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史雜抄》-(31-40)

(三十一)

古羅馬的一個經濟學者郭魯美拉(公元一世紀人物)說:「我們把土地交給壞的努力去耕種,簡直等於交給劊子手。」他竭力論證小農經濟的穩固性。(與現代小農經濟穩固論不同)

(三十二)

奧古斯丁雖然承認奴隸制度是人的利益,而不是神的制度,但他並不主張廢除奴隸制度,而要求奴隸安於做奴隸,他說過:「教會的任務不在於解放奴隸,而在於使奴隸善良。」

(三十三)

假文件,一貫是用來排擠異己的手段,羅馬教會在五世紀時曾倡建過「二劍論」,說上帝把寶劍交給使徒彼得,一把是教劍,另一把是俗劍,二劍並不同樣重要,教劍是主劍。

(三十四)

在中世紀,權威最有力。在近代,事實最雄辯。培根說過:「真理的標準在古代是能否自圓其說,在中世紀是能否和聖書相一致,在近代是能否和事實相符合。」

(三十五)

中世紀社會生活中最刺目的矛盾,教會宣揚博愛、溫和和統治者對人民的殘酷的殘酷和踐踏。一方面宣揚禁慾和不貪婪,另一方面放蕩淫迭和殘酷榨取。

(三十六)

關於藝術理論,(一)普通的對於藝術諸問題的見解,例如作家書簡、作家筆記、語言;(二)美學(藝術哲學)理論,例如康德、黑格爾。這兩者存在著巨大的區別,前者只是經驗、現象和問題的一鱗半爪,後者是純理論範圍內的思考。

(三十七)

藝術是表現人的悲觀喜愛的事物。他的心靈所觀照的事物。離不開人的自己的經驗的東西。由於這些東西同時是客觀存在,所以我說藝術是現實的反映。

(三十八)

在哲學家的心靈中保持人類理智的清醒,在藝術家的心靈中保存人類感情(愛)的溫暖和意象的歡樂。

(三十九)

把浪漫主義弄成飛上天,把現實主義做成按之入地,捨本逐末之爭吵了。人站著、愛著、恨著,正是兩結合也。何必他求;人感受、創作、正是兩結合也,何必往學也。

禁慾超塵出世,不是浪漫主義。人不是神,正如人不是獸。

(四十)

文章寫就擱置一時後,換一種心情來讀,寫時的心情,與後來讀時的心情迥然不同,因此可能別出新義以補充增刪舊說使之完整。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