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隋朝春秋

在十八世紀,中國清朝時代,有個著名的歷史學家名叫趙翼,他寫了一本評論歷史的名著《二十二史札記》。他從《史記》、《漢書》、《三國志》等歷史正史二十二冊中摘取史話加以分析評論,在其作品第十五卷中有如下記述:

「古來得天下容易者,再易也未曾有像隋文帝那樣的了。」

中國歷史上,很多王朝興衰,都要由英雄歷經千辛萬苦才能取得天下,建立起新王朝。漢高祖劉邦、後漢光武帝劉秀、明太祖洪武帝朱元璋皆為轉戰沙場,殺死群雄取得政權的。與拚命奪權、死裡逃生的當權者相比,文帝坐上皇位也未免太輕鬆了。歷史上有不少因此對文帝有過於苛刻的評價,其實只要他做得還不錯,也沒有必要過於挑剔這位政治家的功績和他的能力。

隋煬帝之父文帝,名叫楊堅。繼西晉之後,統一了歷時兩百七十餘年分裂的中國,他原來是北朝西魏一位大官的子弟,王朝交替之後他成為北周重要的大臣,公元五八一年由他建立了隋朝。

文帝身為一個統治者,是一個和清朝雍正皇帝頗類似的人。他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和處理國事的能力,是治國嚴厲的統治者。他實現了征服南朝陳國統一中國的大業,並制定國內法令,完成了中央集權的國家制度,並使國庫豐儲。他也創立了通過考核舉優錄用官吏的科舉制度,以及新的徵兵制度——府兵制。還取消了富貴豪門很多壟斷土地,弊端極大的舊土地制度,實施「均田制」。他給長期處於戰亂狀態的中國社會帶來了和平與安定,使中國人口大增,增加了生產力,改善經濟情況。

在其優點的背後,文帝的最大缺點就是他過於猜疑別人,所以他經常進行清黨。例如,建立起隋王朝,本是應該平定一些叛亂,但不必因害怕北周皇族奪日皇位就大肆殘殺,連嬰幼兒都不放過,徹底斬草除根。

此外,文帝在宮廷設置「廷杖」,大臣若有失職犯過,被文帝當廷怒責者在所多有,被打死的事情也發生過,所以文武百官對文帝都極之畏俱,大臣在上朝前,往往先與家人訣別,預留後事。

性格剛直公正的僕射(宰相)高熲曾勸告文帝:

「皇宮是處理政務的地方,千萬不能把它變成處罰大臣的地方。」

文帝平時很信任高熲,但對這點建議毫不重視。說文帝冷酷也好,殘忍也好,倒也只限於他對權力機構的控制;對百姓他卻很仁慈,實行減租減稅政策,不輕易徵用民役修築無用的工程,愛護百姓,善於管理國家事務。他對收取賄賂的官吏處置嚴厲,立刻處死,使百姓拍手稱頌,他的治世年號被譽為「開皇之冶」。

輔佐文帝的高熲字昭玄,文帝和其他的皇族都很欣賞他的主張,根據他的提案,朝廷錄用了很多有行政管理才能的優秀官員,加強了隋的行政機構。高熲是一個不妥協,性格剛強的人,漸漸的與他敵對的人變多,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有一天文帝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生長茂盛的楊樹和李樹的樹枝交纏在一起,兩棵樹爭相生長,結果都倒了,不久洪水衝過來,楊樹被沖跑了。文帝醒後,百恩不得其解,去請教占夢的人,占卜師在被他被逼問下說:

「恐怕有姓李的要推翻朝廷。洪水,當然是說名字和水有關係,無非是名中有三點水旁的字。」一句話說清楚就是「有姓李的名中有『水』字旁的人企圖謀叛」。

文帝本來猜疑心就特強,總是疑神疑鬼的,一聽占卜師這樣講,想起了一個人——

李渾,爵位是郕國公,姓與夢中的李樹的李正巧碰上,他年事已高,又不是實力派人物,也沒有特別的派系,不像會有那麼大野心的人。

文帝又想:「他會不會有兒子呢?」他派人去問了,郕國公有個兒子,但已經死了。只有個孫子名叫「洪兒」。聽了侍臣這樣說,文帝沉默了一陣後,決定下敕令給郕國公李渾,將其孫洪兒賜死。

得知此事的高熲,即刻勸諫文帝:

「因為相信夢,而對無辜的人囚死,這種事陛下萬萬不能做。如果按夢去尋人,姓李名中與『水』字旁有關係,比這孩子更可疑的人陛下身旁也有,要殺得先殺他呀——這人就是唐國公。」

唐國公姓李,名淵。他是文帝之妻獨孤皇后的外甥。這位文帝寵愛的青年貴族除非真的謀反,否則文帝無論如何也不會殺他的。皇帝聽了高熲這番話,抖動著嘴唇說:

「我懂了,不用再說了,對郕國公我多想了,想得過頭了……」

於是高熲向文帝施禮退出了。他對文帝而言,就像是一面鏡子一樣。

從隋朝到唐朝,皇帝的後官人數是固定的。排在第一位的是皇后,當然這隻有一人;其次是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之稱的四位夫人;除此之外,還有昭儀、修容、充媛等九嬪;再就是捷予、美人、才人三個等級的美女,分別為九人;最後為寶林、御女、采女分別為二十七人,以上共計一百二十二人是可以被叫「娘娘」的。不用說,後宮還有幾千女眷,她們一旦博得了皇帝的歡心,就有可能以姿色奪得半壁天下。

但文帝卻不是迷戀女色的皇帝。獨孤皇后嫁給文帝時才十四歲,她當時讓丈夫發誓:「一生之中不能與除了她之外的任何女人生孩子」,文帝嚴格遵守誓言,他的孩子全都是由獨孤皇后一人所生,皇帝的私生活如此純真,這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見的。

這位皇后是丈夫處理國家公務的有力輔佐。當文帝工作上遇到棘手的難題時,對如何處理感到猶豫不定時,她鼓勵丈夫「碰上騎虎難下的問題,就下決心干到底」。她曾勸動皇帝從西城商人手中買下價值十萬兩黃金的寶玉,理由是「有了這筆巨資,將來可以養活一萬名士兵」,僅從這一點,就能確信獨孤皇后是位才智過人的女性。在她身上看要找出平凡的一面,大概就是他們夫婦的家庭生活了吧。

文帝夫妻共生育了五個兒子,全都是死於非命。依趙翼的說法這是「因果報應」。文帝在即位時把北周有皇族血統人全殺了,對於這種做法,通常史書的評價都會極為難聽。

文帝五個兒子的名字分別為勇、廣、俊、秀、諒。

長子楊勇,是當然的皇太子。父親當年在北周任大臣時,他充分發揮才能,輔助父親工作。有一個時期在黃河下游出現了大量流民,文帝對如何處理這件事很為難,試圖採用強制的方法讓他們遷居到北部邊境地區。楊勇反對這樣做,他說:

「這些人也不願意離開家鄉到處流浪,只因前朝政策不對頭,在自己的家鄉待不下去了,才會如此。首先必須修改不合理的政策。這樣民眾就會自動地返回家園。除此,國家也要獎勵他們回家鄉定居。」

文帝對長子的建議很重視,廢除了強制遷移人民的法規。楊勇有遠見、博學、性格慈善寬厚,受到眾多人的好評。但他性情脆弱,生活過度奢侈,文帝對他這點很不喜歡。

母親獨孤皇后非常討厭長子的私生活。楊勇本來有妻室,可還愛著別的女子,妻子被丈夫冷落,在絕望中心臟得了病,卧床不起,兩天就死了。這激怒了崇尚一夫一妻制度的母親——獨狐皇后。甚至連楊勇愛的那個女子,對於她自己在王妃死後立刻被立為正室的這件事也非常不舒服,因為她覺得,這代表了或許有一天,自己也會遭到相同的下場。

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小事,一點一點累積在一起,這位皇太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變得一天比一天緊張,楊勇即使知道自己有些「缺點」被誤解了,也不想去雙親那兒多解釋。為了消除煩惱終日沉醉於戀愛之中,使得自己的處境變得越來越險惡。

次子楊廣有「晉王」的爵位。中國的「王」和西方國家的「國王」不同,相當於西方的「親王」。他知道母親的愛好,很會討母親歡心。她明白要得到母親的偏愛,就要少飲酒做樂,少接近女色,有禮貌,溫順而謙和,做得好像是懦家思想道德的化身一般,自是大佳。也就是要反對哥哥的一些做法。楊廣處處用盡心機,採取巧妙的處事方法和演技,所以贏得了母親的寵愛。

「下任皇位繼承權掌握在母親手中,我若要取而代之,現在怎麼能不去為此而努力呢?」楊廣暗暗地為此目標在努力。

要努力才能得到皇位。這種努力不同於戰場上群雄競武,也不需如何去精通治國之道,而是要討好愛嘮叨的母親。對楊家來說,由誰來繼承皇位,並不是國家大事,而僅僅是家庭問題而已。

最後,楊廣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用欺騙的方法繼承了皇位,成為統治中國的煬帝。

楊廣為了取代哥哥的位置絞盡了腦汁,他先是對母親說:

「大哥很恨我,搞不好會下毒殺我。」

接著他和好友宇文述商量如何能取代皇太子的地位,宇文述出主意要借楊素的力量。楊素謊稱自己牽涉了「皇太子企圖謀反」的陰謀活動,而出面作偽證,唆使獨孤皇后下決心廢掉皇太子,此法還真靈,皇后果然讓文帝廢掉了皇太子。

開皇二十年(公元六○○年),十月九日,楊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