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河越夜戰

玉縣川越市――老城區周圍環繞著一條新河岸川。正保年間,川越城主松平伊豆太守信綱主持改造了荒川的支流內川,開通了川越(舊名河越)與江戶之間的水路航運。前方三公里處,入間川自西向東北方蜿蜒流淌。

在新河岸川轉彎處的北端,東明寺橋飛架兩岸,此處是老城區的北端。橋邊有一座時宗年間的小寺院,名叫東明寺,此處又是寧靜閑適的志多町的邊緣地帶。

進入東明寺門,狹窄的院內立著一座紀念石碑,上書「川越夜戰之碑」。本來應該寫「河越夜戰」才對。正面有一座簡樸的正殿,由四根立柱支撐著屋頂,檐下有人字形擋板。正殿左側有一座小門,通向後院的墓地。

即使在此刻,這並不寬敞的院內也有二十四、五位中年男女,面對一位半老男士排列成半圓形站立。這位男士站在眾人中央,花白頭髮遮耳垂肩,但個子不高,微胖。五月的陽光使他額頭沁出汗珠,好像他本身就是油性皮膚,一邊講話一邊不斷地用手帕在紅臉膛上擦著汗。他的目光關照著每一位聽眾,始終面帶微笑。

與會者都手持記事本,令人想到俳句愛好者結社吟詩的場面。其中女聽眾佔了絕大多數。不過,中間的微胖男士卻不像俳句大師,講述的內容是歷史故事。

這是時下風靡各地的歷史遺址現場講座,由文化中心或文化講座組織的拓寬知識面、兼顧旅遊度假的活動。講師必定是某大學文學系的教師。

「這座東明寺,是遊行法師創建的。」講師用不透明的嗓音講述著。「時宗開祖一遍法師創建的東明寺因河越夜戰毀於戰火,沒有留住往日的風貌。而剛才我們參觀的包含東照宮的喜多院,其復原工程卻得到了德川幕府的大力支持。兩者形成了諷刺性的對照。」

與會者在記事本上筆走龍蛇。

「卻說距今大約四百四十幾年前,天文十五年四月二十日夜晚,時任關東管領的兩個上杉家族會同古河朝廷聯軍八萬兵力,對片鎮和小田原鎮的北條氏康八千人馬展開了夜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河越夜戰』。戰場就是這東明寺附近,因此也稱為『東明寺會戰』……哦?從禪室那邊來了一位僧人,雖然不像是長老,我們不妨向他請教一下。」

大殿的側面,沿著石板鋪成的參道前行,有一排禪室,竹籬中出現一位身著白衣、手執掃帚的年輕僧人。講師立刻走近他微施一禮。

「我想問點兒事兒!」

二十五、六歲的僧人拄著掃帚,交替打量著提問者和他身後的中年男女們。

「據說這裡是河越夜戰的古戰場遺迹,那麼,兩家上杉的聯軍和北條軍隊的戰死者墳墓即五輪塔,是在此寺的墓地里嗎?」

「沒有,這座公墓里都是新墓冢。」

「是嗎?有沒有人來考察河越夜戰呢?」

「幾乎沒有。一年當中有一次或兩次。」

講師道過謝後回到原處,表情並不很失望。他說,好啦,大家到新河岸川那邊去看看吧!

寺門前停著一台東京牌號的包租大客車。大客車從寺前左轉,駛上了河堤車道,又過了東明寺橋。如果照直走,就到了入間川盡頭的山田開發區。大客車沒到那兒去,按照講師的指示向右轉彎隨即停下。荒涼的新河岸川上,投射著落寞的東明寺背影。河堤上雜草叢生,其間點綴著盛開的蒲公英,一幅飄逸著頹廢氣息的春景。

這條路沒有卡車通行,連小轎車都很少。大客車停在路邊,二十幾位與會者在車內聆聽講師上課。

「各位,我現在站在河越夜戰的現場為大家講解。」講師笑眯眯地說道。「剛才提到,在天文十五年,即一五四六年四月前後,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和上杉朝定兩軍與古河的朝廷軍隊足利晴氏共八萬兵馬,將守衛河越城堡的北條軍勇將北條綱成包圍達半年之久。北條氏康率領八千親兵從小田原趕來解救綱成,兩軍在此展開了激戰。」

他手持話筒開始講解。但生就的混濁嗓音,不時出現嘶啞聲。「為了便於理解,我想先講講關東管領上杉氏族。那個―、大家都知道北鎌倉時代的明月院吧?」

「知道,就是紫陽寺吧?我前年和去年六月去過兩次,參道石階兩旁的紫陽花漂亮極了。」一位戴著眼鏡的長臉女性抬頭看著講師說道。

「我也跟我的先生在四年前去過。」六十歲左右的女性說道。看來她的先生已經不在了。

「是啊,那是一座自古以來既偏寂卻很有來由的寺院。那裡的山區是山內上杉管領公館的遺址。而扇谷上杉管領的公館遺址則在南面三公里處,即橫須賀鐵路線的東側,凈光明寺一帶。」

「『管領』是什麼意思?」一位年輕的女性問道。

「管領是足利將軍幕府中的官職名稱,是輔佐將軍的官員。京都室町幕府中有京都的管領,由斯波、細川、山三家輪流任職。在鎌倉幕府輔佐將軍的管領則是上杉家族。」

「京都幕府的管領有三家,可是鎌倉幕府的管領為什麼只有上杉一家?」

「原來就是這樣的。本來足利將軍幕府應該像源賴朝和北條執政時那樣,也在鎌倉設立幕府。但由於當時發生了南北朝戰亂,尊氏在京都不便行動,無奈之下只好在京都的室町設立了幕府,取而代之讓尊氏的三兒子基氏駐紮在鎌倉為領主,這是第一代鎌倉幕府。從那以後,鎌倉幕府下世襲管領的就是上杉家族。這是因為,上杉賴重的女兒清子是足利尊氏和足利直義兄弟倆的生母。」

一輛白色私家轎車緩緩駛過,車中人聽到大客車音箱的聲音便從車窗向外張望,瞪大眼睛看著這些不同尋常的乘客。

「上杉家族到了賴重的孫子輩上分成了四家,就是扇谷上杉、詫間上杉、犬懸上杉和山內上杉。三、四代之後,上杉家的血緣也漸漸疏遠。他們各自獨立,爭權奪利,劍拔弩張,而且鎌倉的地形也使他們四分五裂。」

「為什麼?」

「鎌倉將山中峽谷稱作『埡次』,號稱鎌倉六十六『埡次』。其實,峽谷的數量不止這麼多。鎌倉是由丘陵、山谷和很少的平地構成的,山谷之間被丘陵隔開,山脊如剃刀一般銳利。這裡的地質是角礫凝灰岩,因為質地疏鬆所以從兩邊受到了侵蝕。當時鎌倉的交通只能靠劈山開路。上杉憲藤把管領公館建在犬懸谷,上杉朝定把公館建在扇谷,上杉憲顯則建在山內。這些都是管領官邸。詫間把公館建在了哪裡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也是在山間谷地之中。詫間家族早衰,犬懸上杉家族的第三代禪秀因叛逆而獲罪被滅門絕後。剩下的就是山內上杉和扇谷上杉兩家管領了。按照原則這兩家應該輪流司職,但兩家毫無例外地也展開了權力爭鬥。他們互相憎恨,互相仇視,千方百計地挫敗對方。這兩個上杉家族的封地都是關東平原,於是又互相爭奪封地。扇谷上杉的根據地就是這裡的武藏城堡,山內上杉的根據地則是上野城堡。雙方都居住在鎌倉,是因為他們司職於鎌倉幕府。然而,最關鍵的幕府之主卻並不在此地。關東幕府足利成氏時代,將兩個上杉調至敵前,自己卻跑到了下總的古河。後來,其子孫留在了那裡,稱為古河幕府。所以,鎌倉就沒有了主子,兩個上杉家族之間的爭鬥日趨激烈。」

一位女會員遞上一罐果汁,講師道過謝後一飲而盡。

「山內的管領公館和扇谷的管領公館都在山間谷地,剛才已經講過。這兩條谷地之間有兩條古道,其中龜谷坂比巨福呂坂近一些。那裡就像橫須賀鐵路線要穿過隧道一樣,都是高原丘陵。無論龜谷坂還是巨福呂坂,一旦封閉就斷了交通,山內管領公館和扇谷管領公館便立刻成為要塞。兩者之間形勢緊急時,友軍立即可以馳援,根本不怕白天打仗。鎌倉古都因此而成為廢都一座。」

講師喘了一口長氣。

「雙方的對立當然不止於鎌倉,甚至涉及到關東幕府的直轄地伊豆、相模、武藏,還有封地甲斐、信濃、越後。特別是寬廣的武藏平原,被兩個上杉家族爭相佔領。扇谷的上杉持朝命令執事太田道灌修復河越城堡和江戶城堡以加固防線,與山內的上杉家族對抗。但是,持朝的曾孫定正嫉妒太田道灌的名聲,聽信了山內上杉顯定的誹謗,將道灌招至官邸,趁道灌沐浴時殺了他。道灌絕命之前,大叫主子時運已盡。也就是說,如果殺了我,扇谷的上杉家族必然滅亡。後來事實果真如此。據說其公館位於如今神奈川縣伊勢原市的大山腳下。扇谷上杉的勢力為此而衰敗。其後,雙方的勾心鬥角仍然持續不斷。」

「現在,小田原的北條家族就要登場了。史學家將此與鎌倉的北條執政時期相區別,稱之為後北條時期。」講師的語調就像章回小說講完了一回,這位說書的將紙扇一合,端起肩膀,將話筒重新拿好。

「兩個上杉家族不會永遠窩裡斗下去。也就是說,一場強大的旋風自西向東橫掃過來。他就是伊勢的新九郎長氏,後來的北條早雲。」

婦女會員們點點頭。

「時間不多了,很遺憾,著名的北條早雲就省略不講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