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究極的扭曲之愛

——以謊言、暴力、背叛與犯罪編織的愛欲羅生門

敦南新生活部落客/ZEN

所有人心中都曾有過最重要的人。為了那個人,不惜犧牲自己,說出彌天大謊,可以做任何事情,可以殺人。

——《為了N》

人非全能、全知的上帝,只能憑個體有限的眼界、心思,建構出自己對「物自身」的詮釋,並且相信那就是「物自身」。

所以康德說,「物自身」(真實)不可知。自以為看見了真實,其實不過是「瞎子摸象」。人在生活中所經歷的大小事件,就像「瞎子摸象」,我們自以為窺見事件的全豹,只不過是碰巧讓我們看見/經歷的那一部分。

湊佳苗是近年來最擅長於讓小說中的主人翁「瞎子摸象」的作家。透過每一個與事件相關的人(每一個出場人物都是自己人生故事的主角,為自己說話,並不只是故事主人翁的配角),根據無可迴避的具體事件(通常是殺人事件),以及每個出場人物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與其他人物之間的關係,說出自己所看見的事件/真實(物自身),對事件做出詮釋。

《為了N》以一對住在豪華公寓的夫妻之死,透過四位證人之口,對事件的描述與詮釋,引領讀者進入人性黑暗深淵。

兇手殺人,是無意間窺見了不願面對的真相,一時暴走失控;說謊做偽證,是為了守護自己所愛之人,守護自己對愛的信念。故事中每個出場人物都被各自的童年創傷形塑的扭曲之愛推動著,以「自我合理化」的偏差人生觀思考、行動,超越了世俗的是非善惡,就算因此而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大家都只想到各自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每個人都只相信自己所看見的真實,相信自己對事件的詮釋,各自盤算著怎麼做最好,「思考如何用讓最重要的人不受到傷害的方式,使事情落幕」,即便被保護者不知道自己被保護,即使並未掌握事情的全貌,即便真相將永遠被掩蓋也沒有關係。

在寫作技巧方面,《為了N》比作者過去的作品來得更純熟洗鍊,故事情節編織得更綿密而嚴謹,保留了作者原本就擅長的羅生門書寫,深化了故事中各個角色在針對無可迴避之絕對事件進行詮釋時的豐富性,強化了渴望解開殺人事件原貌的懸疑性,製造出一本從頭到尾、全無冷場的精采作品。

全書峰迴路轉、百轉千回,不讀到最後一頁,無法了解事件的真相(發生經過)。

其實,就算只有一條敘述軸線(好比說四位證人一開始對警方所做的「偽證」),也已經是夠精採的故事。但是,作者卻不滿足,她讓故事中每一個出場人物都有自己對事件的解讀(各自成立,沒有矛盾不合理之處),讓每個出場人物彼此環環相扣,交織成一張複雜的人際網路,每一個人的作為都影響了另外一個人的作為,幫助者其實是陷害者,原以為是不知情者其實全然知情,原以為知情者其實全然無知(且被騙),各懷善意/鬼胎,彼此幫助卻又彼此背叛,彼此證成卻又彼此推翻,成了莫比斯環。

每一段真相被揭開的同時,也埋入了一段謊言,虛實交錯的同時,也增強了故事的戲劇張力,令人期待後績發展的演變(卻是完全無可預測的),讓人更深入人心的黑暗深淵,強化故事本身所欲探討之主題(以謊言與暴力構成的扭曲之愛的正當性)。

就算直到故事的最後,被殺害者以一句話全盤推翻了兇手原本的想法,翻轉了讀者對整個故事的理解,撕裂了莫比斯環,卻只令人感覺從此又多了一種詮釋事件發生的角度,坐實了多重真實並存的力道,不得不令人讚佩作者的敘述功力之高。

一開始閱讀時,恨不得早點解開殺人兇手與犯案過程之謎,但是到了最後,解謎反而不再是閱讀的重點——了悟人性的幽暗難明,明知身陷錯誤之中卻無法擺脫,以愛之名遂行的各種善行惡行,對人之行為選擇的拉扯、干擾,心存謙卑地接受所發生的一切,令人期盼光明射入故事人物們潮濕黑暗的心靈深淵,從一切的絕望中解脫,免去苦難的折磨,能擁有再平凡不過,微小而確定的幸福。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