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馬法爾年代記》一書三冊就這樣結束了。衷心感謝一直支持本作品的讀者。

《馬法爾年代記》由開始至完結都是戰亂和殺戮的場面,而且我連最後的機會都沒抓緊,寫了戰爭作結。我是想,既然設定了那麼廣闊的內海,自然想在這個舞台上演一幕艦隊戰,可是這樣做的話,故事又會無法推進,放棄不寫的話又很可惜,可是或許不寫的話反而更好。我就這樣在寫與不寫之間徘徊。這個深奧的問題,我到現在還下不了結論。

有讀者問我《馬法爾年代記》和《亞爾斯蘭戰記》一樣都是虛構歷史故事,那麼它又是以什麼為藍本創作出來的?我以前說過,《馬法爾年代記》的世界是以中世紀匈牙利為藍本的。在這兒也談談故事人物的設定藍本吧。以蒙契爾為例,故事中的蒙契爾和歷史上那個蒙契爾之間,除了名字一樣外,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創造每一個角色時都不會只參考一個現實人物。我會將幾個人物的性格、外形、才能、遭遇等等組合起來,再加上適當分量的調味料來創造一個角色。加調味料的工夫最辛苦,可是這種苦卻可以換取無限回報,我就最喜歡了!所以我絕對不會重用角色呢!

說到辛苦,作品中還生存下來的利德宛卿也很辛苦,他要個沈實可靠的妻子,也不知要等到何時!作者還是把他們的未來放回他們手上好了。

再來,我細心思量過後,決定今次後記內談談如何看小說認識歷史。

有不少國家都可以從它的小說認識它的歷史,我們附近的中國就是一例。要數在日本人中也享負盛名的中國人,其中之一必選字孔明的諸葛亮。托《三國演義》這本書的福,日本人多數都認識他。就算有人對其他朝代的中國不認識,也一定熟悉三國時代。這可是全靠這本小說,不是靠上歷史課呢!首先我要說一件很煩人的事,其實他的全名不是叫作「諸葛亮孔明」,中國人的名和字是不會合在一起叫的。只有那個人的主君和親人,總之是當長輩的,才可以叫那個人的名。與他同等身份的人叫他的字,至於尊敬他的人就用他的官職或爵位叫他。以諸葛亮為例,叫他的字的話應說「諸葛孔明」,官職是「諸葛丞相」,爵位則是「諸葛武候」。如果在論文和小說中要寫諸葛亮時,使用口語才會用的「諸葛亮大人」,就好比叫別人「小弟弟大人」一樣呢!

中國歷史上,字比本名更有名的人也有很多,小說和戲曲《項羽與劉邦》中的項羽就是一例。項羽姓項,名藉,字羽。中國每個男人成年後都會為自己取字,所以如果不理會對方的字,等於還當對方是小孩子,這樣做對對方是一大侮辱。

公元三十七年統一中國全國的後漢光武帝稱呼他的部下鄧禹為「鄧將軍」。光武帝時代稱為「光武二十八將」的二十八名將排名中,鄧禹排名榜首。他以豐富的謀略和見識成為光武帝的軍師,幫助光武帝統一天下,年方二十四歲就成為後漢的首位大司徒(宰相)。光武帝很看重他的才能和功績,所以不叫他的名,而尊稱他為「鄧將軍」。

成功統一天下的鄧禹,他的才能和功績絕對不比諸葛孔明遜色。但這個人的事日本人大都不知道,可見這還是小說的力量所致。諸葛孔明的大名隨《三國演義》而廣為人知,但鄧禹就什麼都沒有。我很為鄧禹感到可惜,有機會的話,真想寫一部以他和他的主君光武帝為主角的小說。有機會的話……不知要何時才成事?現在我的功課已經夠多了,何時才有時間也不肯定呢!可是,我一定會寫的!

好像說得太多中國歷史了,可是其他國家的情況也差不多。看《三劍俠》可以精通十三世紀的法國史,對南北戰爭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亂世佳人》,看《劫後英雄傳》則可以認識英國史,著實不錯!小說和歷史的分別在於兩者所記的事不同,對於真正想接觸歷史的人來說,小說的存在意義非常重大。大家也快點去看小說吧!只看我寫的作品就不是太好了!(笑)

雖然出版社沒有規定「後記」的長度,不過今次就寫到這兒吧!大家不但看正文,連後記也看完,真是萬分感謝!將來我的作品如果大家都會拿來過目,我就太幸福了!

一九九零年十一月八日

作者 拜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