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子劍

皇四子劉正,能得朝野稱讚其賢,自然非是只會做作之輩。

今日他數番禮賢下士,招攬賈琮而不得,更讓賈琮當其面,威脅麾下一人去投案。

若無動作,其賢名必然受損。

故而在最後之時,劉正開口命賈琮留作。

賈琮不管心中喜與不喜,都不能拒絕。

否則,便是太過狂傲,不尊皇子,自尋死路也。

此為扳回鋒頭之一。

待賈琮詩詞落成,劉正與之點評。

或褒或貶,即使是褒多於貶,亦盡掌主動。

若成佳作,對外亦可留劉成之名。

若非佳作,以寬厚待之,明褒暗貶,更可尋回一城。

此為扳回鋒頭之二。

然而無論如何,今日賈琮所為,都惡了這位四皇子殿下。

若他此刻寫就一首歌功頌德之詞,或能挽救一二。

否則,哪怕他寫一首風花雪月之佳作,亦為人所輕。

更何況,此刻以他的身份,又是以公幹而來,怎好寫風月?

可寫歌功頌德,又能成何佳作?

即使成了,也只是為今日四皇子所主持之百花節增光添彩。

又有屈膝「投靠」之疑……

可見,賢王之名,實非浪得虛名。

明眼人心中感嘆,繼而就見賈琮擱筆。

有侍者接過紙箋,正要呈給劉正。

卻被一旁伸出的一隻纖纖素手接過……

李九娘對劉正歉意笑道:「殿下,賤妾素來愛煞清臣詞,今日恕奴僭越,先賞為快。」

劉正自然極有風度,微微頷首微笑道:「自無不可。」

李九娘謝罷,又對賈琮笑著點點頭後,方將目光落在手中紙箋上,只掃了眼,面色就微微一變……

此時有其她名妓笑道:「九娘姐姐也別收著自己瞧,不如當回宣讀官兒,誦出來讓我等也現賞一回清臣詞。」

劉正見李九娘面色有異,心中也起疑,笑道:「九娘不妨誦出,看看清臣又出何等驚世之詞?」

李九娘抬頭看了眼正在風輕雲淡凈手的賈琮,目光隱隱複雜,而後她緩緩頷首,輕啟朱唇,誦道:

「秋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此五絕一出,煙雨九樓一片靜謐。

劉正面色瞬間陰沉如水!

若單將此作放入百花節,可謂格格不入。

可放置方才的微妙氛圍中,卻如一記響亮的耳光,扇在了他劉正的臉上。

他實想不通,豎子怎麼敢?!

卻見賈琮凈罷手後起身,面上帶著微笑,好似什麼都未發生般,淡然如故,再度與眾人拱手作別道:「陋作不堪入目,貽笑大方之家,請諸位海涵,在下告辭!」

說罷,不再羈留,轉身離去。

滿堂人看著其逸然背影,恍惚間,有人似見太白復生,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也有人震驚其膽大跋扈,暗嘆其埋下滅門禍根。

而石守義則徹底失去了希望,再不敢懷疑賈琮方才之言,亦步亦趨垂頭喪氣的離開。

連四皇子的面子都敢當面打回去,他石家又算什麼……

……

「大人!!」

見賈琮身後跟著石守義而下,韓濤驚喜過望,上前拜罷便急聲道:「大人,方才向固遣人來報,一切供詞皆已獲得。那巡城御史只看了眼刑具,就……」

賈琮莫名的看了韓濤一眼,沒有說話。

韓濤登時醒悟,這裡不是說話的地,虧他還是個老錦衣,一時間臊的滿面愧紅。

賈琮沒有理會太多,道:「帶石三公子回去,儘快問清勾當再來回我。」

「喏!」

韓濤應下後,見賈琮沒有再與外面那些士子多言,徑自走向馬匹,便忙跟了上去。

眾人見賈琮面色淡然,卻隱隱拒人於外,又有悍勇親兵護從,也不敢靠前。

賈琮翻身上馬後,方面浮微笑,還是沒有多言,只與眾人一拱手後,在親兵和錦衣力士的護隨下,離了這九重煙雨樓,出了平康坊。

……

入夜時分。

午門東南,皇城內閣。

寧則臣看著手中的紙箋,面色隱隱微妙。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何等桀驁狂妄!

卻又力透胸臆,直指脊樑。

凜然風骨,可另鬼神變色。

剛韌之堅,氣勢之壯,世間幾人可敵?

可殺,不可辱也!

生性從來剛烈的寧則臣,這一時對此子產生了濃濃的認同感。

儘管,其有一子,亡於人手。

一旁處,次輔林清河看著寧則臣眼中激贊的神色,不由有些無語。

他道:「元輔,此子所行,實在有些……偏激了。」

「偏激?」

寧則臣眸眼未轉,還是盯著紙箋上的那首五絕,冷笑道:「大丈夫行事,寧可過猶不及,焉能畏首畏尾?」

林清河苦笑一聲,道:「縱然他為天子親軍頭目,需要做一個孤臣,可是……皇四子乃……」

「源吉,此事非人臣所能言。」

寧則臣打斷了林清河之言,又道:「你們要做些準備了,明日朝會,必有人攻訐此子。」

吳琦川奇道:「元輔,我等做什麼準備?難不成還要護著那猖狂小兒?」

寧則臣面色木然,仰頭望天。

正這時,就見一侍者悄然而來,躬身通秉道:「稟相公,內史省起居舍人命奴婢通告諸位相公,陛下於仁智殿內接見了新任錦衣親軍指揮使,並賜天子劍以示嘉贊。」

吳琦川:「……」

林清河:「……」

他們這才反應過來,寧則臣哪裡是讓他們護那小子,何其荒謬,是讓他們護著那些不明真相的御史而已。

……

皇城武成閣西,仁智殿。

賈琮自平康坊出,便遞了牌子,入宮覲見。

錦衣親軍指揮使,是少數幾個能直入皇城,遞牌求見的大員。

尋常六部尚書,都不能「越級上訪」。

將今日之事,乃至起因都說了遍,甚至連私心都未隱瞞,賈琮得到了崇康帝之嘉贊。

當其說出「錦衣親軍乃天子親軍,而非皇子親軍」時,連戴權都能明顯發現,崇康帝心中之喜悅。

坦然、果敢、直率、幹練,還有最重要的忠誠。

有此五樣,想讓人不喜歡都難。

崇康帝看著面色恭敬而又淡然的賈琮,若有所思道:「看來縱然出身貴門,兒時多些磨礪也是好事。沒有當初那些苦楚,也磨礪不出你這把鋒利剛硬的寶劍來。」話音一轉,又問道:「賈琮,你說說看,石守義一案,接下來該如何進行?」

賈琮聞言,想了想,搖頭道:「陛下,臣不知。」

崇康帝眼中閃過一抹譏諷,道:「是不知,還是不敢?」

賈琮搖頭道:「當真不知,臣人都抓了,並不曾有何不敢。石守義觸犯國法,該抓就抓,而後按律行事,若當殺就殺……至於接下來,是不是抓工部尚書石川……臣確實不知。」

崇康帝聞言,以他的城府,都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他本意只是想問賈琮該怎麼處置石守義,連他也只準備著狠狠敲打一番石川,震懾新黨。

結果賈琮所謂的不知,卻是不知該不該抓石川……

真要讓賈琮帶著錦衣親軍抓了工部尚書,朝廷上非造反不可。

這些年,工部大權大半都在石川手中,此臣行事幹練有方,勤於國事。

長江、黃河近十年來縱然遭遇洪峰,亦少有決堤之事,石川功不可沒。

於水利一道,朝野稱讚。

豈能因為其子混賬就抓了這樣一個功臣?

到底還是年輕啊……

崇康帝想了想,決定還是限制一下這個少年臣子,他道:「自今日起,五品及以下官員,錦衣親軍可先拿後奏。以上的,還是要呈上來朕看過再議。」

賈琮領命道:「臣遵旨!」

崇康帝又覺得賈琮才剛為錦衣親軍立威,現在他卻加上一層籠口,有些不大合適,思量稍許便道:「朕賜你天子劍,真至重要時刻,三品以下,你可先斬後奏。但要記住,絕不可輕易使用,不要自誤!」

此言一出,連戴權眼睛都紅了。

雖然有後一句警告,可……

可這也太過了罷?

原本只是象徵性的一把劍,只示貴重。

現在卻加成了一層「如朕親臨」的聖意,還可先斬後奏!

往後這娃娃豈不是更招惹不得了?

他這個大明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