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栽了……

神京,皇城。

永壽宮。

因為天子於明夜要接受宗室王公及文武百官之陛見,太后、皇后也要接受命婦覲拜,因而天家的年夜飯,便在二十九日夜。

今日連久不露面的太上皇,都出現了一個時辰,受了天子並諸皇子皇孫們的頭,又象徵性的吃了兩個素雲餃,便折返回重華宮靜修去了。

崇康帝因為威嚴太重,故而也只與太上皇、太后請了安,問候罷,待太上皇離去沒多久,受了子侄們的禮後,也離開了。

剩下太后由皇后、諸皇妃陪同,另外便是太后平日里喜歡的皇孫、公主們。

除卻已成親開府受封雍王的二皇子劉仁及雍王妃孫氏、受封晉王的四皇子劉正及晉王妃屠氏、還未成親開府的五皇子劉升外,還有自幼養在宮裡的永寧郡王劉實和永泰郡王劉陶陶,另有崇康帝平輩的王府世子,亦皆來至永壽宮,與太后同慶。

如康親王世子劉騫、寧親王世子劉永、定親王世子劉兆、簡王世子劉興,還有永安公主劉佳、南康公主劉柔、永平公主劉靜、永清公主劉珠等。

太上皇和天子兩個當世至尊走後,太后、皇后雖然同樣貴重,但大乾祖制,後宮不得干政。

內妃入三大殿則斬,妄言政務則入冷宮。

同樣,對宗室的約束亦是繼承號稱七百年「無內亂」的前宋,豐厚爵祿養著,但平日里連私下聚會都會被敲打。

無旨出京百里者斬,妄言政事者……基本上沒有,因為效果和放屁差不多。

大乾開國百年,也就在武王最輝煌的五六年里,與他交好的宗室諸王們,才算活的有些人樣兒。

武王曾豪言與諸王,要打下更廣闊的疆土,而後分封諸王。

天家血脈,世間最貴,又豈能困頓於牢籠中?

只可惜這一切美夢隨著武王自囚,崇康帝登基,成為泡影。

崇康帝登基後,原本寬泛下來的宗室們再度被圈養起來。

尤其是近二三年里,隨著新法大行,國運愈隆,崇康帝皇威日盛,原本還敢蹦躂幾下的宗室,徹底成了鵪鶉。

雖然背地裡總有些不安分的聲音傳出,但明面上敢於衝撞的,再無一人。

宗室不能干政,後宮不能干政,如此一來,雖然平日里如同戴著腳鐐一般抑鬱,但今夜,卻能放開手腳,在這世間至貴處,恣意享福受用。

而今夜除了最高處鳳榻上的葉太后最貴外,當屬二皇子雍王劉仁最貴。

因為當年天子未登基前,便以雍王為王號。

雖還未明立太子,但儲位屬誰已然明了。

所以,除卻皇后帶著皇妃並諸位兒媳和公主圍繞在太后鳳榻邊,討好哄逗著並不大高興的太后外,其他人則大都圍在雍王劉仁左右。

連還未分封的五皇子劉升都「二哥長」「二哥短」的招呼個不停,再加上其他諸王世子的恭維,讓雍王頗為受用。

但他自幼受翰林學士教誨,劉仁在未開府前便有賢王之稱,所以不會出現驕傲輕狂之態。

言行談吐溫文爾雅,舉止得體又不失高貴,不負賢王之名。

唯有晉王劉正及永寧郡王劉實不阿附,兩個皇族中少見好武之人,坐在一旁相互對飲,看著另一邊的熱鬧,不時冷笑兩聲。

說來也有趣,這兩個好武的天家子弟,竟以武王為志,且常掛於口邊……

若非念在他們還坦蕩,怕是早已涼涼多時。

殿下如此熱鬧,皇台鳳榻周圍自然更加熱鬧。

皇后端坐一旁,雍然的面上浮著微笑,看著一群皇妃、王妃及公主們在哄太后高興。

只是話題換了百般,太后終於還是不大高興。

皇后看不過去了,提點道:「太后這會兒必是惦念在外為她老人家四處求佛祈福的清兒丫頭呢。」

其實旁人哪會不知道,只是大多不願提起這個奪去了宮中至貴的女人全部寵愛的丫頭,可這會兒既然皇后都點破了,她們又怎能再裝糊塗下去?

因而一個個誇起葉清的孝心來,又說她有花木蘭之孝心,更有花木蘭之本領!

太后有此侄孫女兒,必然福氣滿的盛不下,何不分晚輩們一丟丟云云……

宮裡女人,奉承人的本領似是天生。

只要點中題,三言兩語就能讓太后高興起來。

太后一手扶著鳳榻檐上的金絲楠木鳳雕,一手輕輕拍著鳳榻上的金絲錦褥,笑道:「前兒小九才派了快馬回宮,送回了她在雞鳴寺、大明寺、靈隱寺、海潮寺沐浴更衣後,用佛前靈香點硃砂為墨,抄寫的《無量孝經》。也是她孝心虔誠,我打昨兒起,感覺精神竟好了許多……」

聽聞此言,一時間妙語如潮。

一張張朱唇張開,簡直說的天花亂墜,地涌金蓮。

葉清成了世間至孝之人,當然,主要是太后娘娘調理的好,一手調理出的侄孫女兒,倒比親孫女兒還強!

太后喜不勝喜之餘,又心疼又驕傲的道:「她原說要南下與我祈福,我是不準的。這天寒地凍的,她如何受得起這個罪?可小九兒說夢裡於菩薩面前許了願,要拜遍南朝百寺,為我祈壽百年,若還不成願,便要用她的命來給我增壽。這個孩子啊……真真是冤家。你們瞧瞧,都說我偏疼娘家侄孫女兒,可哪個又能和她一般,為了給我增福增壽,這冰天雪地的滿處求神拜佛?」

此言一出,奉承聲再高三重之餘,也有幾個心直口快的,嫉火中燒之下,差點將外面傳言葉清到底去幹什麼給說出來。

好在到底長了腦子,知道這個時候說這些就是在找死,所以只能強賠著笑臉,繼續說著自己都快作嘔的話……

如今滿神京城哪個不知,葉家那位男人一樣的丫頭,聽說心上人情郎在江南逍遙快活後,巴巴的追去江南。

南邊兒傳回來的消息更是笑死人,那位榮國府的伯爵,竟還看不上她,不怎麼搭理她。

真真是丟死個人了!

虧得這位老太太一個人活在夢裡,竟信這一套鬼話!

她們現在自然哪個都不敢說什麼,就等這個老太太沒了後,再看看那個不知廉恥的女人,會有什麼好下場!

正當鳳榻邊口蜜腹劍,各般謊言和甜言蜜語紛飛時,忽地,殿內傳來一片極瘮人的驚恐叫聲!

「啊!!」

「啊啊!!」

被打斷興緻的太后和皇后等人一起看了過去,等看到下面那一幕,兩位人間至貴的女人,同時駭然起身,目光驚悚。

只見原本被眾皇子世子們圍著談笑風生滿是賢王氣息的雍王殿下劉仁,此刻一張臉猙獰可怖,大大咧開的嘴邊,一股股黑紅的血,不斷的溢出。

更讓她們顫慄的是,劉仁竟將手指向四皇子劉正和五皇子劉升,凄厲吼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說罷,「噗」的仰頭噴出一口腥臭無比的黑血,而後栽倒過去。

「太醫!」

「速傳太醫!!」

「天爺啊!!」

……

揚州府,鹽政衙門。

小花廳內,熱鬧非凡。

葉清和黛玉兩人,可勁兒的強迫賈琮吃兩碗餃子。

就和勸人喝酒一般,勸吃也有趣。

黛玉甚至無師自通的要求道:「三哥哥,咱們倆這麼多年的表兄妹,一年總抵得住一個餃子吧?一共十四年,你再吃十四個!」

賈琮的飯量本就不小,說是大海碗,一碗也不過盛十個餃子。

他放開來吃,三碗都能吃的下。

不過是為了過年喜慶,所以裝作吃的勉強。

等他吃到第二碗最後,別說黛玉、晴雯等人笑的伏在桌子上捧腹的捧腹,抹眼淚的抹眼淚,連葉清都哈哈大笑起來。

誰讓賈琮那句「誰吃兩碗誰是豬」太過囂張?

等好一陣熱鬧後,其她女孩子都笑的有些無力了,葉清卻舉著酒杯和賈琮慢慢的砰杯,一口一口品味起餃子來。

她看了眼始終垂著眼帘不多言語的茶娘子,對賈琮笑道:「你還真是口味獨特,這樣的……」

賈琮堵住她的話頭,提醒道:「喝多了就去睡覺,醉話都是不過腦子的。」

葉清嘿的一笑,道:「罷,你的女人你都護的和心肝兒一樣,以後不說了。對了,我還有些事要同你說,你最近哪天有空?」

賈琮搖搖頭道:「都沒什麼空,就明天後天兩天陪家人,大後天要南下,有要緊事。」

「這樣啊……」

葉清想了想,從桌上拿起酒壺和兩個酒盞,笑道:「那去你屋裡說罷,比較重要的事,我也在這待不久,還要去給太后祈福,然後回京準備太后千秋節……」

略略解釋了句後,又對滿臉不舍的黛玉道:「等回京後,我帶你好好逛逛神京城,整日窩在家裡,悶也悶出病來。」

黛玉眨了眨眼,點點頭。

葉清哈哈一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