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帕爾斯王國地理

《亞爾斯蘭戰記》的故事背景,是設定為擬似中世紀的波斯王朝的異世界國家——帕爾斯。而帕爾斯的鄰近諸國,都是以伊朗附近的歐、亞、非洲諸國為藍本設計。以下的篇幅,將會對在故事中出現過的國家及地區略作介紹和解說。

帕爾斯:

帕爾斯是位於大陸公路中點的強國,是貫穿廣袤大陸東西的「大陸公路」中最重要的中繼站。繁華和文明的程度與東方的絹之國不相伯仲,土地肥沃,政治組織、法律制度和郵遞制度健全,是鄰近諸國中最富裕、文化最高的國家,也是具有統一性及實力的泱泱大國。四季各有其美麗的景色,而且又那麼地多彩多姿。而帕爾斯這個國家本身也有幾個矛盾之處和缺點,帕爾斯也有宮廷內的權力鬥爭和陰謀、奴隸制度等等,不論那個國家也一樣。只是整體的豐富性和美麗將所有的缺點都掩蓋起來,人民雖然抱怨各種不好,但仍然能享受著這個國家所具備的豐富性和自由。

帕爾斯的王都是葉克巴達那,來自東西諸國的商隊都聚集此地,交易氣氛極其熱絡。除了大陸的公用語帕爾斯語之外,還摻雜著數十種國語,人、馬、駱駝在道上來來往往。有很多年邁的旅人們放棄了一半的旅途,定居在這個國家。東方與特蘭、邱爾克和辛德拉接壤,西方則接壤馬爾亞姆和密斯魯。除了繁華的王都外,南方的海港基蘭亦不惶多讓,都市的規模僅次於王都葉克巴達那,異國的人、船和物產都從南方水平線的彼岸而來。帕爾斯的氣候及風土被尼姆爾斯山一分為二,山北雨量適中,遍地針葉林及草原,穀物果實豐盛;山南則天氣炎熱,大地及空氣乾燥,沙漠、岩場遍布。國土北方是達爾邦內海,雖然是個湖,但是水裡面卻含有豐富的鹽分和漁獲。廣度驚人,東西有一百八十法爾桑(約九百公里),南北有一百四十法爾桑(約七百公里),也有潮汐的漲落,可以循水路通往馬爾亞姆。

絹之國:

廣大大陸的東方的強國,也是大陸公路東方的盡頭。由於能養蠶生產生絲,織成絹綢,因此被稱為絹之國。繁榮和文明的程度,與帕爾斯相比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土地亦肥沃,是大陸最富裕、文化最高的國家。政治組織、法律制度和郵遞制度健全,也是具有統一性及實力的泱泱大國。除出產絹外,還出產茶和紙,循著大陸公路輸出到西方。由於以絹之國為中心的東方交易有極大的利益存在,所以帕爾斯的商人們可以分為陸路和海路各自賺取自己的利益。除了帕爾斯語之外,絹之國的語言也是大陸的公用語,不論是循陸路還是海路經商的商人,都一定要認識這兩種大陸公用語,否則的話便無法交易。

魯西達尼亞:

帕爾斯西北方的貧瘠國家,文化低落,與鄰國馬爾亞姆同樣信奉依亞爾達波特神。據依亞爾達波特教聖典的說法,神答應把世界上最美麗、最豐饒的土地賜給信徒們,故魯西達尼亞才有滅掉馬爾亞姆,入侵帕爾斯的大義理由。文化低落,國人多目不識丁,在教會的煽動下,士兵都盲目地以虐殺異教徒為榮。政治組織和法律制度都還沒有完全整備,有很多地方都必須仰仗個人的力量和手腕。而原本就不算是強國的魯西達尼亞,就是在王弟吉斯卡爾的經營下,才能滅掉了擁有悠久歷史的馬爾亞姆,並進而入侵富庶的帕爾斯。與馬爾亞姆同樣信奉依亞爾達波特神,而王權與教權也沒有區分,政治和宗教的領袖均集於國王一身。原本馬爾亞姆和魯西達尼亞一樣是信奉依亞爾達波特教的國家,但在同樣唯一的真神底下,依亞爾達波特教又分為幾個宗派,而魯西達尼亞的「西方教會」和馬爾亞姆的「東方教會」持續對立了四百多年。

馬爾亞姆:

帕爾斯西方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王都是伊拉克里恩。雖不像帕爾斯那麼富強,但卻有其安定的歷史和實力。和周邊各國的外交關係極為良好,和帕爾斯也一直維持著友好的關係。原本馬爾亞姆和魯西達尼亞一樣是信奉依亞爾達波特教,但在同樣唯一的真神底下,依亞爾達波特教又分為幾個宗派,而魯西達尼亞的「西方教會」和馬爾亞姆的「東方教會」持續對立了四百多年。馬爾亞姆雖然同樣信仰依亞爾波特教,但卻是由穩健的東方教會在指導著,異教徒在這裡也有居住的權利,各宗教之間處於共存的狀態。但最後被同為信奉依亞爾波特教,但為「西方教會」指導的魯西達尼亞所滅,馬爾亞姆國王被燒死,國民也生活在魯西達尼亞的聖堂騎士團的恐怖統治之下。

後來魯西達尼亞大主教波坦,被席爾梅斯打敗後便逃到了馬爾亞姆,並自稱教皇,對馬爾亞姆實施恐怖統治。其後魯西達尼亞王弟吉斯卡爾被打敗後,便回到了馬爾亞姆,與波坦展開了戰鬥。在一番戰鬥後,馬爾亞姆被分裂為兩大勢力,北方為波坦所支配的神聖馬爾亞姆教國;南方則為臨時國王吉斯卡爾所統治的領域,而且更佔了原馬爾亞姆國土的七成。

辛德拉:

帕爾斯東方的鄰國,首都是烏萊優魯。本來並非與帕爾斯鄰接,但在帕爾斯歷303年,夾於帕爾斯和辛德拉國之間的巴達夫夏公國被殲滅,土地被併入為帕爾斯國土後,帕爾斯和辛德拉國便鄰接,並以卡威利河為兩國國界。建國只有二百五十年,但辛德拉歷卻比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帕爾斯多一年。原因是辛德拉的建國者克羅頓加在即位稱王時回溯了七十年而制定國曆,據說是為配合其祖父的誕生之年,但事實上只是為了向交惡的帕爾斯誇示「我國的歷史比較長」。南國辛德拉的夏天十分漫長、酷熱,到處都籠罩令人難以忍受的暑熱,外國人都形容:「生蛋一淋到辛德拉人的汗水立刻就成了白煮蛋。」相對地冬天卻顯得格外清涼舒適,原野花團錦簇、綠意盎然,市場堆滿了水果與蔬菜。與其說是寒冷,倒不如說涼爽的氣候使得原本已為夏暑逼至瀕死邊緣的花木都復甦而充滿了生氣。隨處可見躺在樹蔭下午睡的小孩與水牛,比較起特蘭與邱爾克的嚴冬,這裡不禁令人聯想到天堂樂園。

特蘭:

被稱為「草原霸者」的特蘭王國,和被尊為大陸公路王者的帕爾斯是世代的宿敵。特蘭信奉太陽神,軍旗是有圖案化的太陽象徵的三角形縱向並列的軍旗。特蘭的領域在大陸的北方,在草原的北方,越過寬廣的原生林就是一片沒有人煙的永久凍土地帶。風土氣候極其惡劣,只要幾年來一次寒流就可以使草木乾枯,羊群死亡。特蘭是一個游牧國家,因為其他國家富裕,便支配他國徵收稅賦或者加以掠奪。掠奪的行為在特蘭並不犯罪,而是一項很重要的產業手段。在和平的時代,他們向通行於廣大領土內隊商收取稅金,並靠著來自銀山和岩鹽及交易都市的收益來支撐財政。特蘭人沒有定居的觀念,但是,支配的根據地仍是不可或缺的。而沙曼岡就是其根據地,他們在綠油油的山谷間建起了王宮,周圍有大大小小兩萬個帳蓬圍繞著。

邱爾克:

邱爾克位於帕爾斯的東方,辛德拉的北方,特蘭的南方;是一個為草原和熱砂所包挾著的山嶽國家,形成帕爾斯和辛德拉境的大河卡威利河就是源自這個國家。高山環抱著萬年雪和冰河,山谷和盆地穿越其間,地形極為複雜。

原本邱爾克人和特蘭人是源於同一祖先,以集團的方式不斷地在大陸內地移動,經營畜牧。約在亞爾斯蘭王時代的五百年之前,為了爭奪族長的地位遂分成了兩派,被趕離的一派從草原逃進了山間。山地雖然是不毛之地,但是,山谷和盆地卻比較肥沃,出產岩鹽和銀,邱爾克於是找到了安居之地,國力也充實不少。和各國締造外交關係,甚至曾經和辛德拉、特蘭聯盟侵攻帕爾斯。

密斯魯:

帕爾斯西方的鄰國,以迪吉列河為兩國國界,首都是亞克密姆。領土與帕爾斯同等寬廣,但只限包括迪吉列河在內的三條大河與其支流一帶才見得到肥沃的綠野,除此之外全是充滿岩石與飛砂的荒原。密斯魯在三月之前所吹拂的風都是來自北海,夾帶著涼爽的空氣與適量的雨水,使人身心舒暢,花團錦簇、綠意盎然,不禁讓人有種「如果物資豐饒就等於天國」的感想。但進入四月,氣候就完全改觀,熱風穿越南方砂漠吹過來,植物乾枯凋零、砂塵四處瀰漫。這種氣候會持續到九月,人們萎靡不振地期盼冬天來臨,甚至奴隸也獲准午睡,如果強迫他們在正中到日落這段時間工作,他們勢必因酷熱與乾渴而倒地。奴隸是貴重的財產,不會有人笨到做出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正因為如此,密斯魯國在夏天的作息是日夜顛倒,太陽一下山人們才出門,一直活動到深夜,小睡片刻後一大早再起床,中午一到就入睡。

巴達夫夏公國:

巴達夫夏公國本是帕爾斯東南方的小國,在帕爾斯歷303年,被帕爾斯殲滅,土地被併入為帕爾斯國土。岩山、沙漠、半沙漠遍布,幸賴零星散布的綠洲及豐富的礦產資源,巴達夫夏公國才得於立國在這片不毛之地上。再往東走,經卡威利大河,即達辛德拉王國疆域。夾於強國帕爾斯與辛德拉之間,多年來都煩惱著該依附那一方。最後在帕爾斯歷303年,因為堪稱名君的帕爾斯第十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