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靜

水溶與五皇子劉升走後,榮慶堂內一片靜謐。

似都還在回味北靜王轉述的那番恩威並存的口諭……

也有不少人的目光,悄然落在了賈琮的身上。

上回王子騰夫人李氏及忠靖侯夫人趙氏建議賈琮從軍的話,還在眾人耳畔旋繞著。

沒想到,今日賈家就到了這個地步。

上一次賈母斷然拒絕了,卻不知這一回……

是否還能堅持。

對於各種目光,賈琮渾然不覺,他躬身道:「老太太,東府先珍大哥不能再停靈了,先送入鐵檻寺吧。尤大嫂子、秦氏和在東府管家的二嫂子是不是先接到這邊來?東府現在人心惶惶,只留她們在那裡,著實不妥。」

賈母聞言,深深的看了眼賈琮,道:「難得你還有這番心思,你去讓人安排吧,先送去鐵檻寺,就說是我的意思,哪個不聽,直接攆走……」不知想到了什麼,她又改口道:「罷了,讓璉兒去吧。你若去,他們又欺你年幼。」

賈璉忙領命而去,未幾便回,稟道:「已讓林之孝安排人將賈珍裝入棺棟,抬上車先送入鐵檻寺了。」

雖嫌草草,此刻卻也沒人在意這些了……

因賈珍之禍,賈家遭受百年來最大厄難,雖因死者為大無人說什麼,但每個人心裡都認為……

他死有餘辜。

又過片刻,幾個嬤嬤引著尤氏、王熙鳳和秦氏進來,少不得又是一番痛哭。

等哭罷,連薛姨媽並賈家姊妹們聽聞動靜一起出來。

賈母看了眼王熙鳳,頓了頓,沒有說什麼,問道:「這西海子到底在哪處?」

旁人皆不知,賈琮道:「回老太太,貞元十八年間所修《大乾一統志》稱:榜葛刺、拂菻、古里、柯枝、錫蘭山及西洋瑣里等國位處於西海。這些國皆為大乾屬國,歲歲上貢,奉大乾為天朝上國。本國西北百姓常稱其為『西海沿子』。」

賈母聽的迷糊,道:「我這聽著暈乎,怎麼還到別的國去了,這到底有多遠哪?」

賈琮想了想,道:「這些國本就為大乾當年從蒙古國手中打下來的,因遠離華夏,所以未收入版圖中,只扶立心向大乾之人立國,如今也有少許大乾駐軍仍在彼處。至於多遠,應有萬里之遙。」

用後世的說法,西海子中除拂菻國位於地中海西北岸一帶外,其餘數國均在南亞,傍孟加拉灣、阿拉伯海與印度洋。如古里國、柯枝國便在後世印度西南沿海的科澤科德與柯欽一帶,均為東西交通重要港口所在,而錫蘭山就是後世的斯里蘭卡。

前世紅樓中薛寶琴隨父親為買洋貨而到「西海沿子」,大概就是指此處。

聽聞此言,賈母等不知該說什麼。她們雖聽不明白別的,但明白萬里之遙是什麼意思,都絕了這輩子再見賈敬、賈蓉爺孫倆的心思……

尤氏、秦氏也都再次哭了起來。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個女人依附男人存活的世道。

即使賈敬和賈蓉爺孫再不堪,他們也是寧國最後的兩個男人,他們沒了,尤氏和秦氏也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所依存。

見此,賈母嘆息一聲,道:「你們不必哭,往後就到西府來過活罷,難道還能讓你們活不下去?」

尤氏和秦氏聞言忙感激不盡,旁人則罷,唯寶玉看著艷麗的尤氏和絕美的秦氏,想到日後能常相見,頓時覺得世界都美好起來……

說罷,賈母又對賈璉道:「明兒你帶人去鐵檻寺,安葬了珍哥兒。」

賈璉雖覺晦氣,不過看了眼尤氏後,還是點點頭道:「是,應該的。」

這沒頭沒腦的話,讓賈母等人微微皺眉。

賈璉自覺失言,忙補救道:「我是說,這事本是應該的,只是蓉哥兒不在,如今選哪個作孝子?」

一旁王熙鳳卻將方才那一幕看在眼裡,丹鳳眼狐疑的看了眼面色不自然的尤氏,又看了眼目光中隱隱慌亂的賈璉,心中刺痛。

賈母等人此刻卻沒這些心思想這些,不疑有他,問道:「薔兒呢?」

賈璉忿然道:「老太太快別提那個小畜生了,之前他不知輕重,仗著敬大伯的勢,陰陽怪氣的將三弟擠走。老爺本讓他當孝子,可宗人府來人後,他竟比哪個都跑的快,讓賈家出了好大一個笑話……」

賈母聞言一滯,亦是一臉的晦氣,罵道:「好個沒出息的下流孽障!」

身為孝子,便是人子。

關鍵時候不護著亡父遺體,落荒而逃,孝道何存?

這樣做是自己堵死了自己的路子。

可除了賈薔,賈母也想不出讓何人去當這個孝子。

賈薔好歹還是寧國嫡脈,其他人卻都是旁支庶出……

寧國雖然除爵,可畢竟沒有抄家,還有偌大一份家業在。

見眾人束手無策,賈琮想了想,前世讀紅樓時,賈敬死金丹,尤氏獨艷理親喪,直接送往鐵檻寺三日便下葬,也沒什麼孝子不孝子的。

如今賈珍畢竟死於歹命,實不必大辦。

他將這番意思說出後,賈母等人尋思片刻,也只能如此了。

賈母對賈政、賈璉道:「雖西海子遠去萬里,但蓉哥兒到底還小,未嘗沒有回來的一日,所以那邊若是哪個惦記著什麼,告訴他們少痴心妄想。」

寧府銀庫中,怕還存有十數萬兩金銀,甚至更多。

又有那麼多田莊園子,寧國一脈中惦記這份家業的,不知多少。

賈母提前定下規矩,免得再生出是非來。

安排完東府,賈母最後看向王熙鳳,數月未見,見她清瘦成這般,嘆息一聲道:「鳳丫頭往後還是到這邊來罷,當日的事情都過去了,日後哪個都不許再提。只是你自己也要注意了,不可再向往常那般行事。如今家裡,不比從前了……」

「老祖宗……」

王熙鳳聞言,悲呼一聲,跪下磕頭。

聽她哭的凄涼,賈母並賈家姊妹們,多有陪著落淚者。

賈母讓人勸了起來……

至此,其他瑣事都告一段落,只剩下最後一議。

賈家,到底該不該再派人入軍中,奪取軍功。

若該,又該選哪個去從軍,再為賈家以命搏富貴?

榮慶堂內,忽然陷入了一片寧靜中……

……

大明宮,歸極門內。

軍機閣。

開國公李道林,宣國公趙崇,成國公蔡勇,宋國公劉志,鄭國公屠尤及信國公左崇,此六大國公於貞元年間,追隨武王南征北戰,縱橫萬里無敵。

從南到北,自東到西,凡日月所照,凡馬蹄踏出,皆為大乾國土。

提三尺劍,立不世功。

因功得封六大軍機,掌天下十八省兵馬。

位高權重,地位穩如磐石。

因大乾自開國以來便立下鐵律,軍方不得干政。

雖極大限制了軍頭們的權利,但也不是沒有好處。

軍機閣由此而從不被捲入政堂風波,因為無論是哪個文官,都不希望這些武勛將門在朝堂權利中分一杯羹。

所以在歷年鬥爭中,軍機閣竟都平穩無波。

縱然天下人人皆知,崇康帝一直在尋機會,想將這武王的六大幹將清除出軍機閣,可是,卻始終尋不到好機緣……

這一日午後,軍機閣內,氣氛稍顯怪異。

除卻在外巡視天下兵馬的鄭國公和宋國公外,其餘四大國公,難得聚在一起,喝些茶,閑聊幾句。

公堂上門窗大開,但內中並無勤務兵侍候。

只四個衣蟒大漢,靜靜的坐在公堂交椅上喝茶。

沉默許久後,香茗飲盡,成國公蔡勇忽地冷笑一聲,意味深長。

其餘三人淡淡看了他一眼後,並無人開口。

蔡勇性子火爆,當年在戰場上,便如火霹靂般,令敵人聞風喪膽。

這麼多年過去,其性子依舊未改。

這一會兒,他見其他三個老友都裝深沉不開口,一拍桌几,發出「砰」的一聲巨響,也不理其他三人石頭一樣無動於衷的神色,咬牙道:「這算什麼?竟要將官場那套拿到軍中來?就是咱們幾家的子弟,哪一個想要晉身,也要在九邊苦熬上十年八年,待兵馬嫻熟,軍陣更爛熟於心後,才能帶兵上戰場得軍功。如今倒好,生生要往黑遼塞一個狗屁娃娃書生進去鍍金。這將軍中規矩都要棄之不顧了?這到底是為甚?」

為甚?

呵呵,又有哪個不知?

可是知道又能怎樣?

有君臣大義在,縱然他們軍功蓋世,也不敢輕舉妄動,甚至都不能心存怨望。

高處本就不勝寒。

開國公李道林為六大軍機之首,他看了眼蔡勇,淡淡道:「你又何必這般動怒?雅克薩之戰雖然動用兵馬過萬,但大半皆為輔兵。璦琿城往北,人煙稀少,沿途糧草運輸不能依賴百姓,所以真正能戰之兵,不過兩千人,厄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