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五帝圓滿,天地變

三皇圓滿,五帝開始治世。

總的來說人族五帝期間屬於慢慢崛起的時代,第一天皇伏羲為人族暫緩了食物的危機,更有伏羲八卦等,屬於開闊的時代。

第二人皇神農,為人族徹底解決食物,用自身的品格為人族立心,此後整理葯經等,為人族解決了病災的考驗。

最後的軒轅,先是統一人族,此後改革,人族擺脫三族的依靠,徹底的解決了人族的大患。

可以說,三人的功德和所作所為,已經讓人族從蠻荒步入了鼎盛的時代。

接下來的五帝,能做的只有修修補補的圓滿人族。

顓頊在位期間,統合了人族信仰,哪怕他的老師是西方的藥師,依然阻礙不了人族對無量門的崇拜。

顓頊完善了九州,建立統治機構,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別,長幼有序。

針對巫術盛行之風,下令民間禁絕巫教;改革甲歷,定下四季和二十四節氣,後人推戴他為「歷宗」。

顓頊在位的時間,只有此前三皇的一半時間,四個元會而已,但他在位期間,卻讓人族的繁榮更加鼎盛。

延續了三皇的政策和改革,從軒轅人皇的征伐中走出,人族在顓頊治世中,進入了修養時代。

此後顓頊功德圓滿,把共主之位傳予了帝嚳。

而藥師也藉助輔佐的功德,斬去了一屍,成就了准聖初期的修為。

此外,顓頊因功德沒三皇那樣大,他功德圓滿時,只有準聖中期的層次。

比起三皇差了很遠。

帝嚳繼位後,仍然是西方教輔佐,只是換成了准提門下的彌勒。

帝嚳,高辛氏,名俊,出生於高辛,黃帝的曾孫。

他在位期間,以木德為帝,以亳為都城。帝嚳明察秋毫,順從民意,為老百姓著想,仁威兼施,提升自我,使天下人民信服。可見帝嚳也是一位恩惠雨露,兆民誠服的帝王。後訂立節氣,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深受百姓愛戴。

帝嚳一樣在位四個元會,此後功德圓滿,傳位於堯帝,也就是人族三皇五帝中五帝第三帝。

堯,姓伊祁,在位期間,繼承了神農和軒轅的遺志,在立身立信方面格外的突出。

制定四時成歲,為百姓頒授農耕時令。

測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堯設置諫言之鼓,讓天下百姓盡其言;立誹謗之木,讓天下百姓攻擊他的過錯。

此外,堯最為人們稱道的是他不傳子而傳賢,禪位於舜,不以天子之位為私有。

他早就認為自己的兒子丹朱凶頑不可用,因此與四岳商議,請他們推薦人選。

四岳推薦了舜,說這個人很有孝行,家庭關係處理得十分妥善,並且能感化家人,使他們改惡從善。

堯決定先考察一番,然後再行決定。

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從兩個女兒那裡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

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溈水河邊,依禮而行事,二女都對舜十分傾心,恪守婦道。

堯又派舜負責推行德教,舜便教導臣民以「五典」——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美德指導自己的行為,臣民都樂意聽從他的教誨,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堯又讓舜總管百官,處理政務,百官都服從舜的指揮,百事振興,無一荒廢,並且顯得特別井井有條,毫不紊亂。

堯還讓舜在明堂的四門,負責接待四方前來朝見的諸侯。舜和諸侯們相處很好,也使諸侯們都和睦友好。

遠方來的諸侯賓客,都很敬重他。最後,堯讓舜獨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經受大自然的考驗。

舜在暴風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顯示出很強的生活能力。

經過很久各種各樣的考察,堯覺得舜這個人無論說話辦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夠建樹業績,於是決定將帝位禪讓於舜。

堯功德圓滿,「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人們對他的懷念之情其為深摯。

不過,堯帝在其期間截教卻是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輔佐堯帝的是截教門下多寶道人。

之前的兩帝,經過了西方教的輔佐,雖藥師和彌勒沒敢隨意傳播教義。

可隨著時間的推演,無量門久未出現在人族,導致人族對無量門的信仰大不如從前。

再加上之前的藥師和彌勒,壓根不敢傳教,生怕招惹了無量門,但就是他們的謹慎和不敢,讓之前的兩帝顓頊和帝嚳認為老師是仁慈之人。

這般輔佐人族,卻絲毫不要回報,作為弟子的他們自然要給老師的教派傳播一番。

因此,之前的顓頊和帝嚳時期,西方教成了無量門外,人族最大的信仰。

所以多寶輔佐堯帝的時候就不一樣了,有了西方教的專美於前,他自然看到了無量門壓根不在乎你傳教。

因此多寶輔佐堯帝的期間,堯帝耳濡目染,對截教很推崇,加上師徒的關係,截教開始在人族傳播開來。

不過多寶出於謹慎的顧慮,專門打壓西方教,很是減少了西方教經過兩帝的傳播的根基。

五聖被太初鎮壓後,就已經破裂了,為了拯救出師傅,他們豈會在意這些。

也因此,輔佐五帝期間,五聖門下有了巨大的衝突。

堯帝圓滿,一樣准聖中期,此後傳位於舜帝。

舜帝有人教門下玄都輔佐,看清楚了之前兩教的所作所為,玄都沒有了顧慮。

自輔佐舜帝期間,就推廣人教,為此打壓西方和截教兩教。

舜帝在位同樣四個元會,在位期間,最大的功績乃制定了人族的法律。

此外,舜帝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興革。原已舉用的大禹、皋陶、契、棄、伯夷、夔、龍、垂、益等人,職責都不明確,此時舜命禹擔任司空,治理水土;命棄擔任后稷,掌管農業;

命契擔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擔任「士」,執掌刑法;命垂擔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擔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擔任「秩宗」,主持禮儀;命夔為樂官,掌管音樂和教育;命龍擔任「納言」,負責發布命令,收集意見。

還規定考察一次政績,由考察三次的結果決定提升或罷免。通過這樣的整頓,「庶績咸熙」,各項工作都出現了新面貌。

上述這些人都建樹了輝煌的業績,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

此後舜帝功德圓滿,成就准聖中期,其輔佐之師人教玄都,一樣成就了斬一屍准聖初期的修為。

後舜帝禪讓與大禹,大禹有闡教門下廣成子輔佐。

至於原軌跡中的,舜帝禪讓給兒子商均,這裡沒有出現。

想必是少了聖人的蠱惑,加之聖人門下也就敢傳播教義,不敢隨意的插手人族內部,所以沒有了波瀾。

畢竟自雲中子、虛度、金靈開始,這三位就從不插手人族內部的事情,這也成了人族流傳下來的典範。

有典範在前,五聖門下敢插手人族內部的爭端,可能會被在位的共主不喜和懷疑。

總之,無量門的豎立典範,導致後面的五聖門下也不敢隨意造次。

就這般,人族五帝順利的來到了最後一帝大禹。

大禹為最後一帝,也為人族第一王朝的開創者,還有了結人族與妖族的因果定數。

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母親是有辛氏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

禹幼年隨父親鯀東遷,其父鯀被帝堯封於崇。

帝堯時,中原洪水泛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置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

接著禹被任命為司空,繼任治水之事。

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正是他勞心勞力治水的最好證明。

禹立即與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並檢討鯀治水失敗的原因。

禹總結了其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河川治水為主導,利用水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

在此期間顯然是困難重重的,幸好有闡教門下輔佐,為他煉製了探查水深淺的神針,也有開山劈岳的開山斧。

治水期間,禹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測量儀器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杆,規划水道。

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杆,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引水入海,卻也導致四海水位高漲,頓時讓本就和人族不對付的龍族不願意了。

幸好天地即將因五帝結束而圓滿,龍族也沒和人族大打出手,大禹用此前因功德而成就功德靈寶的神針,鎮壓了四海的水位,算是圓滿的解決了引水入海,龍族的不滿。

此外……禹為了治水,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