派:達許·漢密特(Dashiell Hammett,1894-1961)《馬爾他之鷹》(The Maltese Fal)、雷蒙·錢德勒(Raymond dler,1888-1957)《大眠》(The big sleep)、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1938-)《八百萬種死法》(Eight Million Ways to Die)、生島治郎《追兇》。

C、社會派:松本清張《砂之器》、森村誠一《人性的證明》。

D、倒敘類:從犯人的視角描寫,在故事發展過程逐步揭露犯人為何會失敗的原因。

奧斯汀·佛里曼(R.Austin Freeman,1862-1943)在一九二一年發表的《歌唱的白骨》(The Singing Bone)為創始作品。美國影集《神采可倫坡系列》(bo)、三谷幸喜《古畑任三郎系列》。

E、法庭小說:以法庭內兩造攻防為主的類型。

史坦利·賈德納(Erle Stanley Gardner,1889-1970)《梅森探案》(Perry Mason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