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武陵太守
王昌齡
仗劍行千里,微軀敢一言。
曾為大梁客,不負信陵恩。
王昌齡從武陵返回金陵,田太守設筵相送,詩人答贈此詩,表達他和主人分別時的心情。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這首詩寫於至德元年。任右補闕的岑參隨唐肅宗從靈武出巡,在行軍中困度重陽節心有所感而寫,抒發了作者的鬱郁情懷。
婕妤怨
皇甫冉
皇甫冉(716—769年),字茂政,潤州丹陽人。10歲即能詩文,天寶進士第一,後任無錫尉,官至右補闕。多詠物寫景之詩。
花枝出建章,鳳管發昭陽。
借問承恩者,雙娥幾許長?
該詩仿古樂府描寫班婕妤失寵和詩人懷才不遇的幽怨。
題竹林寺
朱放
朱放,字長通,唐代襄州人。曾隱居剡溪多年。
歲月人間促,煙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更得幾回過?
這是作者遊覽廬山竹林寺的題壁詩,感嘆人生短促,有歸山退隱的思想。
三閭廟
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年),字幼公,潤州金壇人,唐貞元十六年進士。曾任撫州刺史,繼任客管經略史,晚年出家為道士。其詩多反映兵荒馬亂時農村凋弊狀況和農民的貧困生活。後人輯有《戴叔倫集》。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這首詩是憑弔屈原時所作。詩人借流不盡的江水、蕭蕭秋風、落日夕陽、凄凄楓林等景物著意渲染,鋪陳了一幅凄慘悲涼的弔古畫面。
易水送別
駱賓王
駱賓王(640—約684年),婺州義烏人。「初唐四傑」之一,在詩歌創作的思想性、藝術性方面都超過了當時的官廷詩人。長篇《帝京篇》、五律《在獄詠蟬》均為傳世名作。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詩人送別朋友至易水邊,撫今追昔作此詩。
別盧秦卿
司空曙
司空曙,字文明,廣平人。中過進士,為「大曆十才子」之一。有《司空文明集》。
知有前期在,難分此夜中。
無將故人酒,不及石尤風。
這是一首送別詩。作者借「石尤風」(打頭風,能阻行人之將發)這個典故,表達了作者刻意挽留、依依惜別的心情。
答人
太上隱者
太上隱者,唐隱士,姓名不詳。隱居終南山。
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這是一首作答詩,是隱者被問及姓名、年齡時所作。